目録
緒論 古靈寶經研究的意義1
【序篇 古靈寶經研究學術史】
第一章 傳統研究定式的形成與突破11
第一節 學術史的兩個目標11
第二節 定式的形成18
第三節 突破的嘗試37
第四節 三家兩派之爭50
第二章 語境的重建與失序的繁榮61
第一節 新定式與新窠臼61
第二節 失序的繁榮102
第三節 結語162
【上篇 古靈寶經的基礎問題】
第三章 敦煌本佚名“靈寶經義疏”(P.2861.2+P.2256)研究167
第一節 P.2861.2+P.2256定名再議167
第二節 P.2861.2+P.2256所載“靈寶經目録”研究181
第三節 所謂“未出一卷”的研究211
第四節 所謂“出者三分”的問題227
第五節 德藏吐魯番出土的“靈寶經目録”殘片244
第四章 “新經”與“舊經”的先後問題256
第一節 “新經”與“舊經”的概念界定256
第二節 綫索之一:“天尊”與“元始天尊”275
第三節 綫索之二:“新經”徵引“舊經”説質疑286
第四節 綫索之三:葛巢甫和陸修靜的史料再研讀300
第五節 重現古靈寶經出世歷程的嘗試319
【中篇 文本與思想的個案研究】
第五章 “新經”的文本與思想345
第一節 《太上靈寶五符序》新研345
第二節 《真文要解上經》考論367
第三節 古靈寶經中的葛仙公375
第四節 古靈寶經中的張天師388
第六章 “舊經”的文本與思想412
第一節 “劫”與“齋”:《真文天書經》的思想與儀式412
第二節 《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虚經》的形成432
第三節 敦煌本《上元金籙簡文》研究448
第四節 “度人”與“度亡”:一卷本《度人經》研究465
【下篇 靈寶經教的來源與影響】
第七章 靈寶經教與漢譯佛經491
第一節 靈寶經的漢譯佛經來源問題——兼論所謂“大乘主義”的問題491
第二節 “劫”與靈寶經的神話時間觀510
第三節 “先世”與“真父母”:古靈寶經對佛教“業報輪回”思想的容納529
第四節 “戒行”與“戒止”:古靈寶經戒律思想的演進549
第八章 靈寶經教的確立與流波569
第一節 “靈寶”概念的演進與不同表現569
第二節 古靈寶經中的“三洞説”594
第三節 隋的“開皇”年號與道教的 “ 劫運 ” 思想609
第四節 《靈寶略紀》與北宋初年的靈寶經教傳統629
【附篇 相關研究】
第九章 靈寶經教的延展649
第一節 元始天尊與唐朝的安西駐軍649
第二節 天尊的降格與道教的轉型662
第三節 Дх.2850道書殘片與敦煌的道教經鈔676
第四節 唐代的靈寶五方鎮墓石研究685
第五節 晉唐至宋明道教的“煉度”主題713
結語733
參考文獻737
索引782
後記801
· · · · · · (
收起)
8 有用 或曰 2018-12-19 21:22:14
对古灵宝经研究的学术史做了全面的检视,就古灵宝经的构成和形成过程做了深入的考辨。可与王承文《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对读。第52页11行,“2103年”应作“2013年”。第128页倒数2行,“在墓地舉形煉度儀式”,“形”字应作“行”。第168页3行,“P.2556”应作“P.2256”。第190页倒数4行,“題其篇目爲紫微宮南軒”,“爲”应作“於”。第379页倒数2行,“《太上洞玄靈寶威儀洞... 对古灵宝经研究的学术史做了全面的检视,就古灵宝经的构成和形成过程做了深入的考辨。可与王承文《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对读。第52页11行,“2103年”应作“2013年”。第128页倒数2行,“在墓地舉形煉度儀式”,“形”字应作“行”。第168页3行,“P.2556”应作“P.2256”。第190页倒数4行,“題其篇目爲紫微宮南軒”,“爲”应作“於”。第379页倒数2行,“《太上洞玄靈寶威儀洞玄真一自然經訣》”,第一个“洞玄”疑是衍文?第517页倒数3行,“《仙人請問本行因緣衆聖難》經”,“經”字应移到书目号内。第541页12页,“《太上洞玄靈寶思微定志通微妙經》”,“思微”应作“智慧”。 (展开)
11 有用 三清喵 2019-11-24 00:14:51
刘屹先生自述此书乃其灵宝经学研究的收官之作,无疑将是灵宝经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国内灵宝经的探讨,其与王承文先生可谓双峰并峙,恰好一南一北,堪称灵宝二帝。希望刘先生的道教史研究能够坚持继续开拓,不让王先生一枝独秀,同时也为我等历史系道教学后辈指引前进方向。贫喵以为,本书最大的问题,不是北帝对灵宝经研究有误,而是北帝对宋以来文献不熟。😹
0 有用 那儿是哪儿 2021-03-13 16:51:19
学术史。
0 有用 生死书丛似蠹鱼 2021-11-13 23:32:55
讲开皇年号那一节太强了,不愧是刘屹老师,orz
0 有用 小火慢煎 2024-03-25 20:40:44 北京
赤子之心!和王承文先生商榷部分看到了刘老师的孩子气(褒义)🤣。只懵懵懂懂细读了学术史和附录里灵宝五方镇墓石、炼度的部分,余下草草一个印象是全书似乎在从不同路径去靠近新旧的问题(看了结论果然是🤣)。越发觉得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真是太迷人了。以及128页“已经埋入地下的灵宝五方镇墓石上所刻文字的文本依据”里的“已经”是不是应该是“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