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的书评 (177)

2011-10-19 12:03:34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版

揪头发的民族

从字里行间看,作者,当时的传教士,这个老头应该很有意思。 不脱俗套,外国人看中国还是不能做到很客观,但是,从这本书里,毕竟能看到希望了解中国的诚意。 有种很兴奋的感觉,因为他在解说我们在主流话语里获知的中国常态时,让我们跳出儒雅、宽厚、淳朴的...  (展开)
Imsu。 2024-06-19 12:53:08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

中肯,但归因谬误

大部分是关于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问题,需要一个更高纬度的精神文明来拯救中国人腐朽的灵魂,这个按下不表。先说“陋习”,作者的观察能力细致入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挺深,论语俗语格言信手拈来,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否定它存在,诸如保守、压抑天性、墨守成规、...  (展开)
荒城 2024-06-17 13:51:24

不变的与变的

我很喜欢另外一种视角的观察,多年前看何伟的书,似乎就跟着他变身一个外国人游历中国。这种相对更立体,更深入思考的观察与写作,让我可以更逼近真实。这本书我给3.5星,作者没有以猎奇者心态去审视中国,整体还是相对平和客观的,他在鲁北地区生活过多年,确实有不少场景的描...  (展开)
月光的迷惑 2024-05-14 11:26:12

一个牢笼,两种人生观

有个人去动物园参观,他嘲笑动物,动物也嘲笑他 当读到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武力打开了国门,你自然会认为国民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应该是怯弱而谦卑的,当你读过这本外国传教士的回忆录之后回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是礼数,作为外国人这方面,基本是恁头恁脑的,什么...  (展开)
!。! 2024-03-22 18:54:47 译林出版社2012版

洋人眼中的国人 ——《中国人的气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结婚,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着。当然,我逐渐的适应了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土壤,熟悉从新闻字里行间透露出各种不同的味道。于是,很多事情我就认为,这个世界本该如此。即使在某些方面,我与这个社会有点格格不入,我也会认为,或许这是我的问题,或...  (展开)
BillyJHee 2023-10-15 23:33:23 译林出版社2014版

听听不同的声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得不佩服,作者是真的深谙当时的国人文化的。而且从一个外人的角度,虽然带了些西方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条条扎心,句句属实。感觉作者已经挺克制了,没有参杂太多的感情因素。其实能看到别人对自己比较客观的评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身在其中是感觉不到的。如...  (展开)
豆友u1VjLZkiGQ 2023-02-04 11:07:44 译林出版社2012版

写得真的太真实了

为什么100年前描写的场景和人与现在一模一样呢?这真是有趣的一个现象 神奇的一本书 里面的人的思考方式、习惯、行为和现在一模一样,变化的只有外表,可能马车变成了汽车,衣服变成了衬衣西装,农田变成了高楼,但是内核没变,为什么内核没有一点改变呢 很神奇,这个美国人眼...  (展开)
jerrychi 2022-10-28 16:31:00 译林出版社2016版

卑鄙的我

我发现我按书中所描述的,根本似乎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或者说自小的家庭氛围给我和弟弟造就的不大一样,这应该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我这前半生几乎是玩过来的啊,没有承担太多的责任与义务,选择多偏向容易有乐趣,没有节制的习惯,一玩就过,一喝就多。这样又如何造就自己...  (展开)
一个文盲 2022-10-12 22:35:59 译林出版社2014版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er officer orders the lower to see that a certain step is taken. The lower official reports respectfully that it has been done. Meanwhile nothing has been done at all. In many cases this is the end of the matter. But if there is a continued pressure...  (展开)
潘达 2022-05-08 17:19:34

耗材

卷的“长度 广度和强度” “保持深不可测的沉默” “需要强大的推理” “🀄️的教育根本无法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在理解和实践的意义上掌握一个客体” 自古无路权 城墙搬回家(瞬间connect the dots:圆明园)清朝湖南出现的爱国贼 儒的深远影响:君子不器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展开)
空气凤梨 2022-05-06 21:33:48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

性格与环境

中国人的性格 史密斯 28个笔记 ◆ 第2章 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 在西方国家,我们说一个人笨,就说他下雨就不知道怎么出门,而在中国,下雨天不躲在家里的才是傻瓜。 >> 中国人已经学会了适应自己的环境,对于他们正在遭遇的所有困难,他们用他们独有的耐心加以承受...  (展开)
David 2022-04-14 16:24:29 学苑出版社1998版

国民性格研究

史密斯先生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清朝末年进行传教事业,定居22年,游历穷困的华夏大地,由他发表在北京《邸报》上的有关中国人性格的文章在欧美世界颇受欢迎,后来整理成书,翻译成汉语。 继从一个野蛮人(清朝百姓对洋人的蔑称)的视角观察当时的国民性格之后,是鲁迅先生...  (展开)
David 2022-04-14 16:25:08 三聯書店2000版

国民性格研究

史密斯先生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清朝末年进行传教事业,定居22年,游历穷困的华夏大地,由他发表在北京《邸报》上的有关中国人性格的文章在欧美世界颇受欢迎,后来整理成书,翻译成汉语。 继从一个野蛮人(清朝百姓对洋人的蔑称)的视角观察当时的国民性格之后,是鲁迅先生...  (展开)
鸟娘娘 2022-03-10 11:27:38 译林出版社2014版

推荐部分人阅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人的德行》这本书,推荐部分人阅读。 这本书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的美国传教士所著,出版于1890年。全书尽显作者作为“格鲁—撒克逊人”的傲慢,对中国人进行了居高临下的品头论足。整本书是他写给同事的备忘录合集,所以基本章节题目就是该章节的主要内容,每一种性...  (展开)
kleinblue 2022-02-18 15:33:57 京华出版社2002版

Smith的推动作用

该书英文名《Chinese Characteristics》作者阿瑟·H·史密斯Authur Henderson Smith和明恩浦是同一个人,《蓝色长袍的国度》《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中国人的特性》包括鲁迅先生看到的《支那人气质》都是同一本书。明恩浦曾劝告罗斯福将庚子赔款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罗斯福称,...  (展开)
紫月 2022-02-17 04:37:49 译林出版社2012版

今日+2019-2-27

今日:当时貌似有点老激动了。外国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从这里可见一斑。 来自2019年2月27日:强荐阿。觉得对鲁迅先生的影响应该也相当大。 这本书阅读门槛挺低的,译者用语通俗,是一个传教士对十九世纪的中国人进行气质描述的民族志,好像也是汉学奠基之作之一。作者的视角可...  (展开)
马文帅 2021-11-20 14:18:21

中国人的性格

豆友说:“很多地方让人会心一笑”, 对一个比喻印象深刻:历朝历代兴亡更替,就像一块立方体,翻过这面露出那面,但还是同一块东西。 外国人一旦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就很容易获得额外的利益。自信?自卑? 有关外国人在华的种种特权不胜枚举,这这事儿也让人会心一笑,头...  (展开)
流溪河畔慢生活 2021-10-27 09:38:5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

一百年前的西方传教士如何看待中国人的“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百年前的西方传教士如何看待中国人的“孝”? 在书的封皮扉页的《内容简介》上写道: “本书原著初版于1894年,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面世后即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鲁迅、潘光旦、费正清等先后发表文章予以力荐。” 确实如此,我就是...  (展开)
秦涤生 2021-09-11 21:41:59 译林出版社2014版

晚清旅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作者在华多年,对晚清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特质有较深的认识。书中所列中国人的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更多的是表面的一种现象,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和农业社会在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书中在此方面略有思考,但未做深入的探究。另外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戴着基督教徒的有色眼镜审...  (展开)
扶桑花妹子 2020-12-31 11:57:59 译林出版社2011版

《中国人的气质》读后感

没想到《中国人的气质》竟然出现在我的梦里!梦醒时分,我能忆起来的只有译者对作者明恩薄的翻译后的感言,这样让我有些许的安慰。初读整文,我发现只有译者的译后感才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找到此书的核心所在。 不得不承认,我是带着偏见、在憋屈的情绪下看完二十七章的。几乎...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共177条)

订阅中国人的性格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