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上河卓远文化
副标题: 论文学与信仰
原作名: The Broken Estate: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Belief
译者: 黄远帆
出版年: 2018-7-1
页数: 366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上河·文化生活译丛
ISBN: 9787564930509
内容简介 · · · · · ·
玛丽安•摩尔评论休•肯纳的话——“大胆,他可能过于大胆了,但我们需要他”——也同样可以用在詹姆斯•伍德身上。正是过度的能量和好辩的冲动让伍德读起来很提神,我们常常接受他的教诲,有时也想一驳为快。
——威廉•H•普理查德,《纽约时报书评》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私货》和《小说机杼》几本书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他不仅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评判人,更是当代小说的鉴赏家。
《破格》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一部批评集,同时讨论文学和宗教。
“书中讨论的一些作家——梅尔维尔、果戈理、勒南、阿 诺德、福楼拜——文学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很清楚,而常常是一种莫大苦恼……然而,总有作家伟大到足以在宗教冲动和小说冲动之间腾挪,区分两者 ,但又奇迹 般地两面受益。梅尔维尔和福楼拜是这样的小说家,乔伊斯和伍尔夫亦然。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
玛丽安•摩尔评论休•肯纳的话——“大胆,他可能过于大胆了,但我们需要他”——也同样可以用在詹姆斯•伍德身上。正是过度的能量和好辩的冲动让伍德读起来很提神,我们常常接受他的教诲,有时也想一驳为快。
——威廉•H•普理查德,《纽约时报书评》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私货》和《小说机杼》几本书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他不仅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评判人,更是当代小说的鉴赏家。
《破格》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一部批评集,同时讨论文学和宗教。
“书中讨论的一些作家——梅尔维尔、果戈理、勒南、阿 诺德、福楼拜——文学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很清楚,而常常是一种莫大苦恼……然而,总有作家伟大到足以在宗教冲动和小说冲动之间腾挪,区分两者 ,但又奇迹 般地两面受益。梅尔维尔和福楼拜是这样的小说家,乔伊斯和伍尔夫亦然。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十九世纪的变乱已过去五十来年,而作为一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的女儿,宗教信仰并没有拘于传统的痛苦。难关已经闯过。对她来说,一种宗教信仰或神秘的信仰与文学信仰轻柔地调和在一起——然而,对她来说,小说仍然保留着怀疑、质询的功能。在她的写作中,小说表现神秘,不过是为了展现我们无法抵达神性,因为神性已然消失。在她笔下,小说以宗教之心,行怀疑之实。 ” (黄远帆)
詹姆斯•伍德以其独有的激昂的声音,推进了一些最困难的议题:小说和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可以是什么样子。他是那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他饱含深情而热衷争论的批评文章在对象的范围和道德的严肃性方面激动人心。
——苏珊•桑塔格
目前没有几个批评家……可以提醒我们谈论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若能为这种谈论加上激情、精确和丰富的阅历,那便是一份罕见而珍贵的才能:我们的好消息是伍德有这种才能而我们有伍德。
——加布里埃尔•乔西波维奇,《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伍德是一个天才的细读者。这部批评集里妙笔贯穿始终,时而甘美多汁,时而刚毅雄健,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倨傲冷嘲,激情四溢又不失细节方寸。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时报》
破格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关于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新共和》资深编辑,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著有《破格》(1999)、《忤逆上帝之书》(2004)、《不负责任的自我》(2004)、《 小说机杼》(2009)、《私货》(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
关于译者
黄远帆,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系文学硕士。译有《小说机杼》、《破格》、《每个爱情故事都是鬼故事: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传》等。
目录 · · · · · ·
9 托马斯 · 莫尔爵士:必朽的人
25 布鲁姆的莎士比亚
45 简 · 奥斯丁的英雄意识
59 万全与万一:梅尔维尔的上帝和比喻
80 臧否福楼拜
· · · · · · (更多)
9 托马斯 · 莫尔爵士:必朽的人
25 布鲁姆的莎士比亚
45 简 · 奥斯丁的英雄意识
59 万全与万一:梅尔维尔的上帝和比喻
80 臧否福楼拜
94 果戈理的现实主义
108 什么是契诃夫所说的生活
123 克努特 · 汉姆生的基督教变态
140 弗吉尼亚 · 伍尔夫的神秘灵交
158 托马斯 · 曼:“不尽然”的大师
174 D.H.劳伦斯的神秘学
190 T.S.艾略特的反犹主义
211 乔治 · 斯坦纳的不实临在
231 艾丽斯 · 默多克的小说哲学
243 托马斯 · 品钦和寓言的问题
258 反对妄想:以唐 · 德里罗为例
273 约翰 · 厄普代克的沾沾自喜的上帝
282 肉行僧:菲利普 · 罗斯的虚无主义
299 托妮 · 莫里森的假魔法
310 朱利安 · 巴恩斯和知道太多的问题
323 W.G.塞巴尔德的不确定性
335 破格:欧内斯特 · 勒南和马修 · 阿诺德 的遗产
363 致谢
364 译后记:蜗牛的选择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小说,作为一种不尽然的游戏,是一个让人不全信的所在。宗教的一大危险正是其小说的质地。在宗教中,若只是“好像”相信,要么是丧失信仰的前奏,要么是败坏的信仰(在这个短语的两种意义上)的一个表现。如果宗教是真的,你就必须相信。如果你选择不信,那么这个选择就钉死在拒绝的范畴里,因此永远没有真正的自由:这是一种反冲的胁迫。一且宗教对你椎牌你就永远不会自由。小说则相反,人们总是可以自由地选择不相信,而这份自由,这种怀疑的阴影,便是构成小说之现实的要素不仅如此,即使你相信小说,你也是“不尽然”相信,你相信的是“好像”。(你总能合上书,出门随便干点什么。)小说要求我们判断它的真实性:宗教直接断言其现实性。一言蔽之,小说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导言:不尽然之限 -
新批评把整部著作梳理为一种理想中的自治。当代文学批评反其道而行,声称自洽是某种骗局,带着怀疑把诗倒推为某种理想中的不自治。这对我们阅读文本的方式是一个无可估量的变化。 这种反向的负面的质询就带来了文学价值的间题,因为已经说不清一首诗写的是什么,如何评判其好坏,最后一个诗人为什么或者是不是他写了这首诗。那个古老的问题“这首诗是否写出了想写的东西?”变成了一个新间题:“这首诗是如何无法写出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写出的东西的?”这首诗的好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一且它成了某种无意识的症状,而非有意识的产物。用弗洛伊德派的术语说,无论你的意图是什么,它难免偏移受阻,这样看待人类的意图或许确实有理,但对于文学的意图来说便不合理了。因为一首诗用世上最精致、最完善的形式实现意图。它就是意图的精髓。以意图总会失败的预设读诗,就是否认文学最独特的属性:它永远充满意图。如果不能深谙一首诗可以有所成就,那么这首诗就不再是诗人的成就,而变成读者的倒推成就,或者时代的成就:因为如果一首诗具有政治无意识,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那个时代政治话语的产物。这一倾向在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里面很强,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保守的,因为他写作的时代是保守的。(不管那到底是什么意思。)莱昂纳德·田纳豪斯提出“莎土比亚用戏剧授权给政治权威,而政治权威就像他表现的那样,反过来授权艺术。”田纳豪斯能这样评论《享利四世(上下)》,莎士比亚最离经叛道的两部戏,只能表明他自己才是真的保守。但又要说了,这种批评家不相信激进的文本,只相信激进的读者,他们热切地设想自己正是其中的一员。 一旦价值被悬置为文学研究里无关紧要的问题,下一步必真心怀疑文学到底有没有价值。也许文学和文化里根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而只能展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也许伟大只不过是个意识形态的骗局,设计出来就是为了防止人们对其提出质疑?很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25 布鲁姆的莎士比亚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破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破格"的人也喜欢 · · · · · ·
破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试读】臧否福楼拜(节选)

《破格》:大师热评作家的作品

《破格》:大师热评作家的作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詹姆斯·伍德是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批评实践教授。曾获得过“英国新闻奖”获。对于笔者而言,詹姆斯·伍德并不陌生,因为去年笔者就拜读了他的有名著作《小说机杼》。该书主要是说明小说艺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扩充了我们的经验,让... (展开)
“信”与“信仰”:论文学与宗教之“真”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个人感觉这本偏闷 | 来自[假装已注销] | 2019-06-02 19:03:35 | |
为什么哪里都没有卖? | 来自mmmg | 3 回应 | 2018-10-15 18:05:2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icador (2010)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9.3分 103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8.6分 33人读过
-
Modern Library (200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五星图书【文学理论】 (爱玛·包法利)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2018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破格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把噗 2019-09-07 09:31:35
讨论具体的作品是唯一确凿的审美。
1 有用 王食欲 2020-04-08 17:10:14
JamesWood向我冲分安利了《塞巴斯剧院》
1 有用 KA 2023-12-11 01:17:43 陕西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品钦那篇写的跟屎一样,伍德好在他写的好的很好,坏在他写不来的就是写不来
20 有用 W在墨西哥城 2019-01-12 10:47:07
大部分写的很精彩,但实在看不下去托马斯·品钦和寓言的问题那篇,全篇指出品钦寓言的狭隘和虚无,导致人物成了成了寓言的农奴,人物生产出来便是产出意义或驱散意义,最后又说回和《白鲸》的根本不同,提出小说真正重要的是极具人情的部分,即一个人灵魂的命运。作为品钦普通读者,首先品钦的所有小说并不完全是寓言小说,因为他的重点不在于提出明确的意识形态的东西;人物在品钦后期也时常跳出控制;重要一点是品钦不发明人物,... 大部分写的很精彩,但实在看不下去托马斯·品钦和寓言的问题那篇,全篇指出品钦寓言的狭隘和虚无,导致人物成了成了寓言的农奴,人物生产出来便是产出意义或驱散意义,最后又说回和《白鲸》的根本不同,提出小说真正重要的是极具人情的部分,即一个人灵魂的命运。作为品钦普通读者,首先品钦的所有小说并不完全是寓言小说,因为他的重点不在于提出明确的意识形态的东西;人物在品钦后期也时常跳出控制;重要一点是品钦不发明人物,他更喜欢发明幻想。几本伍德的文学评论下来感觉确实给这个领域带到了一个高度,但对后现代小说(美国)观点太过单一偏激,非要失去客观的讲了一堆扯淡的话。 (展开)
2 有用 effhfg 2023-12-25 23:51:44 辽宁
大部分都写得挺好的,但伍德怎么比布鲁姆都保守,看不了一点后现代是吧?品钦那篇还好,批得在理;看到讲德里罗那篇都想吐了,不能批就别硬批,这样没意义;小说是什么也用不着你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