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女孩的书评 (18)

Nebula 2018-10-08 17:30:48

朋克女王的前半生

她前半生的故事——准确地说,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是歌迷们所熟悉的,不妨这样来讲述: 从1981年创立伊始,“音速青年”(Sonic Youth)的经历看上去并不像一个典型的摇滚乐的故事。 没有你在每一本摇滚乐传记中都会看到的戏剧性情节、激烈的人格冲突、酒精、毒品与直逼灵...  (展开)
Nebula 2018-11-18 23:00:27

看到评论里有人说想看“那个女人”的照片 =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我为这件事写过一段话…… 如果你关注过我翻译的摇滚书,就会知道我特别喜欢写译注,不光是乐队、乐手、专辑、歌曲这种条目式的注释,背后的摇滚典故,文化指涉甚至是八卦也常常考证。Kim在书中始终用 “that woman” (注意不是福尔摩斯里的“the woman”)称呼那个介入她...  (展开)
海带岛 2018-08-07 04:01:07

随时击出一记本垒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本来都要睡了,关机前看到snapline单曲发了。 他们上次发歌是2012年,我大学毕业时候的事儿。 这篇文可能看起来和这本书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有种感觉,我在红眼航班上读完它就一直延宕着,到一周后的今天听到粉笔线时隔6年的一首歌终于高潮了。 它们仿佛是相通的。 激动、充...  (展开)
Õphelia 2015-03-04 07:29:25 Dey Street Books2015版

所以我真的做到了第一评

总共看了三天,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看完了,算作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堪称不俗。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听说Sonic Youth。我那时候大一,我和毛毛以及重协主席一起过马路从东区走到光滑楼,那也是我刚认识主席。话题不知道怎么扯到摇滚乐上,他提了几个名字,我现在唯一能记得的就...  (展开)
误入崂山 2019-01-19 02:36:11

因为真实自有其万钧之力

所有传记,日期和姓名,那种不加掩饰,都构成了偷窥的快感。想象突然出现的一扇通向过去的小窗,供你窥视,这件事怎么可能没有魅力呢? 我喜欢Sonic Youth,我觉得他们与众不同,理所当然的,我想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我以为这会是摇滚明星的故事。 所以Kim Gordon在书里谈到用...  (展开)
hatesleep 2018-08-05 00:29:08

乐手交流指南

只有排练室里气急败坏的 才是真心话 排练后的夸奖不过恭维或者安慰 床上的话就更不用想 为了你们的音乐和艺术 永远不要和队友上床 ---------------------------------------真书评的分割线-------------------------------------- “刚开始登台演出时,我的自我意识还比较强烈...  (展开)
菘榵 2022-04-27 17:05:25

“我喜欢置身一个软弱的位置,然后让它强大起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金的乐队生涯跟婚姻在2011年一并走到尽头,或许间接催生了这本自传。自传以音速青年的最后一场巡演开头,满含金对背叛强烈的嫌恶和愤怒。 金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学术家庭,社会学教授的女儿,5岁就立志当艺术家。其个性扭捏之处归咎于原生家庭,而非视野受限。加州游荡的艺术圈怪...  (展开)
二七 2021-07-15 09:27:20

随便写写

今天晚上读完了kim gordon的自传,讲述了音速青年的成长变化、摇滚圈子的气氛,还有kim和Thurston的恋爱分开的一些事。 这绝对是值得再看几遍的书。给我带来好多方面的enlightenment。kim所处的世界是和我完全不一样的,而我们唯一的连结就是摇滚乐了,读到她关于kurt,pixies...  (展开)
weidu 2021-06-15 22:11:28 Dey Street Books2015版

girls, girls, labels, labels

totally not a fan of Sonic Youth first of all. i laid my eyes on this book for solely instrumental reason: i wanted to find out if her experience could somehow enlighten my own personal way of this half figuring out the mess, half self achieving process a l...  (展开)
Whisper_ 2019-04-23 00:28:27

仅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先摘录一部分,以后再来写感想。 1、自从有了女儿以后,记者总会向我抛来这个问题:“当摇滚老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回答的时候,我总不忘加上这么一句“就像所有在事业和家庭中寻找平衡的女人一样……”不这样好像就没法让自己或别人满意——这是我能想到的最乏味的话,只...  (展开)
末日在逃林三酒 2023-07-16 18:14:49

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乐队女孩》 /金·戈登 /2023.07.09-2023.07.16 这应该算是金的自传了,译者称她为朋克女王。很遗憾,我不了解摇滚、不了解朋克、不了解重金属,其实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乐队音乐,其实也有可能是它不喜欢我,所以我被排斥在外了。金在书里描述,她可以通过音乐释放自己,对于...  (展开)
王特没劲 2022-06-02 08:58:25 Dey Street Books2015版

KoolThing

Kim Gordon写得不是很“专业”,但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写自传或传记。这本书写得就是:人是怎样回忆生命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的。虽然我坚信有很多事她故意没有写(可能因为回忆起来太难受了,所以都用隐晦的词写成歌了),但是写出来的事都特别真诚。在享受艺术时,更在躲进...  (展开)
2019-09-02 11:12:58

尖锐的东西用温和的方式表达,更有力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30年的婚姻和乐队就在一场演出后结束,而引起这一切的原因很庸俗,中年危机,其他女人,双重生活,模范夫妻也和大家一样。 金的父亲有一年项目在香港,于是全家在香港呆了一年,在香港的体验和在加利福尼亚,和在夏威夷完全不同。 不管是什么艺术形式,视频、音乐、装置,金...  (展开)
溪堂 2019-05-03 22:34:03

永远的Sonic Youth

金戈登《乐队女孩》 广西师大出版社2018 董楠译 《译者导读》题为:朋克女王的前半生 她在书中展现了难以置信的坦诚,这也是令这本书区别于诸多摇滚乐传记的特质之一。生活中的平凡琐碎:一切确实是不平等的,大多数养育孩子的职责都要落到母亲肩头。有些事情,比如洗衣服,自...  (展开)
花禾 2019-01-02 20:27:13

不是一本人物故事

看了一半先记一下: 1.kim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她也不是要讲故事,这本书更像是随笔和对于她所历经的时代和人的注释。名人写自传贩卖体验或经验,kim是后者,她有非常多观点和想法,我觉得她也是一个靠观点和概念玩乐队的人。弹贝斯相比而言没有那么重要,有点像姜姜姐去年给...  (展开)
米兰城的车子 2018-11-08 01:30:43

介是一本很适合我等八卦分子的摇滚明星自传 嘻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Kim Gorden的这本自传《A Girl In A Band》是我很久~~~以前在里斯本的Almedina买的。 什么?你不知道Kim Gordon是谁?!不可原谅,赶紧回去补课!Kim Gordon是Sonic Youth的贝斯手,跟主音Thurston Moore曾是队友兼夫妻,有过一段长达29年的婚姻。 这本书文字比较简单,读起来...  (展开)
Dorom. 2018-09-17 18:07:06

特别好

作家以朴实严谨的态度,细腻生动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向所有明智的人一样,把其遭遇的每件事情都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别人,让我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要相信和尊重造物主的智慧,一切听其自然。 在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让我淋漓尽致地感受...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Mylast_Lullaby 2019-05-20 09:30:54

音速青年和摇滚乐手的女性气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音速青年 写下这个题目我有点忐忑,虽然我刚刚看完了美国朋克乐队音速青年(Sonic Youth)女贝斯手金·戈登的回忆录《乐队女孩》,我对于音速青年这个乐队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 音速青年是一支由瑟斯顿·摩尔和金·戈登所主导的80年代朋克乐团。当然这支乐团不是主流流行乐...  (展开)

订阅乐队女孩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