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仪式的书评 (24)

ly的读享生活 2019-11-15 10:07:17

最后十年,献给同路人的一份厚礼

这场告别,西蒙娜·德·波伏瓦独自完成。她决定写一本书,这是唯一一本,萨特无法在交付印刷前读到的书。“整本书都是为您写的,却和您无关。”波伏瓦说。 《告别的仪式》出版于1981年。就在一年之前,1980年4月,让-保罗·萨特病逝。 萨特久病多年,波伏瓦早就做好准备,随时...  (展开)
浩哥爱读书 2019-10-20 09:02:10

选读这本书的缘由和思考

之前有本非常火爆的书籍《存在主义咖啡馆》,通过这本书,延伸读了一些哲学类的书籍。 看到上海译文出的波伏瓦《告别的仪式》,第一时间买了回来,可以说是被封面所吸引,也可以说对两枚图章感兴趣。 封面上,萨特隐藏在黑框眼镜背后的犀利的眼神,与明显具备防备的神态对照之...  (展开)
默扉 2019-11-29 00:21:36

《告别的仪式》: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

和伴侣告别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很少有人会去想或者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无论对谁来说,伴侣日渐衰弱的最后几年时光里,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方来说,这都会是一个充满着沉痛和哀伤的过程。 但是我想,如果这种告别有一个“仪式”的话,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与之交谈,用语言,用思...  (展开)
梦魇马戏团 2019-10-28 19:04:51

为什么要在萨特的告别仪式上重谈存在主义?

(本文首发自《深圳特区报》2019年10月26日A6版,这里是全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刚刚出版,萨特终生的精神伴侣西蒙娜·德·波伏瓦著《告别的仪式》,曾经在1996年以《萨特传》为名出过一个中译本。称本书为萨特的“传记”自是名过其实,但也有合理处:本书的前四分之一是波伏瓦对...  (展开)
周公度 2020-10-21 18:21:29

我知道你所有的女朋友住在哪里

我知道你所有的女朋友住在哪里 周公度 ()有一个细节 这是一本珍贵的书,动人之处非常多。但有一个细节,阻止了我对萨特哲学的所有思考: 萨特去世后, 波伏娃在他的身边,睡了一会儿。 ()一种情书 四十年后看,萨特的情感态度,和他的哲学论述同等重要。如果划一条闪光的曲...  (展开)
一样的耳朵 2021-07-12 12:22:53

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

巴黎14区的米斯特拉尔旅馆(Hôtel Mistral)挂着一块“建筑的记忆”协会的牌子,相当于我们的文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的纪念铭牌。上面写着: 西蒙娜·德·波伏瓦和让-保罗·萨特于1937—1939年间及二战时期曾在此居住。 并特别说明: 出于保护各自的自由的考虑,他们在旅...  (展开)
赵客 2019-12-17 16:20:42

普通人萨特的巨人身影

乔治·R·R·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赞颂“小恶魔”侏儒提里昂:“他是我们中的巨人,一个来到世界尽头的巨人。”一个人的身高和外貌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有趣的灵魂或许外表很丑陋。 身高只有152厘米、一只眼失明、从小就被人说丑的让-保罗·萨特无疑是历史上的巨人之一。萨...  (展开)
coco666 2022-01-09 18:00:17

波伏娃的执念.粉饰的思想病毒——愿萨特们远离颠倒梦想

这是为一种不接地气的乌托邦美化,可以理解,承认自己为之执念了一生(并尾随名誉和追随者)的精神之塔——事实却根本不存在——是一种让上帝发笑的产物,太过于让人不能接受,所以总要出书粉饰一下的思想先锋们要面子的心态(萨特晚年接触宗教,以色列学生为引,波伏娃一行知...  (展开)
吴玫 2020-01-10 20:42:47

《告别的仪式》:波伏瓦是怎么成为“好色”的萨特的唯一的?

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除了因其哲学和文学成就蜚声世界外,广为人知的还有,萨特好色。一九七四年,萨特接受了自己的终身灵魂伴侣、世界名著《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访问,在回答波伏瓦"女人最吸引您的是什么"这...  (展开)
草木子 2023-01-24 19:38:45

告别需要仪式

这本书前一小半是波伏娃以旁观者视角描绘她陪伴下萨特生命中最后几年的生活形态,后一大半是在记录她和萨特之间的对谈。 记录部分的描述日常、精简也不失情感,波伏娃对萨特晚年生活细节的描绘中常常透露出波伏娃的担心、劝导,萨特偶尔的任性和认命,让我了解到了这两位鼎鼎大...  (展开)
赤羽 2021-05-25 15:43:29

离婚上热搜?50年前,他们的爱情就已经沸反盈天…

要说什么上热搜最快,那可能非明星离婚莫属了。 前脚赵丽颖离婚刚被郑爽日薪208万顶下去, 后脚比尔盖茨离婚就全球热搜霸榜了。 对于私生活乐此不疲地探索永远是热搜的第一动力。 毕竟每个村庄最热闹的地方都是村口的造谣中心。 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消息,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  (展开)
酒酿棠梨 2021-02-08 01:23:29

与死神同行

里尔克:“每个人都承载着自己的死因,正如果子带着自己的核。”《告别的仪式》记录了萨特逝世前的那几年,一段忍受着病痛和老年,时时凝视着死神的那一段岁月。失禁、失明、戒酒、戒烟、没有牙齿、昏迷等,老年意味着一种低姿态,甚至要忍受种种失去尊严的难堪,尤其是对于一...  (展开)
碧月清风 2019-12-07 14:49:32

回忆与谈话:萨特在波伏瓦笔下的最后十年

萨特与波伏瓦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存在与虚无》和《第二性》是无人不知的巨著。他们的相遇,为我们留下了言说不尽的故事。在别人的笔下,两人是战友,是伴侣,更是知音。而在彼此的眼中,远远不是几个词汇能够准确定性的。在思想层面上和文学成就上,两人可谓旗鼓...  (展开)
夜鱼 2019-11-29 01:41:45

告别好比重新认识的开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伟人的消逝与其出生相比,似乎更受关注,因为时间证明了他的伟大,同时,人们也更加不舍时光把他来之不易的荣光带走。 1970年至1980年是萨特生命的最后十年,在这十年中,这位作家、思想家、崇尚公平正义的世界战士仍然闪耀着伟大的光华。他的夫人波伏瓦在《告别的仪式》一书中...  (展开)
呼啦啦啦树 2019-11-12 02:02:24

告别的仪式

164宿舍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168文学的意义在于把词语组合起来 169偶然性 189哲学必然呼唤修正 190哲学提供了一个编故事的必要维度 198思想的深度与使命感 199聪明是一种发现一大堆事物之间联系的必然要求;愚蠢是一种压力形式 234两种阅读 245一本书是属于我们俩的 246以兴趣为...  (展开)
Alex写写写 2024-02-07 15:03:07

告别的仪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没有人比波伏娃更懂萨特,也没有人比萨特更懂波伏娃。世间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此吧。薛定谔在《我的世界观》中阐述了意识只能就结构达成共识,经验是属于每个意识所独有的。换言之要理解一个人是非常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大量只属于他自己的经验和由此而来的对事物的认知。得到他...  (展开)
圆满了 2023-10-15 00:59:14

告别的仪式的一些读后感

读完整本书之后开始对萨特有了更立体的印象。他的关于唯物主义无神论对我有一些启发,这世界上没有上帝,我们不需要通过上帝与别人建立联系,我们可以直接与他人建立联系。我们成为自己要求成为的自我而不是上帝想要我们成为的自我。这一点很重要,他强调了我是自由的。关于他...  (展开)
卡科斯基宁打卡 2022-02-26 22:28:36

读后感

1.生命得继续,运气好的话,还会幸福。 所以幸福是需要运气的,所以人生真难。 2.人老了,就得放低姿态。 可中国老人学不会,他们颐指气使。 3.我不知道您吻的是一块坟墓还是一个活人。 一个人这样形容年老多病的自己,真豁达。 4.您用希庇亚斯的话来说自己:“我未见过与我价...  (展开)
南南 2021-03-31 09:09:52

萨特—从告别的仪式

一个胆小 懦弱 甚至有点虚伪(或是记性不好)的丑陋的矮男人。书看到最后,抑或是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对萨特,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排斥,这个丑陋的矮男人有他的才华,个人自由、社会自由、唯心的无神论、唯物的无神论、自为和自在(有点没看懂)。虽然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4条)

订阅告别的仪式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