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洛阳城永宁寺的大火不久,有人从靠近高欢老巢的东莱郡来,说在东海中看到了世间不存的佛塔——浮图:
“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
和短暂的人类生命一样,城市自有它们的生与死。而洛阳的故事,人们也恰恰是从它的身后劫灰说起。
这不仅是历史,也不 仅 是建筑,它们更是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 · · · · ·
唐克扬,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第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2009年纽约当代亚洲艺术周入选艺术家。
目录 · · · · · ·
引子
荆棘铜驼:追忆的传统
时间×空间:繁华前传
癫狂的洛阳
坊墙内外:洛城人
洛阳伽蓝记
永宁寺塔
乱中洛阳与永宁寺塔的倒掉
千年万岁阳春曲
两种视角中的城市
尾声:一部写不尽的“解构”史
别处青山:繁华后传
· · · · · · (收起)
荆棘铜驼:追忆的传统
时间×空间:繁华前传
癫狂的洛阳
坊墙内外:洛城人
洛阳伽蓝记
永宁寺塔
乱中洛阳与永宁寺塔的倒掉
千年万岁阳春曲
两种视角中的城市
尾声:一部写不尽的“解构”史
别处青山:繁华后传
· · · · · · (收起)
"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试读 · · · · · ·
“繁荣”兼“混乱”是 城市舞台上喜剧和悲剧的合体: “拈花着尘”。 北魏洛阳的巨大尺寸不只是规划师的一厢情愿,大量的强制移民,让帝国的新都迅速膨胀为中古社会的超大城市,它有了坐实的数量,质量则是另外一个问题。硕大无朋的“外城”(郭城)或许带着几分城市堡垒的性质,又未见得拥有近世意义的城市生活之实。在这不确定的城市图景里,一桩新鲜的洛阳发明,是城中有“城”,...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公元6 世纪初, 假如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就是这座城市的缔造者元宏, 或北魏孝文帝—站在本书中这座城市的起点上,他已经有丰厚的过去可以回忆了。在那个时刻他仍是“当代人”, 立于时间之河的岸上,在那一刻仍未投身于它滔滔的急流之中。尽管东汉末年和“永嘉南渡”的溃乱触目惊心, 和更长久的过去相比,洛阳依然有足够多的承平历史让人去咀嚼。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六十年的周期,而东汉就有两百年十四朝皇帝,曹魏四十年五朝皇帝,西晋五十年四朝皇帝,还有短暂地在此割据的军阀与豪强, 更不用说秦前的夏、商与洛邑、成周…… 这漫漫的光阴为后来者留下的“传统”, 就像是一条过长的巷道,在视线所能及的前景,人眼的透视已经失效,会让一个步行者由衷地生出“看不到头”的感慨。 克里斯蒂安• 诺伯格- 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说,罗马之所以被称为“永恒之城”,也是因为它保持着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超越了个人有限的生命。通过不断地更新自己,一座“永恒之城”试图将一切44变化囊括在内,洛阳和一种独特的时间观念联系在一起,是文明的肇始之地也是它理想的“终结”: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沈佺期《北邙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7页 -
547年,也就是哥特王托提拉洗劫罗马的后一年,一个名唤杨衒之的北平人—此“北平”大概只是现在的河北郊县吧—因公差路过洛阳, 这时候, 昔日的洛阳却在一片丘墟之中,先前由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已经土崩瓦解,连带着它的都城也就灰飞烟灭。杨衒之依然不过是名小官吏,不过却由效忠北魏,转而出仕它分裂出来的东魏朝廷。慨叹于这壮丽城市的结局,不禁悲从中来,他追怀往事的感喟,最终成就了一本独特的“倒叙”城市史:杨衒之记载北魏晚期都城洛阳胜概的《洛阳伽蓝记》,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后来者而言,这是一种绵延不绝的“追忆”传统的开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清代大学士传稿 7.6
-
- 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 6.9
-
- 北魏洛阳城南的居民与居住环境 5.4
-
- 觅宗记 7.9
-
- 隋亡 7.3
-
-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6.8
-
- 龙门石窟供养人 8.5
-
- 神秘的黑猫 6.9
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洛阳二字,虽然生于洛阳,但位于较偏远的县城,栾川县,加之从小对历史的了解甚少,对洛阳的认知是陌生的。读高中的时候借读于洛阳市一所中学,曾记得一个宿舍五个县城人,各自躺在各自的小床上聊天吐槽,我们想回家,跟家里有人没人无关,就是想回自己的...
(展开)

《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洛阳在何处?
提起中国的名城,时人要么想起“魔都”上海,要么想起“帝都”北京,稍带着谈到广州、南京、成都、武汉、西安等地。若非经由提醒,恐怕不易想起洛阳,这个曾经是十三朝古都,武则天的“神都”。从什么时候起,一度风光荣耀的古都,竟然湮没不闻?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熟悉了它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8 豆瓣新书 (梦游的松鼠)
- 新书抢先 (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8 (普照)
- 红色的书 (廌喵)
- 书单|洛阳 (万暖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晨边公园 2019-12-18 08:42:13
唐克扬简直一当代余秋雨,xjb抒情言之无物,令人十分不适,这种货色怎么还能参加建筑史学术会议,令人费解
3 有用 越石赋扶风 2018-06-20 22:44:23
“将来完成时的预言”和“过去完成时的”追忆仿佛是相对而立的镜子,呈现出真实或幻象,“花”与“尘”轮转相替的变奏,是城市生生灭灭的宿命。绵延不绝追忆传统的开始源于《洛阳伽蓝记》。
11 有用 吾丧我 2018-07-04 20:18:43
一本倏然而起又戛然而止的掉书袋作品,对文献的理解和考古材料的引用也存在问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句作者会突然用残缺的语句开始描写什么故事,也不知道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会在下一句以什么方式突然终止。——全书的感觉就跟表纸上掐头去尾的元略墓志一样吧颗颗 请找个正经人来写洛阳(追求语句的美感和概念的堆砌之前,先讲个能让人听懂的故事吧)
3 有用 马上到站 2018-08-03 20:39:48
太糟了。作者大概是想写北魏末年洛阳史,却用了这样的书名,置隋唐洛阳于何处?另外散文化意识流、半吊子的语言,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使用,等等,真是太糟了。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目前的成果,远不如隋唐长安,希望自己日后有机会对汉魏、隋唐洛阳城做一些比较系统地梳理吧。
1 有用 文森 2020-03-22 16:40:25
2020年3月。北魏洛阳之辉煌,本身即历史,是天下缩影。《洛阳伽蓝记》描绘了千刹盛况,一眼万年,兴衰弹指。此书选题极佳,作者出于建筑设计专业背景,主要取考工怀想视角,镜头切换于城市、建筑、绘卷,入笔视角独到,宫殿楼寺塔阁台,各为人类心灵史的蕴载。“二元视觉”的艺术感知方法,兼及建筑和影视新知,大有助于理解空间,通晓物性。可惜艺术上发散过多、修辞过剩,虽颇多可圈可点的亮眼文笔和片刻深邃,却没能归纳出... 2020年3月。北魏洛阳之辉煌,本身即历史,是天下缩影。《洛阳伽蓝记》描绘了千刹盛况,一眼万年,兴衰弹指。此书选题极佳,作者出于建筑设计专业背景,主要取考工怀想视角,镜头切换于城市、建筑、绘卷,入笔视角独到,宫殿楼寺塔阁台,各为人类心灵史的蕴载。“二元视觉”的艺术感知方法,兼及建筑和影视新知,大有助于理解空间,通晓物性。可惜艺术上发散过多、修辞过剩,虽颇多可圈可点的亮眼文笔和片刻深邃,却没能归纳出核心问题,是为无骨。喟叹过多,大段言之无物,究是体系排布不精,内容沉炼不足,缺少事-物相证的精神,所以研究和叙事稀薄,人物事件几乎无痕,非史家著。当作散文倒颇有看头。城市是人类文明集萃,见与不见,都是集体无意识的折光。“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苏轼笔)。在花(兴)与尘(废)之间,进入历史循环的永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