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亨利·尼科尔斯(Henry Nicholls)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一百年
原作名: The Way of the Panda: The Curious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Animal
译者: 黄建强
出版年: 2018-5
页数: 276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
ISBN: 978710806230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一百年
原作名: The Way of the Panda: The Curious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Animal
译者: 黄建强
出版年: 2018-5
页数: 276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
ISBN: 9787108062307
内容简介 · · · · · ·
相貌憨厚、动作温吞、带着浓浓黑眼圈的大猫熊,绝对是地球上最惹人怜爱的动物之一。但是提起它的过去,我们所知道的却出奇地少。熊猫自古生长在中国的四川和陕西,可是历史文献里却几乎没有关于它的记载。是害羞的猫熊总是躲着人类远远的,还是古代中国人无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动物?另外,熊猫或者说猫熊,到底是熊还是猫?为什么又有人说它其实是浣熊,而明明是肉食动物,为什么又只爱吃竹子?它真的是性冷淡,需要人类播放春宫片看吗?人类为猫熊所做的最重要的保育是什么?人见人爱的熊猫又如何为其“老东家”打开新世纪的外交大门?
作者简介 · · · · · ·
亨利·尼科尔斯(Henry Nicholls),专门从事自然科学写作的记者与作家,关心演化、生态、环保等议题。凭着深入浅出、轻松诙谐的文笔,以及在科学、历史与人文之间自在穿梭的功力,在世界知名报刊如《自然》《新科学家》《卫报》《独立报》上已发表上百篇文章。他的上一本书《寂寞的乔治》讲述的是加拉巴戈群岛上的一只陆龟,在2006年获选为英国《卫报》的一流好书奖,并入围英国皇家学会的综合图书奖。
目录 · · · · · ·
引言 1
第一部 与人类的第一次接触
第一章 完美无瑕的黑白熊 9
太平天国之乱后的中国仍然骚动不安。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法国传教士立志探索这片陌生的大陆……
第二章 熊猫,是熊还是猫? 25
一个看似简单的科学问题,在生物学界引发无穷的争论……
· · · · · · (更多)
第一部 与人类的第一次接触
第一章 完美无瑕的黑白熊 9
太平天国之乱后的中国仍然骚动不安。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法国传教士立志探索这片陌生的大陆……
第二章 熊猫,是熊还是猫? 25
一个看似简单的科学问题,在生物学界引发无穷的争论……
· · · · · · (更多)
引言 1
第一部 与人类的第一次接触
第一章 完美无瑕的黑白熊 9
太平天国之乱后的中国仍然骚动不安。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法国传教士立志探索这片陌生的大陆……
第二章 熊猫,是熊还是猫? 25
一个看似简单的科学问题,在生物学界引发无穷的争论……
第三章 猎杀,谁开了第一枪? 39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与猛兽斗智斗力的狩猎活动,可以证明男子汉的英勇气概……
第四章 哈克尼斯女士的冒险 55
在男人们的剧烈竞赛之中,胜出者竟是位弱女子。也唯有她才能发掘熊猫温柔的力量……
第二部 环游世界之旅
第五章 远渡重洋的电视明星 73
通过现代科技无远弗届的传播力量,姬姬的魅力风靡了整个英国……
第六章 家喻户晓的保护大使 87
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正岌岌可危,来自中国竹林的熊猫能够帮上它们吗?
第七章 空留遗憾的政治婚姻 109
冷战将人类世界划分成两个壁垒分明的敌对阵营。熊猫也一样吗?姬姬为何总看不上来自苏联的安安呢?
第八章 可爱形象长留人间 127
姬姬离开大家了,可是没有人舍得就这样让她走……
第三部 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第九章 尼克松的礼物 147
尼克松从中国带回两个珍贵的礼物。它们引起的骚动瘫痪了华盛顿的交通,但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如何使它们在一起……
第十章 野外求生多艰辛 165
除了盗猎与栖息地的日益萎缩,以竹子为生的熊猫最怕竹林开花了……
第十一章 人工饲养大不易 187
清心寡欲的熊猫让想抱孙子的人类伤透了脑筋……
第十二章 重返大地的希望 209
想让熊猫重返大自然,首先要确定野生熊猫的数量。但这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后记 两种熊猫,两个世界 233
注释 241
延伸阅读 269
致 谢 273
· · · · · · (收起)
第一部 与人类的第一次接触
第一章 完美无瑕的黑白熊 9
太平天国之乱后的中国仍然骚动不安。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法国传教士立志探索这片陌生的大陆……
第二章 熊猫,是熊还是猫? 25
一个看似简单的科学问题,在生物学界引发无穷的争论……
第三章 猎杀,谁开了第一枪? 39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与猛兽斗智斗力的狩猎活动,可以证明男子汉的英勇气概……
第四章 哈克尼斯女士的冒险 55
在男人们的剧烈竞赛之中,胜出者竟是位弱女子。也唯有她才能发掘熊猫温柔的力量……
第二部 环游世界之旅
第五章 远渡重洋的电视明星 73
通过现代科技无远弗届的传播力量,姬姬的魅力风靡了整个英国……
第六章 家喻户晓的保护大使 87
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正岌岌可危,来自中国竹林的熊猫能够帮上它们吗?
第七章 空留遗憾的政治婚姻 109
冷战将人类世界划分成两个壁垒分明的敌对阵营。熊猫也一样吗?姬姬为何总看不上来自苏联的安安呢?
第八章 可爱形象长留人间 127
姬姬离开大家了,可是没有人舍得就这样让她走……
第三部 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第九章 尼克松的礼物 147
尼克松从中国带回两个珍贵的礼物。它们引起的骚动瘫痪了华盛顿的交通,但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如何使它们在一起……
第十章 野外求生多艰辛 165
除了盗猎与栖息地的日益萎缩,以竹子为生的熊猫最怕竹林开花了……
第十一章 人工饲养大不易 187
清心寡欲的熊猫让想抱孙子的人类伤透了脑筋……
第十二章 重返大地的希望 209
想让熊猫重返大自然,首先要确定野生熊猫的数量。但这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后记 两种熊猫,两个世界 233
注释 241
延伸阅读 269
致 谢 27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9世纪时,传教士涉入博物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最为重大的发现都是由戴维这样的天主教传教士所完成的,至少在中国是如此。范发迪(Fa-ti Fan)在《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接触》一书中说:“没有任何一位新教传教可以达到他们一半的成就。”其中原因据她解释,是因为新教徒通常携带家眷一起来到中国,大部分以沿海城市为根据地,且倾向于维持他们的西方生活方式。相比之下,单身的天主教徒流动性较强,且会在中国各地设立传教网络,作为深入内地的中转站,而这些地方通常就是最为丰富与奇特的动植物的发现地点。天主教徒也较容易接受当地文化,其穿着与生活方式与当地民众一样,而且会大量利用他们对于自然界的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完美无瑕的黑白熊 9 -
第二章 熊猫,是熊还是猫? 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地下室是动物标本陈列处一一一层层的存放空间里摆放着数以百万计的动物遗体。这里存放的标本类型有数千种,每个物种的动物标本都是全球科学界的参考基准,这是全世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物收藏地点之一。阿尔芒・戴维的年轻“黑白熊”就藏在巴黎大都会的地下。里面还有另一只他收集的成兽标本,这是相隔没几天,猎人又抓给他的。他在1869年4月1日貨道:“它的色彩与那只年幼动物一模一样,只不过黑色的部分比较浅,白色的部分比较脏。”山巴黎的动物学家阿方斯·米尔恩一爱德华兹就是利用这两个标本,写下了对这个物种的正式科学叙述。2 通常,物种的定名权属于各大博物学机构的资深分类学家。而在维多利亚时代,在野外收集标本的下属,常常会在信息不充分的时候,就抢先给标本命名,从而让这些顶头上司气得牙根痒痒。这种情况对1865-188年担任邱园( Kew Gardens)园长的约瑟夫・胡克( Joseph Hooker)来说当然也不会是例外。大英帝国辖地各处所运送来植物标本,都经由胡克负责验证,有些植物收集家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熊猫,是熊还是猫? 25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来自中国的礼物"的人也喜欢 · · · · · ·
来自中国的礼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与人类相遇一百年——读亨利·尼科尔斯科普读物《来自中国的礼物》
手里拿着本《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一百年》,作者是英国作家、科普记者亨利·尼科尔斯。他从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了大熊猫这种不凡动物的神奇故事。 地球上生存着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种类。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无数物种在地球上诞生、繁衍、衰败、消亡,哪怕是恐...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Pegasus Books (2011)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八旗文化 (2011)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Profile Books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版三联新知文库 (小米=qdmimi)
- 三联书店新版“新知文库”编号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 【学术】新版·三联新知文库 (贫民窟主-土)
- 2018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个人藏书 (莫云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来自中国的礼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豌豆象 2023-05-22 18:56:40 陕西
本年度熊猫含量需要缓一缓。
0 有用 神威 2023-05-13 11:10:12 重庆
休憩58th,熊猫的命运就是兔子的写照。前四分之一有关以美国狗为主的西方探险家大肆杀戮熊猫的内容看到我要爆血管,但后来,活着的熊猫被送到了美国,人类对熊猫根本无法抗拒的现实就此被发现,在大萧条背景下还吸引无数热爱者前来,熊猫安全了很多,随后建国,熊猫彻底摆脱了西方的压迫。随后熊猫作为国宝,不时作为政治礼物和商用催化剂存在,充分体现了兔子的灵活性与实用主义。全国的滚滚保护基地越建越多,保护效果逐渐在... 休憩58th,熊猫的命运就是兔子的写照。前四分之一有关以美国狗为主的西方探险家大肆杀戮熊猫的内容看到我要爆血管,但后来,活着的熊猫被送到了美国,人类对熊猫根本无法抗拒的现实就此被发现,在大萧条背景下还吸引无数热爱者前来,熊猫安全了很多,随后建国,熊猫彻底摆脱了西方的压迫。随后熊猫作为国宝,不时作为政治礼物和商用催化剂存在,充分体现了兔子的灵活性与实用主义。全国的滚滚保护基地越建越多,保护效果逐渐在变好,让人看到希望。尽管如此,这本书挺浅的,并不好看,只是主题讨巧而已 (展开)
0 有用 烟斗客甲 2018-11-14 09:01:36
天主教传教士首先发现 为熊科中独立一支 猎杀珍奇动物制成标本为了保护他们现在用影像的方式 捕杀熊猫成为美国各大博物馆的竞赛 1937年露丝把一只熊猫婴儿带回美国引起轰动 次年又捉到一只带回美国但第一只死了 苏联农林专家误导密植和深耕术祸害无穷 60年代英国的尼科尔森推动动物保护事业居功至伟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选择熊猫为代表符号 熊猫图案第一次亮相是在保护非洲野生动物主题会上 但运作20多年后才开始... 天主教传教士首先发现 为熊科中独立一支 猎杀珍奇动物制成标本为了保护他们现在用影像的方式 捕杀熊猫成为美国各大博物馆的竞赛 1937年露丝把一只熊猫婴儿带回美国引起轰动 次年又捉到一只带回美国但第一只死了 苏联农林专家误导密植和深耕术祸害无穷 60年代英国的尼科尔森推动动物保护事业居功至伟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选择熊猫为代表符号 熊猫图案第一次亮相是在保护非洲野生动物主题会上 但运作20多年后才开始关注熊猫本身 熊猫性别难辨 1966年英苏为熊猫繁殖大费周章 1972年英国得以解剖姬姬获得宝贵资料 标本受欢迎但六年后红毛猩猩做标本阻力很大 美国一对熊猫跟踪研究 竹子开花使熊猫饿死 两年一胎 电激取精 精子量充沛 建设部管公园林业部管基地 (展开)
1 有用 麦麦 2022-02-14 00:06:51
读完《最后的熊猫》后的补充阅读,内容非常丰富。书中肯定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在野生动物和天然林资源保护上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成效。更重要的是,熊猫保护的投入其实并非仅熊猫获益,具有世界遗产地位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五千种以上的植物,还有大量哺乳类、鸟类和其他物种,很多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对熊猫保护也推动了这些物种栖息地的保护,对整个生态圈的影响都是良性和积极的。 作者也提醒大家,野生动物保护其实是摸索着... 读完《最后的熊猫》后的补充阅读,内容非常丰富。书中肯定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在野生动物和天然林资源保护上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成效。更重要的是,熊猫保护的投入其实并非仅熊猫获益,具有世界遗产地位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五千种以上的植物,还有大量哺乳类、鸟类和其他物种,很多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对熊猫保护也推动了这些物种栖息地的保护,对整个生态圈的影响都是良性和积极的。 作者也提醒大家,野生动物保护其实是摸索着“绝路”朝前迈进,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动物能够回归自然,能够自己在野外环境中生存繁衍而不是将它们困在繁育基地里,逐渐失去本性,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野生熊猫真正的模样。 (展开)
4 有用 東寫西讀 2020-07-05 19:02:03
大熊猫在一百年前很少以活体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当时大量的西方探险家、博物学家在19世纪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兴建大型自然博物馆热潮的助推影响下,纷纷踏足中国内地四川等地寻觅大熊猫的踪影,肆意猎杀剥皮,仅仅是为了丰富博物馆的馆藏。但随着第一只活体大熊猫登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软萌可爱的动物立刻征服了人类,而西方传媒业的发展,尤其是电视传媒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熊猫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它们的一颦一笑牵扯人... 大熊猫在一百年前很少以活体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当时大量的西方探险家、博物学家在19世纪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兴建大型自然博物馆热潮的助推影响下,纷纷踏足中国内地四川等地寻觅大熊猫的踪影,肆意猎杀剥皮,仅仅是为了丰富博物馆的馆藏。但随着第一只活体大熊猫登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软萌可爱的动物立刻征服了人类,而西方传媒业的发展,尤其是电视传媒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熊猫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它们的一颦一笑牵扯人们的欢乐。憨态可掬的它们甚至成为大国之间外交的使者,肩负起不一样的和平使命。在今天,一度濒危的大熊猫已经不再是猎人的目标,而更多成为环保主义的象征,比如说WWF的LOGO就是一只大熊猫。本书回溯了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史,其间也包含了中国与西方从处处防备到开放共融的政治史,这从本书原著书名也可见一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