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荷兰] B·曼德维尔
/
贝尔纳德·曼德维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或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译者: 肖聿
出版年: 2019-3
页数: 713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
ISBN: 978710016421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或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译者: 肖聿
出版年: 2019-3
页数: 713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
ISBN: 9787100164214
内容简介 · · · · · ·
伯纳德·曼德维尔(1670—1733),哲学家,古典经济学家。《蜜蜂的寓言》是对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本书分为两卷,其核心道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作者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认为使人能够组成社会的,并不是人的合作和善良的天性;相反,是人的一些卑劣可憎的品行,才创造出了幸福和繁荣的社会。
蜜蜂的寓言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B.曼德维尔,荷兰人。在荷兰,曼德维尔与近代人文主义者家伊拉斯谟、国际法之父格劳修斯、大哲学家斯宾诺莎齐名。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去了英国,并最终决定定居英国,以熟练的英语进行写作。其著作甚丰,其中尤以《蜜蜂的寓言》闻名。
肖津,原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人员。
目录 · · · · · ·
中译本序言
1714年序言
第一部分 诗歌
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
第二部分 评论
美德之起源
评论
第三部分 社会本质之探究
第四部分 对话
1.霍拉修、克列奥门尼斯与芙尔薇娅的对话
2.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3.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4.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5.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6.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 · · · · · (收起)
1714年序言
第一部分 诗歌
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
第二部分 评论
美德之起源
评论
第三部分 社会本质之探究
第四部分 对话
1.霍拉修、克列奥门尼斯与芙尔薇娅的对话
2.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3.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4.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5.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6.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 · · · · · (收起)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共19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政治经济学要义》《倾销》
等
。
喜欢读"蜜蜂的寓言"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蜜蜂的寓言"的人也喜欢 · · · · · ·
蜜蜂的寓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与旧版的一点简单对比
与旧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当前这个版本更为完整了,此前没有译出的内容在这一版中都给补上了。不过Kaye的长篇导言和详尽的注释还是没有译出,当然译者在译序中也说明了这么做的理由,是否恰当实属见仁见智。不过书中大部分重要的译注仍取自Kaye的注释,窃以为标为“译注”不是...
(展开)

蜜蜂的寓言 摘抄笔记
“人的道德行为,虽应当以理性和利他为重,但其动机则出于自爱或自利,人若除掉自爱,不但没有道德,连社会也不能存在。” “一切利他的或仁爱的德性,实际上只是想获得他人的赞美和避免受到谴责,因而不过是利己主义的伪装。” “理性只不过是情感的玩物。” “在沙夫茨伯里看...
(展开)

最基本的常识:私人的利益与公众的利益之间是和谐的
网上到处都缺货,无奈之下只好看电子版了! 私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而可以是和谐的(至少从总体上和长远地来说),私人追求个人私益可由“看不见的手”导向服务于其他人的利益,只要是不“损人”的“利已”最终也会“利人”的。两百多年前曼德维尔和亚当...
(展开)

曼德维尔可以帮你理解亚当斯密和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
曼德维尔对人性的剖析(在对人的种种感情的解析上我认为本书甚至要超过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人类文明的自发、渐近产生和发展的诠释相当精辟!也难怪哈耶克会如此推崇曼德维尔! 在读亚当斯密和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之前如果能读读对他们影响很大的这一本书,会容易理...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8.6分 465人读过
-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7)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6)7.6分 12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9)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文社会科学经典 (皇甫杰)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2019年3、4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文化漫笔 (森森)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经济 (登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5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蜜蜂的寓言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舒廣花园113号 2023-09-14 21:35:21 上海
这个社会表面上看似乌烟瘴气、充满罪恶和不道德,但实际上却是因为这些“私人之恶”(私欲、贪婪等)而变得富饶和有序。当蜜蜂们决定变得“道德”和“善良”,结果却是社会崩溃,经济停滞。个体的贪婪、自私和其他看似不道德的行为,可能会在集体层面产生有益的结果。这些私欲驱使人们更加努力工作,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1 有用 左道旁门2333 2021-03-04 20:36:56
最理想的政体设计莫过于像一台精巧的织袜机,使最高尚诚实的先生和盗窃成性的蟊贼所完成的作品相差无几。
0 有用 崩溃侠 2024-06-26 10:21:11 辽宁
虚荣和懒惰的积极作用。“道德标准”本是变动的构建物。本书实是生产力提高、某社会约束已不再必要后,作者提出的对道德标准进行修改的主张。但人们习惯于从意识斗争(而不是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宣传,所以技术问题就变成了政治问题,价值论断则被滥用。
3 有用 薄荷橙子 2023-12-30 15:16:38 北京
曼德维尔之讽刺,不亚于蒲柏,其对人性之洞察,也不输斯威夫特。我想在他的视角下,最不可信的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圣愚”。他不谈论人“应当”如何,而专谈其“实际”怎样,这或许是他作为医生的一面使然(也就是曼德维尔的医学知识还是体液说那一套,要是赶在临床医学时代,我觉得他还能更犀利),其实也符合英国人自身的经验哲学传统(虽然他是荷兰人!)。只是纵使人在良心里知道人是什么,他也不愿意被人直白地点出。于... 曼德维尔之讽刺,不亚于蒲柏,其对人性之洞察,也不输斯威夫特。我想在他的视角下,最不可信的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圣愚”。他不谈论人“应当”如何,而专谈其“实际”怎样,这或许是他作为医生的一面使然(也就是曼德维尔的医学知识还是体液说那一套,要是赶在临床医学时代,我觉得他还能更犀利),其实也符合英国人自身的经验哲学传统(虽然他是荷兰人!)。只是纵使人在良心里知道人是什么,他也不愿意被人直白地点出。于是古今中外无不充斥着隐微写作的奥秘。曼德维尔是真正的斗士(考虑到本书写于1714年),蜜蜂的寓言写完,又接连奉出了寓意、评论和六篇对话,直指人的羞耻、骄傲、嫉妒、挥霍、贪婪、动物性欲望,把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甚至连教会和牧师也没落下)的人都囊括其中。分析不可谓不辛辣,但有时也觉得他的分析过于绝对。 (展开)
0 有用 麦克淘 2024-03-25 20:19:12 浙江
私欲即功德。贪生贪名利,怕死怕屈辱。论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