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原名《论音乐的美》,是西方音乐美学领域的巨著。作为音乐自律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汉斯立克在书中认为“音乐之美并不依靠,也不需要从外部引入的任何主题”,而“音乐美学主要和根本的任务就是将被情感侵占的统治权,重新归还到美的合法主权之下”,即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音乐的精髓在于乐音及其运动,而音乐美的本质与其表达的情感及内容无关。
编辑推荐:
1.艺术经典书系。
2.著名奥地利美学家、乐评家汉斯立克代表作,将音乐自律论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与他律论两大流派并存的思想局面,激励了音乐美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 · · · · · ·
爱德华·汉斯立克(1825-1904) 来自奥地利的颇具世界影响力的音乐美学家。早年在布拉格和维也纳学法律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师从音乐家瓦茨拉夫·托马谢克,系统学习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后来成为维也纳大学音乐美学及音乐史教授,还建立了音乐科学这一门独立学科。其著作《论音乐的美》(即本书《乐评人自我修养》)围绕“音乐特有的一切规律都以其独立的美的形式为中心”等音乐自律论观点展开,形成了西方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与他律论两个流派并存的思想局面,激励了音乐美学的发展。
目录 · · · · · ·
目 录:
第一章 基于情感的美学
第二章 音乐的主题不是“表现情感”
第三章 音乐之美
第四章 音乐的主观印象之分析
第五章 音乐的审美倾听与病态接受之对比
第六章 音乐与自然界的关系
第七章 音乐中的“形式”与“内容”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基于情感的美学
第二章 音乐的主题不是“表现情感”
第三章 音乐之美
第四章 音乐的主观印象之分析
第五章 音乐的审美倾听与病态接受之对比
第六章 音乐与自然界的关系
第七章 音乐中的“形式”与“内容”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1848年前布拉格除了德意志文化外没有其他文化。“今天(1894)人们声称这件事不可理解”,那时候有文化的人的语言是德语,爱德华.汉斯立克从来不会说一句捷克语,他的父亲(为了科研工作)学会了捷克文,大家对此很惊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3页 -
当创作与演奏同时进行,这是艺术家最直接的用音乐来表达心情状态的方式。这是即兴演奏的最自由的形式,如果演奏者的弹奏不太在意艺术的严格方法,更多的是带着显著的主观倾向(广义上可说是一种病理状态),他的弹奏与表达甚至会带有语言的生动性。如果你曾经忘却周围的环境,绝对自由地表达自己,自然地吐露内心世界,不用更多的解释就会知道,那些爱、嫉妒、欢乐和悲伤是如何从隐秘之处喷涌而出,没有伪装却感到安全,庆祝着它们的胜利,歌唱着它们的传奇,进行着它们的战斗,直到这些情绪的主人安静地将它们召回,却会让听众不能平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音乐的主观印象之分析
丛书信息
· · · · · ·
艺术经典(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电影是什么?》《演技六讲》《编剧自我修养》《工匠自我修养》《演员自我修养(精装版)》
等
。
喜欢读"乐评人自我修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乐评人自我修养"的人也喜欢 · · · · · ·
乐评人自我修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第一次对于音乐本事的一些感想
讲真,这本薄薄的小书断断续续看了很久,很多内容都需要反复细嚼,作为一个专业音乐演奏者,一直都是以如何更好的诠释情感为核心,而这本书的论点则与之相悖,或者说它直接给了我一个新的思想上的冲击。所谓的“约定俗成”是经过了前人多少的唇枪舌战,揣摩推敲,即便在今天,...
(展开)

你喜欢纯音乐还是有歌词的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对于一个连唱儿歌都能跑掉的人来说,更别提去懂什么乐理了,但是只要有两只耳朵,我们总离不开要听音乐的,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中,音乐更是无处不在,一首简单的小苹果,哪怕你从来没有去学过,只要有人吟起来,你也能跟着他的调调哼起来。上帝给了我们舌头鼻子...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乐评人自我修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yan广胜 2023-10-12 00:47:41 北京
具有强烈时代局限性的音乐美学,强调音乐本身的美依靠其自身的内容独立存在。老。标题党强烈减分。
0 有用 chloe 2025-04-21 23:44:16 福建
备用
1 有用 陈不为 2023-08-22 17:16:01 广东
严重标题党的一本书,原名叫《论音乐之美》,和乐评人没什么关系。书里的观点也太过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0 有用 肚子打雷 2020-04-12 16:23:53
过眼没过脑
3 有用 减七 2020-03-12 21:34:30
害 明明有超厉害的观点 自己论证起来反而不够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