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8年7、8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8 (普照)
- 待购书目 (得似浮云)
- 沈书单| 研究生书单 (Threshold)
- 书 (MurloNat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新十批判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ucen 2020-09-06 22:06:46
哲学理论和现实批判紧密结合的典范
5 有用 babyfan 2018-11-20 10:08:21
随着页数的增加,阅读感是下降式的,一直在找思想亮点和深度,除了开篇对中国式市场经济的分析颇客观与胆量外,往后的内容有些失望。最后附录稍稍作了提升。……不得不说,最后两章的“虚无”及“环境”分析得太出彩了,摘一句“拯救就是尽可能地让环境按照自己的存在方式去存在”,感动死我了,简直是人本主义的翻版,一下子两颗星到五颗星。
0 有用 爱尔兰的摩羯座 2022-01-30 18:50:23
俞吾金,
0 有用 阿布拉克萨斯 2022-07-17 00:03:58
最喜欢批判媚俗主义和超越实用理性两篇。真实的世界早就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实际上生活在大众传媒营造的虚幻的世界之中。“常人”通过大众媒体造神,这些各行各业曝光于镜头下的新秀、名角、大师、巨星其实都是“常人”的变体,他们通过维持日常活跃度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媚俗的母题,而人们也就高高兴兴地漂浮在这样的母题上,按照这些母题进行闲谈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俞老师十几年前就预言了泛娱乐化,“吃瓜”只是这... 最喜欢批判媚俗主义和超越实用理性两篇。真实的世界早就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实际上生活在大众传媒营造的虚幻的世界之中。“常人”通过大众媒体造神,这些各行各业曝光于镜头下的新秀、名角、大师、巨星其实都是“常人”的变体,他们通过维持日常活跃度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媚俗的母题,而人们也就高高兴兴地漂浮在这样的母题上,按照这些母题进行闲谈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俞老师十几年前就预言了泛娱乐化,“吃瓜”只是这种闲谈的变体,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对于社会事件、娱乐新闻一边围观事态发战一边倾泻话语、发表看法,形成社会舆论与公众意见。但这是一个充满了媚俗气息的话语世界。真实世界不是在这里被揭示,而是在这里被掩蔽。人们以为“吃瓜”是自己闲暇生活的消遣,殊不知“吃瓜”的自己才是大众媒体的消遣。 (展开)
0 有用 司马老师 2020-02-28 22:47:16
张老师是俞老师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