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拉面在中日关系,甚至在日本与世界的关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如何成为今天风靡全球的现代日本料理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中日饮食历史的梳理研究,以及对喜剧演员、餐饮业专家、娱乐经理、拉面店主、食客和食品史学者的采访,清晰再现了日本饮食文化的演变脉络。而享有日本饮食帝国霸主之位的拉面,其发展过程几乎见证了日本各个时期的重大社会变革——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漫长的拉面史,同时也呈现了吊诡有趣的日本烹饪史和社会史。
◉媒体推荐
◒
顾若鹏讲述拉面历史的同时,也介绍日本社会与政治历史许多有趣的层面,以及日本与中国之间长远而复杂的关系。——《日本时报》
◒
拉面诞生于20世纪初,原本是工人、学生与夜店消费者的最爱……最后发展为成熟的正餐,不仅有热情的粉丝,能够激起日本人对故乡的骄傲与思念之情,同时又能走在流行文化的尖端...
◉内容简介
拉面在中日关系,甚至在日本与世界的关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如何成为今天风靡全球的现代日本料理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中日饮食历史的梳理研究,以及对喜剧演员、餐饮业专家、娱乐经理、拉面店主、食客和食品史学者的采访,清晰再现了日本饮食文化的演变脉络。而享有日本饮食帝国霸主之位的拉面,其发展过程几乎见证了日本各个时期的重大社会变革——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漫长的拉面史,同时也呈现了吊诡有趣的日本烹饪史和社会史。
◉媒体推荐
◒
顾若鹏讲述拉面历史的同时,也介绍日本社会与政治历史许多有趣的层面,以及日本与中国之间长远而复杂的关系。——《日本时报》
◒
拉面诞生于20世纪初,原本是工人、学生与夜店消费者的最爱……最后发展为成熟的正餐,不仅有热情的粉丝,能够激起日本人对故乡的骄傲与思念之情,同时又能走在流行文化的尖端。拉面带人进入饮食天堂的潜力,还有它在日本历史与饮食文化的地位,等着读者在顾若鹏的著作中去发掘。——埃克里•拉斯(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教授)
◒
日本人对Ramen(拉面)的爱好和崇拜,已达疯狂程度,他们的饮食文化影响东西方,Ramen将会超越米饭面包,将会成为未来的主要食品。——蔡澜
拉面的创作者
· · · · · ·
-
顾若鹏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顾若鹏
Barak Kushner
1968年生于美国,后入英国籍。哲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日本近现代史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史,包括日本文化史、中日关系史。主要著作有《思考战争》(Thought War)、《从人到鬼,从鬼到人:日本战争罪行与中国审判》(Men to Devils, Devils to Men: Japanese War Crimes and Chinese Justice)。
目录 · · · · · ·
序 言 001
音译说明 013
引言 面食帝国的神殿 015
拉面的难题 025
拉面——全球化的进击 026
面条与民族主义 031
第一章 面食几经周折东传日本立足于餐桌035
面条来到了中国 — 面粉制面包? 039
食物传奇与面食技艺的生根落户 043
现代的面食 050
第二章 宫廷饮食与百姓饮食 059
神道与食物 062
中国食品技艺 065
武士阶级的崛起与中世纪时期的日本饮食 074
第三章 国际化的日本——外来食物与孤立 079
新统治阶级掌权与新日本饮食方式 082
德川幕府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利益划分 086
长崎与中国食物 087
食物与中国人 094
对面条的热情——荞麦面与乌冬面 097
禁止面条消费 099
第四章 近代早期的面条与拉面神话 107
日本第一位中国厨师是朱舜水? 111
江户 ——贫富两极分化 118
关西风味大战关东风味 119
江户人与肉食主义 125
第五章 明治维新——迈向拉面的改革之路 131
通商口岸 135
蛮夷与盛宴 140
日本人与肉食生活 151
食物里的黩武主义 155
文明开化运动的源头 — 文化与启蒙运动 163
长崎与招牌什锦面 166
第六章 外交手段与渴望举世瞩目 169
天皇的晚宴 173
健康、卫生与食物 180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人 188
帝国主义与食物 194
第七章 日本帝国与日本饮食 197
时间是文明的计量器——美味的诞生 199
食物与排泄物 206
提高饮食文化软实力 207
拉面登上日本舞台 212
各家理论众说纷纭 215
满足口腹之欲,烟花柳巷的平民美食礼赞 218
起始于江户,推广于明治,定型于大正 222
第八章 二战时期的饮食——漂泊无依的世界 227
饥饿的日本与富饶的美国 230
战争之路 231
战争时期的饮食与民族 233
日本士兵与食物 235
食物与胜利 238
日本民族身份与大米 242
战区与战俘 246
食物与战时后方 251
投降与帝国饮食的崩塌 254
第九章 餐桌上的历史 ——战后时期的速食拉面 257
戛然而止的战争 263
没有食物的地方 266
遣返与食物 269
一个梦想变成现实——速食拉面 276
为什么发明速食拉面? 280
日本与速食拉面 287
拉面热潮 289
拉面与美食旅游 292
打响本地名气 296
拉面跨国寻出路——第一站去美国 297
人如其食?也许未必 299
“为争得胃里的一席之地而战” 301
拉面是日本美食的一部分吗? 303
拉面属于日本 307
第十章 拉面流行文化 309
怎么吃拉面——哧溜吸一口! 310
喜剧与拉面 313
拉面狂魔 318
拉面博物馆 321
拉面竞技场 322
拉面漫画与音乐 326
以热爱寿司之名 334
拉面——内心充满纽约精神 338
日本食物带来的全球影响 340
拉面的兴盛与日本流行文化 342
原创拉面的激烈竞争 344
结 语 347
饕餮美食背后的阴暗面 352
日本食品的未来 355
当代日本饮食的转变 356
日本食物是否铸就了日本个性? 359
拉面与历史 363
快去品尝历史的滋味! 364
参考文献 365
· · · · · · (收起)
喜欢读"拉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拉面"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下馆子 7.6
-
- 一个单身赴任下级武士的江户日记 7.4
-
- 和食 8.3
-
- 罐头 6.9
-
- 和魂汉神 7.3
-
-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7.9
-
- 不流血的革命 6.6
-
- 师父教我吃川菜 7.3
-
- 来份杂碎 7.7
-
- 松下幸之助:战略经营之神 7.9
拉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一本纯粹是给西方人囫囵吞枣增加吹牛资本的书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刚开始看,很慢,无法猝读…… | 来自Linda | 1 回应 | 2019-08-12 10:29: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Global Oriental (2012)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允晨文化 (2017)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
明石書店 (2018)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口袋里的闹钟__趣味历史&专题史&图解历史 (睡眠兄弟)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吃·书 (司徒佩德)
- 食物世界史 (王小麦)
- 新民说书目 (新民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8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拉面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恺。 2020-01-26 18:26:04
作为一本特写式的史书,文笔一般,日本史也不太了解,好在后半部分近现代的还算比较好读,内容有些散。不过谁让拉面那么吸引人呢?
1 有用 Crisp 2019-12-30 00:38:35
书挺不错的,但跟拉面关系可以说不算太大。讲了日本饮食、和中国不断的交流、战时的日本饮食,几乎到了一大半后才开始较多的扯到拉面。这里没有美食,更多的是历史。但总体来说,学到了不少东西。
4 有用 希夷子 2019-04-01 21:41:16
泛泛之谈,比较乏味。
3 有用 Gol 2019-04-21 18:07:30
初衷现于结语,“烹饪美学的信仰与实践随着时间的不停变化,反射出某些人群之间的互相影响,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转变。食物不断提醒我们,民族观念的悠久历史对巩固一个国家的民族意识形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其实读来有些诧异,拉面甚至在很多章节都不是一个高频词,可能是时间轴拉得太长难以把握。另外序言里提到很多英国人不知道什么是拉面,在提到安藤百福的速食面时作者真的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吗?全书印象最深的是安藤百福的故... 初衷现于结语,“烹饪美学的信仰与实践随着时间的不停变化,反射出某些人群之间的互相影响,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转变。食物不断提醒我们,民族观念的悠久历史对巩固一个国家的民族意识形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其实读来有些诧异,拉面甚至在很多章节都不是一个高频词,可能是时间轴拉得太长难以把握。另外序言里提到很多英国人不知道什么是拉面,在提到安藤百福的速食面时作者真的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吗?全书印象最深的是安藤百福的故事和两个冷梗:1.世人把安藤百福的长寿归功于长吃他的发明,比起凡士林的发明者罗伯特切森堡来说世界对他不算太坏。2.“英国人更不用说了,民族特色美食为提高其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原文引用,仰望星空.jpg…… (展开)
2 有用 菊花夜行军 2019-05-25 17:41:00
因为很喜欢吃日本拉面,所以就自然而然想了解它的历史。这个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却最终发展为日本国民食物的拉面,在了解它的历史的同时,也了解了日本社会与政治历史许多有趣的层面,以及日本与中国之间长远而复杂的关系。有学理依据又不耍花腔,这个作者我不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