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辈的书评 (102)

顾大海 2019-01-13 23:25:22

写作是心灵的避难所

阎连科,中国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河南嵩县农村,1978年高考落榜后参军入伍,逃离土地一直是他生活的奔头和写作的动力。 他曾获得捷克卡夫卡文学奖和日本twitter文学奖,还先后入围法国费米娜奖、亚洲布克奖、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国际文学奖。 有人说他是“荒诞现实主义”,也有...  (展开)
哑铃儿 2019-01-04 16:22:58

我们总想极力摆脱故乡,却从未真正的远离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的一部《故乡》凿开了乡土文学的源头,之后通过王鲁彦、许钦文、萧红、台静农、沈从文、阎连科、莫言等一批现当代作家的推动,乡土文学才慢慢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乡土文学”就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展现农村面貌,描写农民疾苦。这些乡土作家大多出生于...  (展开)
云影飞燕 2019-01-07 13:23:13

理解父辈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淅淅沥沥的周末,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在光线柔和的台灯下看书。看完阎连科老师的《我与父辈》,不胜唏嘘。 全书记录了“我”成长以来的家族故事,记录了家族里的父辈们——大伯、父亲和四叔一生的奋斗与落寞,也记录了他们的生老病死,无疑是那个时代下农村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和历史...  (展开)
五月成长笔记 2019-01-06 23:22:08

走吧,走了就努力出息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我知道我一生的努力中,都伴随着狭隘,奴性和无力,可也很少回家歇息后便不在出门去远行,哪怕一生都如公共汽车往复在别人安排好的线路上。” 我是哭着读完全书,在通勤的地铁上,在深夜的房间里,在周末的早晨,这几天看这本书已经不记得断断续续哭了多少回…… 《我与父辈...  (展开)
星空 2019-01-04 21:17:10

如今,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就能正确理解农村

从很久很久时候起,农村与城市之间就有了一个天然的鸿沟——人们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就是真实地图上的那道北纬38度线,或者如很久之前小学课桌上的那道小刀划出的“三八线”一样,隔开了农村与城市,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农村人与城市人。只不过,有些农村人后来进城了,从此变得...  (展开)
向日葵 2019-01-22 15:14:26

我与父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当我在初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光看书名,就感到了莫名的沉重。 《我与父辈》。 只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充满文学的年代,王小波,余华,莫言,苏童等等,他们的书我都看过,唯独没有读过阎连科。 翻开扉页,才知道阎连科也是一位大家,被称为“荒诞现...  (展开)
静志~ 2019-03-25 23:14:37

阎连科的忏悔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阎连科从来都是一个真诚的人,他的小说常常拥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因为他笔下所书写的是我们真实的过去与现在。 如果大家对阎连科有一些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他这些年在大陆出书很不容易,他被视为莫言之后最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但他的好几本著作都与内地无缘,还被戏称为...  (展开)
苗汉子 2019-05-16 20:36:50

看一点写一点。

2019年5月16日。 说来惭愧,我在18年底收到@Dellen(https://www.douban.com/people/89861423/)寄来的闫连科老师的样书,但是一直忙公司的事情,收到以后就读了不到一半就忘却了。今天又收到Dellen的豆油,又有本样书要寄给我,这才回家急急忙忙翻出来的《我与父辈》。重头开...  (展开)
锦翼 2019-01-14 23:25:18

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

第一次读阎连科的书。 但是很早之前就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强拆。 据说他是荒诞主义大师,却遭遇到这片土地上的荒诞。 他以非常谦卑的心态(甚至是媚态)向最高权力层写信,却挡不住身后房屋的轰然倒塌。 文字这个时候毫无力量。 什么匕首、投枪不过是鼓励的客气话,就跟领导给你...  (展开)
一个一个艾球球 2019-01-03 16:47:54

你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农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9年看到的第一本好书是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书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他在河南洛阳嵩县田湖瑶沟的父辈亲人们。除了写一写自己的少年时期,重点写了父亲、大伯、四叔三个人三种不同的人生。不同于普通的回忆录,《我与父辈》把农村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人性特点写得太真实。...  (展开)
鹿花 2022-03-13 17:15:13

盛名难副

作者是军人出身啊,但思想觉悟政治境界让人困惑。 对于入伍的动机,对于写作的动机,都抱着精致利己的态度。同样的,对于自己读高中,似乎理所应当,不曾想过自己姐姐的人生。 另一方面,作者是始终接受不了自己农村户口出身。向往城市可以理解,但全篇提及的对于城市的极度渴...  (展开)
Being 2021-01-02 14:03:42

我与父辈与社会_传承与延续

太沉重/痛的一本书,太苦,太无力。想起儿时生活过的被升迁改造了的乡村,以及那些早已和我的生活没有关联的亲戚族人同学。那些父辈大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人,他们大都没有真正在田地里劳作过,但早些年贫困的生活早已把农村的一切写进了他们的基因。趁着改开,他们是第一...  (展开)
wu_chm 2020-03-11 09:05:10

终于可以平和看待那个年代的“父辈们”了

作者在他50岁知天命的年纪里,忽然准备写一本书,来缅怀他已经过世的父亲、大伯和四叔,也即是他父辈的那代人。因为当他察觉到父辈那一代人都走了的时候,他忽然觉得他应该有一种责任,就是拼命回忆出他父辈那一代人的雪泥鸿爪——他们曾经说了什么?他们做过了什么?这成为了...  (展开)
屡空 2019-01-29 23:30:51

父亲都是固执的

看到阎连科的这本《我与父辈》,文笔细腻。日常的农村生活,朴实的对话却蕴含深意。让我想到了另一位河南籍作家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由于崔永元的关系,更多放大镜放到了刘震云的私人生活上,比如他也从小想离开农村,也参过军,也参加了高考,据说高考还作弊了,考上了...  (展开)
路易大叔 2020-03-10 22:03:18

阎连科《我与父辈》读后感

阎连科是我接触比较晚的一个作家。国内的当代作家里面,记得接触比较早的应该是贾平凹、莫言,前者因为当年的《废都》、《怀念狼》几部作品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二十多年前读到这样的书时,年轻的我真的是招架不住,莫言呢因为是老乡,而且很多作品早早就已经改编成了影视作品,...  (展开)
TM & mc 2020-02-04 11:13:31

《我与父辈》—— 一切都还不晚

阎连科,是我今年想了解的一位作家。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知道是本散文集,一直以为是小说来着。可是翻看来看,一点都没有让我失望。 作者的文字真实、自然、朴实但也不缺美感,每篇的内容都很“接地气”,书中提到的每一个人物也都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如书名所示,书里讲述的大多...  (展开)
Cosuini 2019-06-14 00:34:37

诗与血的长路

12/50 几度落泪。父亲、大伯、四叔,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半身扎入荒野,却仍拼了命的,想为子侄将干涩的“日子”润泽成绵软的“生活”,以汗水,还有血液。 贫瘠的土地,养不出弯弯绕绕的汉子。土地上的时光,是一季又一季的荣枯。被土地滋养的农人,对人生的思虑同样单纯与...  (展开)
一叶飘零 2019-04-26 11:50:37

走的再远,我们依旧沾满泥土

我可能是个很作的人。 除了大学的四年基本没有离开过家乡,即使现在的工作并不在县城里,也不过是100余公里的距离,但是不知为何,就是对描写故乡的作品有一种不一样的痴迷,隐隐已经成为除了美食系列之外,最钟情的一个系列。从蔡崇达的《皮囊》,到申赋渔的《匠人》,以及后...  (展开)
苏听风 2019-01-22 20:56:31

对于过去,既是恩赐又是诅咒

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过年过节的回老家,早已没有从前那般期待、兴奋。甚至想起舟车劳顿回去几天,便感到无力和疲惫。虽这些念头一直在,但仍是觉得,在外多年,回到家乡,仍是重要之事。 在这种矛盾的心绪之中,并不是对于生长的那片土地的背离。而是内心的一种不安和忐忑。几...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共102条)

订阅我与父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