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重建(精)的创作者
· · · · · ·
-
费孝通 作者
目录 · · · · · ·
导 读 乡土还能重建吗?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乡村·市镇·都会
论城·市·镇
不是崩溃而是瘫痪
基层行政的僵化
再论双轨政治
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地主阶层面临考验
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
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
乡土工业的新形式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
节约和储蓄的保证
后 记 对于各家批评的总答复
附 录 费孝通先生学术年表
· · · · · · (收起)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乡村·市镇·都会
论城·市·镇
不是崩溃而是瘫痪
基层行政的僵化
再论双轨政治
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地主阶层面临考验
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
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
乡土工业的新形式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
节约和储蓄的保证
后 记 对于各家批评的总答复
附 录 费孝通先生学术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这样说无非是想交代明白我自己写作的态度。我忠实地记录下我思考的结果,这结果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和我所听到和读到的许多别人的经验和思想中所思索出来的。我把这结果用文字记录下来,也不过是供给别人思索时的参考。世界在变动,人类的经验,靠了语言的传递和文字的保留,在累积,在丰富。我不是个宗教家敢于承认自己在全知全能的上帝的启示中得到了真理;我不过是个摸象的瞎子,用自己有限的手掌去摸索我所要知道的对象,所不同的是并不敢自以为见了全象而排斥别的瞎子在同一对象上摸索所得的知识,我所希望的是许许多多瞎子所得片面的知识能加得拢来,使我们大家共有的知识能更完全一些,更丰富一些。 172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对于各家批评的总答复(后记) -
一个团体的生活方式是这团体对它处境的位育(在孔庙的大成殿前有一个匾写着“中和位育”。 位育是手段,生活是目的,文化是位育的设备和工具。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也应当作这样看法。当然在任何文化中有些价值观念是出于人类集体生活的基础上,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日,这些价值观念的效用也存在一日。但是在任何文化中也必然有一些价值观念是用来位育暂时性的处境的。处境有变,这些价值也会失其效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代序)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费孝通社会学经典珍藏版(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
喜欢读"乡土重建(精)"的人也喜欢 · · · · · ·
乡土重建(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
前几个月在高铁上读完了《乡土中国》,明白了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这本《乡土重建》是《乡土中国》的姊妹篇,同样也是“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而这一次除了更加深层次地探究中国社会自身内在机理与特点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落脚于“重建”二字,剖析了农村与城镇到都市...
(展开)

《乡土中国》的后遗症是一定要读《乡土重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一种魔力叫《乡土中国》,1948年出版,不停再版,传阅几代人,有一种后遗症,叫读过《乡土中国》一定要读《乡土重建》,讲乡村,讲城市,讲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同样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虽经济发展,社会革新,很多情景已斗转星移,但如今的读者仍能从其中获取启示和思考。 手... (展开)
费孝通的乡村重建之路探究,七十年来依旧真知灼见
想了解中国农村,社会伦理关系与未来乡村建设方向问题,不能不提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江村研究》等书,这是中国乡土社会归纳总结的社会学起点。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定义了中国社会是具有乡土性的,而这部和《乡土中国》同时期40年代发表的《乡土重建》也是...
(展开)

乡土重建-“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始构图!
针对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结构与乡土文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对于以农业为主、农民为重、农民为要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基层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如何重塑和构建切合中国社会现状,切合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民意愿的乡土文化,作者在即将写完《乡土中国》、甚...
(展开)

乡土留不住身体,城市装不下灵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乡土重建》首次出版于1948年,距今已经七十余年了,书里面对于乡土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7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设想呢? 《乡土重建》讨论的问题比费老的另一著作《乡土中国》更深入了一些。正如这本书的后记所说,“它是用来表达一种经验,一种看法,一种意见,... (展开)
《乡土重建》:70多年前,费孝通就给中国经济开出了药方
1947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历史课本上一定都看到过。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联年的战争让中国不堪重负,而国民党政府仍然在发动着内战,让本来就脆弱不堪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但有志之士还是在为中国经济思考着未来,为中国社会进步而操劳着,而研究者。费孝通就是其中...
(展开)

【Notae】40年代开花,80年代结果
《乡土重建》在抗战结束后、解放前出版,直接面对中国重建的问题。若考虑到那时的中国约有5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农民,所谓重建中国,首要的就是重建中国乡村。要想发展进步,就必须让国家政策、社会文化与经济体系相互协调、通力配合。费孝通对中国城乡问题和社会结构的认...
(展开)
> 更多书评 4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8.9分 352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12)8.9分 686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9.1分 289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8.5分 6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T (dhcn)
- 120本囊括不少学科的著作呢 (野蛮人)
- 书店 (Remeber.)
- 社会学 (-浩某-)
- 2020年书的优先级 (-浩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乡土重建(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路走走停停 2023-06-23 17:15:33 安徽
三千年来的社会规则依旧没变,换汤不换药。
0 有用 踢 2019-05-13 16:07:51
并没有特别的亮点
0 有用 JessieLv 2020-08-10 08:47:52
受时代的局限性,内容过时。
0 有用 不惑之海 2020-10-28 15:43:14
不容易,费老先生80年前提出的主张一针见血,国民党背负历史包袱太重无力解决的问题共产党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似乎仍有死灰复燃的危险。
0 有用 Capt. Backfire 2020-11-21 12:54:26
很难想象成书在70年前,那时候共和国还没成立。农村问题解决了,中国会更好。看中国的历史关于土地兼并啊耕者有其田啊,政治啊文化啊,很多说的都甚是形而上学,如果能结合这本书,将很多问题落到具体的讨论之中,就会解决很多疑问,让人豁然开朗。 后面有几章关于共和国资本积累和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讨论,对于现当代的年轻人来说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开阔眼界和扩宽思路的有益材料。书中的有些论述在现在看来明显有些不合... 很难想象成书在70年前,那时候共和国还没成立。农村问题解决了,中国会更好。看中国的历史关于土地兼并啊耕者有其田啊,政治啊文化啊,很多说的都甚是形而上学,如果能结合这本书,将很多问题落到具体的讨论之中,就会解决很多疑问,让人豁然开朗。 后面有几章关于共和国资本积累和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讨论,对于现当代的年轻人来说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开阔眼界和扩宽思路的有益材料。书中的有些论述在现在看来明显有些不合时宜,老先生从一个学者一个真正想建设好国家为人们谋求更加幸福生活的探求者来说,已经很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他的事情要留给有责任有才能的政治家当然也要依靠有知识有心建设农村的年轻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