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帝国的影响
译者: 冬初阳
出版年: 2019-3
页数: 641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8758160
内容简介 · · · · · ·
《海权论: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帝国的影响》是美国著名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第二部。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本书中着眼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波澜状况的年代,进一步阐述了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提出的海权理论,从海权角度论述那个风云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拿破仑帝国的兴衰,既是那段历史的一种马汉式总结,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对海洋战略地位重要性的不同认识。他在本书中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即海权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在马汉看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之所以始终奈何不了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柱英国,正是因为无法撼动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换言之,是英国的海权促成了拿破仑的最终垮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马汉在书中引述了大量论据,从而使他的观点极具说...
《海权论: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帝国的影响》是美国著名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第二部。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本书中着眼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波澜状况的年代,进一步阐述了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提出的海权理论,从海权角度论述那个风云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拿破仑帝国的兴衰,既是那段历史的一种马汉式总结,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对海洋战略地位重要性的不同认识。他在本书中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即海权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在马汉看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之所以始终奈何不了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柱英国,正是因为无法撼动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换言之,是英国的海权促成了拿破仑的最终垮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马汉在书中引述了大量论据,从而使他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本书与马汉的其他海权名著一样,体现出作者本人不凡的文学造诣。作者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多场著名海战叙述精炼而生动。欧洲一代霸主拿破仑、英国名相小威廉·皮特、圣文森特伯爵约翰·杰维斯和作者最为推崇的海军奇才纳尔逊,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
海权论的创作者
· · · · · ·
-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 ,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海权论的思想家”、“带领美国海军进入20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主要作品有阐释其理论的“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及《海军战略》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尽管法国妒忌,埃及还是交由英国控制,因为拿破仑和纳尔逊都知道这个位置对印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纳尔逊在尼罗河之战刚刚结束,就即刻派一名军官把英军取得胜利和波拿巴·拿破仑希望破灭的消息经陆路送至孟买。甚至在今天,英国所以以妒忌的眼光看待俄国在中亚的发展,也正是由于那个时代它的海上力量和资源战胜了德·阿赫的软弱和絮弗昂的精明,并从法国的伟大抱负中抢走了印度半岛。 英国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它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这个武器。海上力量使它富有,并反过来保护了使它致富的贸易。利用它的钱,支持和鼓励了它为数不多的援助者,主要是普鲁士和汉诺威进行拼死的斗争。它的舰船能够抵达的地方,都有它的势力,并且没人对海洋归于它提出质疑。只要它愿意,它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并且随它一起去的是它的大炮和部队。通过这种机动,它的部队能成倍地增加,而使其敌人部队被分散了。作为海洋上的统治者,它堵住了海洋上的所有交通干线。敌人的舰队不能会合,较大的舰队不能出海,或者如果它出海了,也只能用没经过锻炼的军官和舰员,去对付那些身经风暴和战争洗礼的老战士。战争中,除了梅诺卡岛被法军攻占外,英国不仅认真地防守自己的海上基地,并且急切地去占领敌人的基地。直布罗陀好似法国土伦分舰队和布雷斯特分舰队的一只凶猛的拦路虎。当英国舰队已将路易斯堡置于它的控制之下时,法国至加拿大的救援者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呢? 英国一国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是由于在和平时期利用海洋获得财富,战争期间利用它的规模巨大的海军、依靠它的大批的生活在海上或靠海洋生活的臣民,并利用它的众多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作战基地来控制海洋。然而必须注意,这些作战基地如果其本身的交通线不畅通,那么他们就失去了他们自身的价值。由于这个原因,法国失去了路易斯堡、马提尼克、本地治里,同样英国自己也失去了梅诺卡岛。基地和机动部队之间的作用,港口和舰队之间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在这方面,海军实际上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 -
倘若西班牙没有失掉直布罗陀,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类似于英国的位置。从前西班牙对大西洋和地中海实施监视很方便,因为其一边有加的斯,另一边有卡塔赫纳,至黎凡特地区进行贸易必须经过西班牙控制的海区,就是绕好望角进行贸易,离它的门户也不远。但是,由于西班牙失去了直布罗陀,它不仅丧失了对海峡的控制权,而且也为它的两个分舰队的顺利会合设置了一道障碍。 如果意大利现在能保持住原本属于意大利的所有岛屿,情况将会更好。但是,由于马耳他被英国人占领,而科西嘉又归法国人所有,这样意大利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就大大地降低了。 法国人对待海洋没有象英国人和荷兰人那样热情,也没有象他们那样富有成效。其主要原因似乎是由自然条件造成的。自然条件使法国成为一块理想的陆地,其气候适宜,它自己生产的东西完全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而英国与之相反,大自然赐给它的很少,在它的制造业得到发展之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出口的。 如果说英国人是被吸引到海上去的,那么,荷兰人到海上去却是出于不得已;没有海洋英国会变得软弱无力,若离开海洋荷兰就会灭亡。 发展海权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民族特点是喜欢贸易,包括必须生产某些用来交换的产品。 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通过从地下挖掘黄金致富时,法国人的特点是通过节俭、节约和囤积致富。……爱节省储备,胆子不大只敢在小范围内去冒险,也许能在一个相应的小范围内扩张财富,虽然不会遇到各种风险,但是不会使对外贸易和海运事业得以发展。……当过分谨慎或在财政上缩手缩脚成为一个民族的特点时,必然会妨碍贸易和国家海运的发展。与生活有关的金钱方面的这种谨慎已经妨碍生育,因此法国人口几乎停止增长。 西班牙人的傲慢很容易迎合轻视贸易的态度,与造成惨重损失的不愿工作,坐等财富的习性结合起来,使他们厌恶经商。 从广义上讲,民族特点还会以另一种方式影响海权的发展。这是就一个民族是否有能力建立相当多的殖民地。开拓殖民地与发展其它事业一样,越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海权组成要素的探讨
> 全部原文摘录
海权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粉认真的简略版本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据说市场上有三部全译本,解放军出版社、海洋出版社还有时代文艺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的出版时间比较早,如果没有经过重新修订的话,可以肯定译本问题一定很多,但是没见原书不敢妄言。手头只有海洋出版社和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两个版本。简单对比了一下... (展开)
此版本并不是真正的海权论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0 )
-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4)9.3分 253人读过
-
同心出版社 (2012)8.1分 223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9分 211人读过
-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2006)9.2分 3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9年出版好书籍整理 (石篁居主人)
- 时代文艺出版社新上架图书 (时代文艺出版社)
- 法兰西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已有的书 (桃仙醉眠)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海权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