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生前并未公开发表的著作之一。 1872年,尼采受巴塞尔的“学术委员会”邀请,做有关教育改革的公开演讲。本书即由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5次公开演讲及两个前言构成。5次演讲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从整个讲座的结构安排来看,在计划中的、没有完成的第6次演讲,应该会提供答案。在发表第五次演讲的前一天,尼采写信给他当时的出版商,拟把计划中的6次系列演讲作为自己继《悲剧的诞生》之后的第二本书。但后来他认为要继续修改,再考虑出版。中译本据“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一卷第三部分“1870-1873年遗著”译出,与全集体例保持一致。并附有“尼采手稿与笔记简写表”。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的创作者
· · · · · ·
-
尼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彭正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学、德国教育学、西方教育哲学、知识论与课程论等。著有《德国教育学概观:从启蒙运动到当代》《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历史考察》《解放的教育:德国批判教育学研究》等。译有《民主•经验•教育》《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引论》《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从信息到转化:为了意识进化的教育》等。
喜欢读"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的人也喜欢 · · · · · ·
- 不合时宜的考察 8.9
- 教育片论 9.4
- 狄奥尼索斯颂歌 8.7
- 尼采著作全集(第5卷) 9.6
- 瓦格纳事件 尼采反瓦格纳 8.8
- 海德格尔与荣格通信集 7.7
- 敌基督者 8.8
- 卢梭 8.7
- 泰阿泰德 9.8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何为教育?教育何为?
我们都是一些受苦的孩子
不为教育,为什么?不敢说。
创造的、折腾的和享受的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8.5分 618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8分 413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4)9.0分 187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ㄨ童年研究ㄨ (皮特4)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 2019年3、4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ㄨ西方哲学ㄨ (皮特4)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zofffoz 2022-02-28 21:18:47
真正体会到了“我”所体会到的“像一个粗心大意走在位置地带的旅行者,突然发现自己的双脚已经站在悬崖边上,并且,我们本想迎接这个巨大的危险,而不是逃离它”的感觉。演讲发表整整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人文中学”的教育理念依旧在鲜有人质疑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即便现在有了强调“多样性”的声音,也不能抹去教育非教化的根本事实。至于少数精英教育与社会民主教育孰优孰劣,恐怕是没有答案的问题了。
0 有用 Hashhush 2020-12-09 23:34:42
“人是如此被最严肃的、最困难的问题所包围,以至于只要他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去注意这些问题,就会及时地产生一种永恒的哲学惊异。唯有在这种惊异的基础上,才能生长出深刻而高贵的教化。最常把他引向这些问题的是他自己的经验。”
0 有用 momo 2019-08-21 18:08:46
第一遍
6 有用 连灿 2019-07-04 14:08:05
你看,现代教育问题的弊病,一百多年前哲人已经分析地这样露骨,我们只是不愿意去听,不愿意去看,不愿意去想,问题就不存在了
0 有用 Anthony 2020-08-15 20:58:55
现代教育的两个问题综合在一起便是“妄图告诉所有人偏狭浅薄的东西”。尼采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开出的药方又几乎是对“现代”严苛的、武德充沛的彻底拒绝。另可以注意尼采思想脉络与施派的异同,其中“自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概念,还可勾连德国浪漫主义。
0 有用 Nidhogg 2024-10-29 16:44:38 上海
导师的译作,必须支持。 花了两个下午读完这本小册子,一个位于基尔开往柏林的大巴上,一个位于华师大的图书馆,某种意义上的共时性使我的思绪得以获得一种时空的延展:在1872年的巴塞尔,尼采向公众发表其有关公共教育的讲演时,他是否能想到在百年之后的遥远大陆东端,还有听众聆听着他的声音,正如他在莱茵河畔“聆听”着那位“哲学家”。 这种跨时间交流的根本可能性来自于,尼采某种意义上仍然和我们共享着一个当下,... 导师的译作,必须支持。 花了两个下午读完这本小册子,一个位于基尔开往柏林的大巴上,一个位于华师大的图书馆,某种意义上的共时性使我的思绪得以获得一种时空的延展:在1872年的巴塞尔,尼采向公众发表其有关公共教育的讲演时,他是否能想到在百年之后的遥远大陆东端,还有听众聆听着他的声音,正如他在莱茵河畔“聆听”着那位“哲学家”。 这种跨时间交流的根本可能性来自于,尼采某种意义上仍然和我们共享着一个当下,由此共享构想未来的视角。 那扩大和缩减教育的两种倾向在如今仍然在进行着量的累积,现代人文教育正在为“将来的野蛮化”(见《不合时宜的考察》)服务,唯一不同的点在于我们现今有着更高的技术水平来实现这一“野蛮化”。无论是物质技术,还是课堂教学技术(翻转课堂、探究式、民主化),无不渗透着一种乐观… (展开)
0 有用 北落師門 2024-04-11 10:51:07 云南
现代教育通过专业的划分来培养庸众,在自己的专业内是精英的人,在别的领域与庸众无异,缺乏“通才”,而这正是国家这个统治机器乐于见到的。
0 有用 Stubborn V 2024-03-21 13:51:42 天津
针砭时弊 放到现在仍旧不过时
0 有用 Cedric 2024-02-29 23:54:21 浙江
大部分都是在酒馆里逐行扫描的,以后再重新读一遍吧;第三次演讲算比较简单易懂且涵盖很多尼采主要想法的;1872年的尼采是往死里戳现今青椒、硕博士的痛点啊
0 有用 沾血冰蛾 2023-12-19 23:23:07 上海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