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生命的悲剧意识》是乌纳穆诺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反复呼喊: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对永恒的渴望。他在书中充满感情地指出,人不是通过幸福来感知自身,因为幸福常常使我们忘了自己。相反,苦难才使得我们回归到自身,获得了属于我们的深刻意识,重新成为自己的中心。
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著作,这里没有艰涩深奥的理论探析,枯燥乏味的概念论证,反而更像是一个哲人充满激情而又克制的内心独白:他不需要依赖理性来探索和追究什么,而是深入人本身。在乌纳穆诺笔下,“人”不是一个被用来抽象思考的哲学概念,一个属于共性的词汇,而是具体的存在,是心灵与肉体的结合;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兄弟,是所有人。这是乌纳穆诺哲学中非常动人的闪光点,由此出发,他重新肯定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对宇宙而言,我是微不足道;对我个人而言,我却是一切。
作为一个作家,乌纳穆诺的哲学...
《生命的悲剧意识》是乌纳穆诺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反复呼喊: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对永恒的渴望。他在书中充满感情地指出,人不是通过幸福来感知自身,因为幸福常常使我们忘了自己。相反,苦难才使得我们回归到自身,获得了属于我们的深刻意识,重新成为自己的中心。
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著作,这里没有艰涩深奥的理论探析,枯燥乏味的概念论证,反而更像是一个哲人充满激情而又克制的内心独白:他不需要依赖理性来探索和追究什么,而是深入人本身。在乌纳穆诺笔下,“人”不是一个被用来抽象思考的哲学概念,一个属于共性的词汇,而是具体的存在,是心灵与肉体的结合;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兄弟,是所有人。这是乌纳穆诺哲学中非常动人的闪光点,由此出发,他重新肯定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对宇宙而言,我是微不足道;对我个人而言,我却是一切。
作为一个作家,乌纳穆诺的哲学著作也承袭了他的文学语言,简洁有力,充满诗性。他的语言充满激情,思维却很是缜密。他绝不依靠语词本身的复杂艰深来使读者望之却步。相反,与一般哲学著作相比,本书的行文充满诗意,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又直指本心的力量。乌纳穆诺的语言似乎有种魔力:他激情澎湃,却又非常克制,两者的结合使阅读过程极为享受,既震撼于其激烈的情感,又为其深邃的哲理所折服。
生命的悲剧意识的创作者
· · · · · ·
-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乌纳穆诺(1864-1936),西班牙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被公认为西班牙文坛“九八一代”的领军人物。毕业于马德里大学哲学系和文学系,后长期任教于萨拉曼卡大学并出任该校校长。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乌纳穆诺因抨击佛朗哥独裁政权被软禁,不久被发现猝死家中。其代表作有小说《迷雾》《亚伯·桑切斯》《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诗集《抒情十四行诗集》《维拉斯克斯的基督》《从富埃特本图拉到巴黎》《流亡的谣曲》;哲学论著《生命的悲剧意识》等。
段继承
北京市顺义人,教师、外交官和资深翻译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任教。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研究生班。1982-2001年在文化部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驻智利、西班牙和秘鲁使馆的文化专员和文化参赞。2006-2007年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担任客...
乌纳穆诺(1864-1936),西班牙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被公认为西班牙文坛“九八一代”的领军人物。毕业于马德里大学哲学系和文学系,后长期任教于萨拉曼卡大学并出任该校校长。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乌纳穆诺因抨击佛朗哥独裁政权被软禁,不久被发现猝死家中。其代表作有小说《迷雾》《亚伯·桑切斯》《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诗集《抒情十四行诗集》《维拉斯克斯的基督》《从富埃特本图拉到巴黎》《流亡的谣曲》;哲学论著《生命的悲剧意识》等。
段继承
北京市顺义人,教师、外交官和资深翻译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任教。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研究生班。1982-2001年在文化部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驻智利、西班牙和秘鲁使馆的文化专员和文化参赞。2006-2007年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2年获得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证书。
主要出版翻译作品:《熙德之歌》(1995)、《沙国之梦》(1997,合译)、《生命的悲剧意识》(2007)、《罗萨莱斯诗选》(2011)、《胡安赫尔曼诗选》(2012,合译)和《未来城市》(2018,校对合译)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骨肉之人001
骨肉之人—人是理性动物—康德哲学思想的飞跃—黑格尔的名言—斯宾诺莎—关于“我”—疾病的意义—悲剧性抗争—哲学家首先是人—统治者的行为—人生的悲剧意识
第二章起点023
疾病与健康—原罪—人类的起源—知识的起源—关于理性—知觉的世界—寄生虫与社会寄生虫—哲学的思考—形而上学—我何处来到何处去—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朽的渴望
第三章不朽的渴望042
· · · · · · (更多)
第一章骨肉之人001
骨肉之人—人是理性动物—康德哲学思想的飞跃—黑格尔的名言—斯宾诺莎—关于“我”—疾病的意义—悲剧性抗争—哲学家首先是人—统治者的行为—人生的悲剧意识
第二章起点023
疾病与健康—原罪—人类的起源—知识的起源—关于理性—知觉的世界—寄生虫与社会寄生虫—哲学的思考—形而上学—我何处来到何处去—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朽的渴望
第三章不朽的渴望042
柏拉图关于灵魂不朽—人生如梦—崇拜祖先—农夫的故事—无果的牺牲—个体与整体—物质不灭—唯物论—虚无主义—名声—生存的挣扎—忧伤走向欣慰
第四章天主教的本质062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来源—上帝之国—耶稣复活—耶和华何许人也—死亡的发现—渴望不朽—神人合一的上帝—圣餐与圣体—宗教与道德—上帝的宽恕—“逻各斯”—宗教与理性—宗教与科学—宗教的实质
第五章理性的溶解(毁灭)084
灵魂必朽—无神论—死亡与意识—“二元论”—物质性与神性—生命的理由—理性与怀疑主义—逻辑的俘虏—理性主义—享乐主义—理性的溶解
第六章深渊底层108
理性与生命永存—怀疑主义与不确定性—智慧的起源—抽象不朽—十字架的疯狂—信仰与生命—意志与智慧—哲学与宗教—神学—“命运注定论”—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绝望的深渊
第七章爱、痛苦、悲悯与人格133
爱—性欲—爱的本质—人的动物种性—柏拉图的精神之爱—女性的爱—宽恕与怜悯—所谓“人类思想的三个时代”—叔本华的“意志论”—上帝人格化—宇宙的终极意义
第八章从上帝到上帝157
宗教意识—上帝的神性—主观与反映—宗教的起源—一神教—感觉上帝—逻辑上帝—理性上帝—矛盾的上帝—上帝仍是未知数X—上帝概念—上帝存在的验证—仁爱的上帝—人性的上帝—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上帝的定义
第九章信仰、希望与仁慈185
何谓信仰—信仰与信赖—信仰与创造上帝—何谓存在与真理—道德与真理—希望的实体—信仰的形式—何谓真善美—善行的苦涩与甜蜜—生命的实质—人格的根本—爱是慈悲与同情—罪恶的起源—社会与人第十章宗教、阴间的神秘学和灵魂归复215
宗教的建立—信仰、希望和慈悲—女人宗教—骑士作风—极乐世界—耶稣和复活—上帝存在理由—灵魂与肉体—美德即幸福—科学的哲学—上帝是万物之上—地狱、炼狱、天堂
第十一章实际问题251
信仰的肯定与否定—实践检验理论—反理性的真理—基督的神圣—现代社会—工人行业协会—劳动的意义—战争与和平—宗教的伦理—永恒的上帝—僧侣与无政府主义—人生之悲剧意识—西班牙人的灵魂
第十二章唐·吉诃德与近代欧洲的悲喜剧287
西班牙与欧洲—浮士德的呐喊—海伦的吻—欧洲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伽利略的地动说—民族精神—西班牙与科学—纯净的西班牙哲学—何谓哲学—唐·吉诃德的遗产—吉诃德主义—唐·吉诃德的呐喊
作者年表327
译后感言32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所以能彼此相爱,必是他们一起领受过同样的悲苦,而且在悠长的时间里,肩负着共同的愁苦之束缚而携手越过顽强的大地。因此,他们才得以彼此认识,互相感须,而在共同的痛苦里觉知彼此的存在,他们相互怜惜而相爱。因为:爱即是悲悯:如果肉体因悦乐而结合,那么灵魂将因痛苦而结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7页 -
因为爱的本质,既不是观念,也不是意志;爱或可是欲望,是感觉。爱本身就是精神中的某些肉欲。由于爱,我们才得以了解:凡是精神必有属于它的实质的肉体成份。 我们与他人结合,但是那就是分裂自己,最亲密的拥抱即是最亲密的扯离,本质上,肉体爱的喜悦,创生的痉挛,就是一种复活的感觉,一种在别人身上更新自身生命的感觉。因为,只有在别人身上,我们才得以更新自身生命,进而得以永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生命的悲剧意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生命的悲剧意识"的人也喜欢 · · · · · ·
生命的悲剧意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 更多书评 4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花城出版社 (2007)8.4分 409人读过
-
Alianza (1986)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上海文学杂志社 (1986)7.7分 46人读过
-
北方文艺出版社 (1987.06)8.1分 2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 2019年出版好书籍整理 (石篁居主人)
- 文化漫笔 (森森)
- 【读品研习社】三日一书 第20周始 (猫头鹰森林)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书目 (上海人民出版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生命的悲剧意识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终结者 2019-07-02 21:19:39
【豆瓣鉴书团】读这本书的过程犹如处对象,一开始被其俊俏的外表、诙谐幽默的谈吐所吸引,静下心来尝试深入了解后才发觉各自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不是说这个(本)人(书)不好,而是由于阅历的差别所导致的观点冲突。然而他也并没能说服我赞同他的观点。
0 有用 作孽呀 2023-07-12 17:42:09 广东
即是一出悲剧,又何以不朽。
1 有用 那由多 2021-06-03 15:41:41
哲思类的书一直都很难读,因其论述往往都是上天入地旁征博引,常常看了下句忘了上句。用我不太好的脑壳总结一下,作者想说的就是人的本质追求个体意识的永存,但从理性角度来说个体无法永生,因此推导出生命的本质是反理性的。而在整个世界走向理性的过程中,来自生命的反理性情感让我们将一切都予以人格化,其中人格化投影的终极形式就是【上帝】。人将自己的希望永生的本能投射于上帝,希望证明上帝可以永生这一点来证明个体也可... 哲思类的书一直都很难读,因其论述往往都是上天入地旁征博引,常常看了下句忘了上句。用我不太好的脑壳总结一下,作者想说的就是人的本质追求个体意识的永存,但从理性角度来说个体无法永生,因此推导出生命的本质是反理性的。而在整个世界走向理性的过程中,来自生命的反理性情感让我们将一切都予以人格化,其中人格化投影的终极形式就是【上帝】。人将自己的希望永生的本能投射于上帝,希望证明上帝可以永生这一点来证明个体也可以永存,这不是以自己的形象造神,而是希望自己走向神格化。人凭借这种反理性的信仰逃脱生命本质的苦难,只是理性令人痛苦,而信仰则多为荒谬。而这便是人生存于世不可避免的生命的悲剧意识。我觉得差不多看到第九章总结这些就行,后面讨论神学基督教相关没有太多看的必要,毕竟作者前虔诚基督徒身份还是难免会让人出戏的 (展开)
2 有用 🍂 2019-07-01 16:33:40
2019/56 豆瓣赠书
1 有用 银河系漂流指南 2019-07-06 14:11:11
生的有限与生对无限的追求便是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