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原文摘录

  • 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它就被看作是不得道德或邪恶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最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是用它来打击自己。它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许多人无法想象,没有他生活将如何继续。这个词就是“应该”,也就是“我应该早点知道”或“我不应该做那件事情”中的“应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 (查看原文)
    随喜 4回复 118赞 2012-07-24 23:18:25
    —— 引自第4页
  •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达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 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心旷神恰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绝望 伤感 凄凉 恼怒 怒烦 苦恼 生气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 不高 震惊 失望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 无精打 尴尬 慚愧 内疚妒忌 遗憾 不舒服 ——————————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一一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道:“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一一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 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请求帮助
  • 例如,一位太太和先生说:“我叫你带瓶酱油回来,可是你忘了。好烦啊!”也许,太太是希望先生马上出去买酱油。但她先生可能会以为她只是在指责他。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是自说自话。这时,我们的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请求帮助
  •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她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请求帮助
  •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 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请求帮助
  •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換一个环境。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请求帮助
  •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请求帮助
  •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需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 在有些情形中,我们没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时,我们也许需要使用强制力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海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考虑借助非暴力沟通来与来访者进行坦诚的交流。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在表达感激时,这三个部分的先后次序并不重要;有时,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微笑或说声“谢谢”来表达这三个部分。然而,如果我们要确保对方能够明白我们的意思,那么,用语言具体地描述这三个部分是值得的。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一一既不自大,也不假謙虚。 (查看原文)
    草莓酱 3回复 76赞 2020-01-04 10:31:06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 一旦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所服务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艰苦、富有挑战性乃至举步维艰,我们也会从中得到乐趣。动机主要包括:1、为了钱:在非暴力沟通中,钱并不被认为是一种“需要”;它只是被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无数种策略中的一种。2、为了得到赞同: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友谊与他们的生活(生命存在感——随喜注)。3、为了逃避惩罚;4、不想感到羞愧;5、为了避免内疚;6、为了履行责任。 指责一个人,往往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然而,如果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或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自己的需要就较有可能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自己生气了。接下来,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为了充分表达自己,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 非暴力沟通认为,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那是因为他不够成熟。为此,他需要得到帮助。不够成熟的表现如下:1、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2、认识不到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3、相信自己有“权利”去惩罚或伤害他人,因为他们是罪有应得;4、产生了幻觉,听从幻觉的指引。 (查看原文)
    随喜 4回复 9赞 2012-07-25 11:03:35
    —— 引自第128页
  • 还有一次,我为一个学区的老师提供咨询服务。一位老师说道:“我讨厌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政策。”此前,我们刚刚练习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建议这位老师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她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她赶紧补充了一句:“我不喜欢这样说。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回答说:“这正是我建议你这样表达的原因。”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George Bernanos)有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唯唯诺诺的人越来越多。”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查看原文)
    [已注销] 7赞 2012-12-11 23:50:32
    —— 引自第22页
  • 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查看原文)
    微苒 1回复 6赞 2014-11-08 09:41:59
    —— 引自章节:用全身心倾听
  • 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查看原文)
    敲正常的豆豆🌻 4赞 2020-11-04 00:42:52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8 12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