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超級強權美國 到底怎麼了?
前美國政府經濟顧問克魯曼
打響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哨戰
挺身直言復興美國、重現榮景的關鍵就是「新新政」
然而,響的將是:喪鐘 or 禮砲?
政治改變是其中關鍵的核心!
回顧一個世紀的美國歷史,從鍍金年代的政治經濟,直到布希年代的災難,是保守主義運動掌控美國政府必然的發展;嬰兒潮世代美國中產階級的成長,則是受益於小羅斯福的新政。克魯曼指出:這兩種方向的發展都非自然演進的結果,都是由組織化的政治運動所引導的。
在這本絕世大作中,克魯曼解釋不平等的護衛者如何利用文化和種族的對立來謀利,而改革者則積極尋找弭平此等對立的方法。他更深入地探討放任式資本主義的遺毒,重新形塑美國社會政策的公共辯論,揭櫫政府應扮演好維繫社會穩固的角色,猛力警醒世人勿冷漠對待社會經濟不平等議題,錯失改善良機。
媒體推薦:
「克魯曼以淺顯易懂...
超級強權美國 到底怎麼了?
前美國政府經濟顧問克魯曼
打響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哨戰
挺身直言復興美國、重現榮景的關鍵就是「新新政」
然而,響的將是:喪鐘 or 禮砲?
政治改變是其中關鍵的核心!
回顧一個世紀的美國歷史,從鍍金年代的政治經濟,直到布希年代的災難,是保守主義運動掌控美國政府必然的發展;嬰兒潮世代美國中產階級的成長,則是受益於小羅斯福的新政。克魯曼指出:這兩種方向的發展都非自然演進的結果,都是由組織化的政治運動所引導的。
在這本絕世大作中,克魯曼解釋不平等的護衛者如何利用文化和種族的對立來謀利,而改革者則積極尋找弭平此等對立的方法。他更深入地探討放任式資本主義的遺毒,重新形塑美國社會政策的公共辯論,揭櫫政府應扮演好維繫社會穩固的角色,猛力警醒世人勿冷漠對待社會經濟不平等議題,錯失改善良機。
媒體推薦:
「克魯曼以淺顯易懂的清新文字,熟練地呈現他的論點,結合了經濟數據和社會政治的分析;他對種族政策成就保守主義的解說尤其尖銳。其結果就是以令人折服的歷史論證,提出對自由主義的辯護,並高聲疾呼美國人重新掌握自己的經濟命運。」
──《出版人周刊》
「當民主黨人不只是尋求重回執政的基本理由,而是從根本上改變美國政府與其人民之間的關係,克魯曼的論點在不遠的未來,將證明是最至關重要的意見。」
──《紐約時報》/彼得‧貝納特(Peter Beinart)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1982 ~ 83年曾任職於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現任職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經濟學與國際事務。克魯曼為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成員之一,同時擔任過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聯合國,以及葡萄牙、菲律賓等國家的經濟顧問。
一九九四年克魯曼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時,正確預言亞洲經濟繁榮僅是假象,隨後因亞洲金融危機發生而聲名大噪,許多人認為他未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一九九八年獲德國柏林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倫敦政經學院百年教授。
他率先將不完全競爭與規模經濟等概念,引進國際貿易理論,周全地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現象。在國際貨幣經濟學方面,二十四歲時他就構築出匯率危機的初步模型,成為該領域的開宗祖師。《編輯與發行人》雜誌曾選克魯曼為年度專欄作家,而其具有的廣大影響力更讓《華盛頓月刊》...
作者簡介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1982 ~ 83年曾任職於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現任職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經濟學與國際事務。克魯曼為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成員之一,同時擔任過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聯合國,以及葡萄牙、菲律賓等國家的經濟顧問。
一九九四年克魯曼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時,正確預言亞洲經濟繁榮僅是假象,隨後因亞洲金融危機發生而聲名大噪,許多人認為他未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一九九八年獲德國柏林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倫敦政經學院百年教授。
他率先將不完全競爭與規模經濟等概念,引進國際貿易理論,周全地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現象。在國際貨幣經濟學方面,二十四歲時他就構築出匯率危機的初步模型,成為該領域的開宗祖師。《編輯與發行人》雜誌曾選克魯曼為年度專欄作家,而其具有的廣大影響力更讓《華盛頓月刊》譽為全美最重要的政治專欄作家。一九九九年起,克魯曼為《紐約時報》專欄主筆,定期發表專文評論美國經濟政策。
《財星》雜誌曾喻其為「自凱因斯以降,文章寫得最好的經濟學家」。他的文筆優美又有創意,克拉克獎評審委員會認為足以媲美日本的徘句、狄金蓀的詩和馬蒂斯的油畫。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凡有可能,保险公司总会仔细审查申请人,寻找他们可能需要昂贵治疗的迹象,如家族史、工作性质等,尤其是保前疾病。如有一丝迹象表明,一位申请者比一般人更易带来高额医疗开支,公司就绝不会向他提供买得起的保险。 保险公司却花大钱来筛选候选申请人,抗拒付款。医生、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者也花大钱与保险公司周旋、对抗,以得到付款。在美国当前的医疗体系中有一个被称为“拒付处理”的产业,即那些在保险公司拒付时帮助医生与其进行交涉的公司。 在美国,包括保险公司成本与医疗提供者成本在内的总管理成本占医疗开支的 31%,而在加拿大则不到 17%。 美国的体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可怕缺陷: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动力为预防性医疗付账,而这能节省大笔的潜在医疗开支。最招致恶评的例子是糖尿病:对于可能在早期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保险公司常常不愿意付费,但却愿意为糖尿病失控后经常导致的截足手术付款。 目前为止,我把美国的体系说的像一场噩梦,对许多人而言这并不夸张。但约 85% 的美国人是享有医疗保险的,而且大多得到妥善的治疗。这一体系为何运转的还不错? 原因之一是,政府也在提供医疗保障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另一个原因是,绝大多数享有私人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是通过其雇主得到这种保险的。 雇主必须向所有员工提供相同的医疗待遇,不论过去的健康状况如何。所以,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保险为一些真正需要的人提供了保险,使其免为保险公司的筛选所害。... 但这一曾经的解药正在失效。 基于雇佣关系的保险衰落的动因是保险成本的上升。... 保险为何在变贵?答案竟然是医疗进步。由于医疗科技的革新,许多过去无法救治的疾病现在也能治疗了,不过费用不菲。保险公司为这些治疗付账,但提高保险费以弥补损失。 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经常导致人们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而费用的上涨则会加剧这种非理性。特别是,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把过国民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类型。体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医疗问题为什么那么难 -
现在谈谈好消息:数年来政策分析人士和政治家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医疗改革构想,它似乎是条可行的折中路线,既考虑经济利益,也顾及政治现实。这套构想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 统一费率;2. 低收入家庭补助;3. 强制保险;4. 公私竞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医疗问题为什么那么难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的人也喜欢 · · · · · ·
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3 条 )



没有批评的社会就会腐败

美国需要一场新的社会主义运动

美国党派历史演变简要说明

> 更多书评 5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7)8.8分 55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08)7.5分 795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2)7.3分 161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9)7.5分 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Need (crab canon)
- 开卷八分钟 08年 (输入昵称)
- 我又重新听梁文道啦 (阿米糕)
- 开卷八分钟(2008) (哈比戈雅)
- 书 (trist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生命凋零 2010-03-19 01:49:06
简明的20世纪美国政治经济简史。
0 有用 lento 2008-12-26 23:19:21
悶...................
0 有用 有方騅馬 2024-01-02 20:50:22 浙江
假装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