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份书单 (马甲七号)
- ◆岊湬的书柜(28) (岊湬)
- 海外党史研究 (绊脚猫)
- 书单|中国纪事1932-1939 (lhg)
- 我的藏书之外国人看中国 (半张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纪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Giddyap 2008-09-21 01:43:31
浏览了一遍。可读性不强。作者纪事水平及文笔均不如弗拉基米洛夫。观察较为浅略,无《延安日记》中令读者感觉好似身临其境之描述,相比之下,作者更像是个Stranger(局外人)。
1 有用 浅海 2024-03-08 14:44:38 北京
“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来就认为,对苏联的态度是衡量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试金石”。联系写作的年代就能理解李德写作的主旨灵魂。李德的回忆内容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层,宏观判断和微观细节很多错误和自相矛盾的地方,中观观察却有不少中肯之语,对核心人物的观察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们相比李德还是太平庸了,这就是历史的大浪淘沙。
1 有用 七筒 2016-12-09 08:50:26
还原一个相对真实复杂的历史,虽然书中对刘伯承的叙述较少,但可以看出刘伯承巨能打仗。
0 有用 leansing 2022-06-15 05:19:34
八十年代市委党校国际共运教材。
0 有用 苹果大桃子 2025-02-26 08:58:46 上海
本书下笔之时中苏正交恶,作者是亲苏一派,所以对我方绝不会笔下留情。毋庸讳言,建国前的历史到今天已经是涂脂又抹粉多重的了,作者作为亲历者在此用叙述当作卸妆油,让读者认识到素颜的历史,这是本书最大价值。至于主义之争,道路之辩,还有对某人为争权上位毫无私德的抱怨鄙视,只能说这就是政治,只有最强手腕加最偏执执行的人才有可能胜出,既然出来搞政治,就别再想着永做纯白无暇高贵气质的白天鹅啦。1939年作者返苏,... 本书下笔之时中苏正交恶,作者是亲苏一派,所以对我方绝不会笔下留情。毋庸讳言,建国前的历史到今天已经是涂脂又抹粉多重的了,作者作为亲历者在此用叙述当作卸妆油,让读者认识到素颜的历史,这是本书最大价值。至于主义之争,道路之辩,还有对某人为争权上位毫无私德的抱怨鄙视,只能说这就是政治,只有最强手腕加最偏执执行的人才有可能胜出,既然出来搞政治,就别再想着永做纯白无暇高贵气质的白天鹅啦。1939年作者返苏,一年前在延安新婚的演员妻子李丽莲求同行而不得,只得变成一段露水姻缘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