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自传的创作者
· · · · · ·
-
林语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休 谟 首先 想 显 示善 恶 的 分辨 是 看 什么 对 我 们自 己 有 益的 自 私 的 选 择 , 但 在 发 现 人 虽 然 是 宇 宙 中 一 点 微 尘 , 却 有 一 种 对 道 德 的 善的 无 私 选 择 ,不 求 自 己 的 利 益 , 且 不 希 望 有 所 得 的 惊 人 的 事 实 之 前 抛 弃 了 。我 们 在这 里 面 对着 一 种 宇宙 的 奇 怪的 事 实 ,即 是 人 有 纯洁 的 、神 圣 的 、想为 善 的 愿 望 , 而 人 爱 人 及 帮 助 别 人 是 不 需 要 解 释 的 决 定 的 事 实 。 人 努 力趋向 善 , 而 觉 得 内 心 有 一 种 力 量 逼 他 去 完 成 自 己 , 差 不 多 像 鲑 鱼 本 能 地 要到上 游 产 卵 一 样 。 信 仰 的 愿 望 , 能 否 也 像 叔 本 华 求 生 及 生 殖 的 愿 望,是 种族的基本冲动之 一 呢 ? 这是 人 及 他 灵 性 的 发 展 及 他 寻 求 上 帝 的 惊 人 事 实 。 它 不 是 信 仰 ; 它不是一 种 对 理 性 的 矛 盾 ; 它 只 是 一 种 健 全 的 本 能 , 是 天 赋 的 道 德 意 识 。 它 是 人透 过 他 的 道 德 性 对 宇 宙 的 完 全 反 应 。 它 不 是 理 性 的 对 比 ; 它 是 高 级 的 理 性。 它 是 佛 教 禅 宗 的 三 昧 , 是 看 见 真 物 自 身 睿 智 的 一 瞥 。 而 这 种 知 识 所 不 及的 剩 余 区域 ,偶 尔会 成 为 人类 知 识 及道 德 意 识 的最 有 意 义的 区 域。上 帝、灵魂 、 永生 ,及 人的整 个道 身,都包孕在 其 中 。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5页 -
美国人难以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因为美国人通常宽容、单纯,但不够深刻。英国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因为英国人一般深刻、单纯,却不够宽容。德国人也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因为德国人深刻、宽容,但不够单纯。至于法国人,在我看来是能了解并已经是最了解真正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因为法国人在灵性上曾达到一种卓越的程度,这是上文中我所提及的其他国家的人所没有的一那是一种想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所必须具有的灵慧,一种精细的灵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大旅行的开始/017
> 全部原文摘录
林语堂自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随林语堂的信仰漫游(上)
到图书馆借书的时候,由于书名的翻译的混乱,我一开始借到的是另一本书,这本书集成了林先生的两部自传,分别是他四十多岁和八十多岁的时候写的。同样的经历在不同的人生阅历下,观察他坚持着什么,积累了什么,摒弃了什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林语堂出生在中国本土的基督...
(展开)


一个国际道学士的肖像
林语堂到底还是个道家学士,喜欢老庄的无为逍遥,又爱杨朱的人本主义。爱自由,不喜束缚,乐山好水,个人主义的气息浓重。 语堂自称是伊壁鸠鲁主义者。伊壁鸠鲁是个什么东西,我是不知道的。按照罗素的说法,伊壁鸠鲁的哲学特点就在于对恬静的追求。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快乐就...
(展开)
>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8.2分 178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1分 934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7.9分 558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8.2分 3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林语堂 (Choritt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林语堂自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丛二 2011-10-09 23:46:50
杂俎。还是林语堂这种同类人评辜鸿铭最有味。
0 有用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2009-01-26 04:22:58
1993年1月15日。
0 有用 dormouse 2013-06-02 11:08:33
也是小学时看的,结果就只记住了牙膏和老鼠……
0 有用 寒风枝桠 2019-12-23 21:22:22
做林语堂的ppt看,算是作为参考书看的,希望周日的演讲顺利。
0 有用 Rondo 2013-05-25 17:21:17
真正的自传部分只三十几页。读完发现林语堂与印象里的林语堂已经十分不同了。不知怎么说,有点被颠覆的感觉,毕竟他是我从初中喜欢到高中的人。好吧至今还是喜欢他的追求自然本真的想法的。奈何时事过于艰难。对不了解他的人,里面摘录的一些文章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然而其实一本《京华烟云》已经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