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倪焕之》是叶圣陶一九二八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
《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和巨大影响。主人公倪焕之,是个热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同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少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他最初把救国的“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来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他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和追求一个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然而,严酷的现实生活,破灭了倪焕之的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婚后的金佩璋,沉没有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于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作者在这里实际上写出了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习惯...
《倪焕之》是叶圣陶一九二八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
《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和巨大影响。主人公倪焕之,是个热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同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少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他最初把救国的“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来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他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和追求一个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然而,严酷的现实生活,破灭了倪焕之的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婚后的金佩璋,沉没有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于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作者在这里实际上写出了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习惯力量给予妇女以多么深重的影响),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五四运动到来,大批倪焕之式的知识青年被卷入革命浪潮里。在革命者王乐山的影响下,作品主人公开始把视线从一个学校解脱出来,放眼“看社会大众”,投身于社会改造活动。“五卅”和大革命高激期间,倪焕之更进而参加了紧纱的革命工作。由最初改良主义性质的“教育救国”到后来转向革命,倪焕之所经历的这一道路在当时进步青年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然而人物的这种转变毕竟只是初步的。他被时代浪潮推涌着前进,却还没有使自己化为浪潮中的一滴水,一旦革命形热逆转,也便容易干涸。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倪焕之并未象王乐山那样坚持英勇斗争,却是脆弱地感到“太变幻了”,竟至悲观失望,纵酒痛哭,怀着“什么时候会见到光明”的疑问和希望死去。主人公的这种结局,实际上正是对一切不能与群众真正结合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鞭打。
作者生活经验的限制和思想认识上的弱点,自不免对作品发生影响。倪焕之转向革命之后,反而缺少正面具体的描写;革命者王乐山的形象,也相当模糊;这些都使长篇到第二十章以后显得疏落无力,不如前半部针脚绵密。此外,作者在估计当时革命形势方面所存在的某些疑虑,也妨碍了他对倪焕之临终前的悲观情绪作出更为有力的批判。尽管如此,长篇《倪焕之》仍不失为一部较好的作品。金佩璋这样一个负荷着“传统性格”的女性,能够在丈夫死后“萌生着长征战士整装待发的勇气”,要“为自己,为社会”做一点事,虽然她的这种思想转变过程未被细致描写,却也清楚地显示了作者本身对生活和革命前途的积极态度。其他一些次要人物,无论是进步而带有较多自由主义色彩教育家蒋冰如,或者贪婪阴险的土豪劣绅蒋老虎,也都写得面目清晰可辨。叶绍钧曾在长篇初版本《自记》中说:“每一个人物,我都用严正的态度如实地写,不敢存着玩弄心思。”《倪焕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正是跟作者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分不开的。
倪焕之的创作者
· · · · · ·
-
叶圣陶 作者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说你们两个都喜欢理想,这一点颇相像。” “这由于干的都是教育事业的缘故。臂如木匠,做一张桌子,做一把椅子,用不着理想;或者是泥水匠,他砌墙头只要把一块一块砖头迭上去就是,也用不着理想。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 人应该培养成什么样子?“人”应该怎样培养?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仿佛连带代表了蒋先生向一般人宣告他平时遇见些太不喜欢理想的人,听到他的自以为不很理想的议论,就说他“天马行空”,“远于事实”,往往使他感到受了冤屈似的不快。现在树伯提起理想的话,虽没有鄙夷他的意思,他不禁也说了以上的解的话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他原以为自己沉沦在地狱里,谁知竟有人严饰这个地狱,使它成为天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倪焕之"的人也喜欢 · · · · · ·
倪焕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倪焕之——迷茫时代的理想主义者
超强领悟力、教育社会与女性的二次出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说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心理描写,无论是倪焕之的眼见景色 、事业还是他的私人生活,作者都给予了非常多的篇幅,把主人公的心情、情感和思维历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一种写作的艺术手法,在客观上还造成了一种效果,即主人公除了现实生活之外,他还有一种特别丰富的精... (展开)九重天到十八层地狱有多远?
百年了什么都变了什么都没变
幼年经验(个人“本性”)的影响与对一种惯常看待人、事方式的反思
> 更多书评 2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6.8分 16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7.1分 767人读过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7.6分 13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7.7分 13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100 (lullprint69)
- 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12部名作 (微霜初露云间客)
- 许子东20世纪中国文学 (橘)
- 小说 (死于一场倒春寒)
- 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绝望小分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倪焕之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小灰猫 2015-06-01 05:56:05
前半部写得好,后半部作者似乎驾驭不了太长的篇幅了。
0 有用 三月 2020-07-14 19:14:55
”他原以为自己沉沦在地狱里,谁知竟有人严饰这个地狱,使它成为天堂“ “冰如却最恨那些茶馆,以为茶馆是游手好闲者的养成所;一个还能做一点事的人,只要在茶馆里坐这么十天半个月,津力就颓唐了,神思就浑浊了;尤其难堪的是思想走上了另外一条路,讪笑,谩骂,否定一切,批驳一切,自己却不负一点责任,说出话来自成一种所谓茶馆风格”
0 有用 fukamidori 2019-04-11 12:40:11
“问题小说”
0 有用 假面的自白 2018-03-27 22:17:57
很喜欢这本,结局有点悲怆。
0 有用 海的羽 2021-05-31 15:41:16
女性形象塑造太薄弱了,青年的奋进呼喊显得虚无。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文学史的意义要比作品本身大得多,值得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