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的书评 (329)

付瑞德 2009-09-07 22:42:03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版

我们都在被审判——读卡夫卡《审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世界就这样的毁灭了/世界就这样的毁灭了/不是轰的一声巨响/而是嘘的一声” 读完卡夫卡的《审判》我莫名其妙的想起这个不知道哪位诗人写的诗句。但我并不觉得我的莫名其妙有多荒诞,因为比起卡夫卡作品的莫名其妙来说这简直不算什么,说得专业点,叫作荒诞...  (展开)
文泽尔 2019-05-06 18:47:24

末法的温床——卡夫卡《审判》译后记

“末法”通常是作为佛教术语来使用,指佛法衰退后,宗教上乱象丛生的漫长时期。原本是有着严格用度要求的词语,连年限长短都有明确界定的。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一切词语的边界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解释,甚至完全按自己希望阐明的观念来定义“末法”,也成...  (展开)
豆友38047339 2011-05-21 10:52:48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版

你将与这个操蛋的世界纠缠不清

我不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毅力坚持读完了卡夫卡的《审判》。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没有希望没有合法性更让人不能忍受的事了。但是我却足足忍了三天。头疼欲裂,昏昏沉沉。 我不相信成功学,想想那些市场上的成堆的成功学书籍,都是小编辑坐在电脑前吃着泡面编出来的...  (展开)
john vin 2010-01-19 14:07:22 商周出版2006版

审判与遗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卡夫卡的《审判》,描述了一个没有记忆的,异常合理的荒诞世界。荒诞不等于荒谬。 《审判》讲述了三个关于审判的故事:K的审判、教士讲述的故事和K的死刑。 K的审判占去了最大的篇幅,却只是铺垫。故事大致如此:K是一个银行高级职员,在银行系统中有很大权力,某日K...  (展开)
打枪的王阿姨 2019-12-02 19:13:53

当 代 社 畜 代 言 人 卡 夫 卡

据说,每个人的身边都至少有一个用“卡夫卡”当过网名或者QQ签名的朋友。 那些曾化名为卡夫卡的小年轻不一定真的读过卡夫卡,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卡夫卡和我们的渊源远比一个名字更深——他堪称当代社畜的精神代言人。 正如诗人奥登所言:“卡夫卡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  (展开)
斯塔夫罗金 2019-10-25 00:02:27

理性梳理的尝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到卡夫卡,基本上人人都会想到“荒诞”“非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一类概括。“荒诞”是最常被提到的标签。确实,“荒诞”也是卡夫卡小说里面最容易明确感受到的事物了,能引起我们共鸣的片段在《审判》中随处可见,当K陷入尴尬的局面或者看到不可思议的场面时,我们难...  (展开)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2-20 12:50:49

卡夫卡《审判》:阻碍人们认识真理的,是我们内心的牢笼丨景凯旋读经典⑨

有天早晨,银行高管约瑟夫·K还躺在床上,两个陌生人突然闯进房间,宣布他遭到逮捕,然后就坐在桌子边大吃大喝他的早点。根据勃罗德的传记,在卡夫卡给朋友们朗读《审判》的第一章时,大家都笑起来,而他本人笑得“特别厉害”。看过卡夫卡忧郁神情照片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卡夫卡...  (展开)
大路 2019-04-30 01:41:20

孤堡中的卡夫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卡夫卡》的结尾,杰瑞米·艾恩斯饰演的卡夫卡在写一封信。他已经患病,咳嗽的时候手绢上是一团血。 那封信中,他写道,“我一直相信,知道真相要好过懵懂地活着。现在我要弄清楚,过去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我不能否认我是周围世界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同,也不能否...  (展开)
春雨 2016-06-02 20:14:3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版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读卡夫卡《审判》 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的《审判》期待已久,之前读过各种其他的版本,重温经典也是一种美妙的回忆。我喜欢卡夫卡,非常喜欢。若问理由,因为他不搞愚民谎言文学,就这一点足够伟大。 拿到书...  (展开)
明法™抗议豆瓣删组 2011-11-02 22:28:4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迷幻法途——卡夫卡小说《诉讼》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迷幻法途——卡夫卡小说《诉讼》读书笔记 卡夫卡喜欢在荒诞中寓意现实。 他的这部《诉讼》(又译《审判》),讲的是银行襄理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被突如其来地宣布逮捕,然后鬼使神差地按时找到到阁楼上的法庭,参加一场莫名其妙的审判,不断找人帮助以证清白,在大教堂...  (展开)
*ST浮谷 2015-08-08 16:50:0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版

你来,他就接待你,你去,他就让你走

第一次看卡夫卡,基本上是昏昏沉沉看完的,只有到最后教士出来的那一段小说才变得有意思,主要的故事情节很乏味,看书评比看正文有意思的多。 关于内容的解释,我比较喜欢的是《为自己的人》中弗洛姆的书评,这本书叙述的是一个梦境,是K的潜意识塑造出来的。因此情节才会...  (展开)
时间是食肉的 2012-07-24 16:05:05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版

自我与外部力量的永恒对峙

卡夫卡的荒诞感并不是来自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而是非常私人的他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峙关系。卡夫卡是个非常敏感又懦弱的人。在他大部分小说里存在的只有“我”和外部世界的那个力量。其它角色都只是外部力量的一部分。他既无勇气对抗也无能力讨好这个力量。剩下的只能是无止境...  (展开)
酸笋鸡皮汤 2017-08-28 14:12:2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版

我们在法的门前

《法律门前》是卡夫卡的小说《审判》的一部分,寓言情节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通过二者对话以及行为的描写,引出对于相关法律问题的种种思考。 一、关于守门人和乡下人 守门人和乡下人是一对矛盾体,守门人工作和生活的核心是法律之门,他在因职权所限,遵守原则因...  (展开)
劈头士》睁木 2012-12-25 14:57:14 上海三联书店2012版

也许有无数个约瑟夫·K

之前读曹庸译本的《审判》两遍,孙坤荣译本的《诉讼》一遍。 虽然现在觉得《诉讼》这个译名可能更贴切,但是就译本内容而言,最喜欢曹庸的翻译。 《诉讼》是我最喜欢的卡夫卡作品。十年前第一次读他的短篇《变形记》,没有任何感觉,又过了两年,第一次读《城堡》,只是觉...  (展开)
Chaxha 2016-10-21 10:25:44 上海三联书店2012版

空间的豁口与阻隔——比较《一九八四》和《诉讼》中的窗的意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窗是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建筑设计中非常受到重视:它为被隔阂的空间提供了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触觉交流的可能,但仍然无法逃脱窗周围的墙对空间的阻隔。《一九八四》和《诉讼》中,人和时空就在窗的影响下,交错又阻断,接近却远离。 温斯顿和K.所处的住宅...  (展开)
人在江湖不入心 2016-04-22 09:51:02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版

若“不公”=“合理”,“诡异”= “正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朋友:两个月不见,你瘦了好多,怎么减肥的? 我:准备司法考试,不知不觉就瘦了。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貌似与读后感无关,其实只是突然间的感慨,随手改了个小段子。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法律”这个词似乎颇为遥远,只有在...  (展开)
蜜芽 2009-07-08 19:44:2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版

更重要的是自审

真他妈是真理。 “不必把一切都认作是真实的,但必须把一切都认作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就生活在谎言中。 对体制操作程序了如指掌并照做的人,我们说他清醒。 对体制背后真面目看得透透彻彻并站出来斥责的人,我们说他傻。 对前二者心知肚明却讳莫如深的人,我们说他聪明。 这...  (展开)
林陌汐 2022-09-01 14:31:43

书评-《审判》-站在生活的审判台,剩下的不止一片大海!

序 作者:卡夫卡,主要作品《城堡》、《变形记》。188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殷实的犹太人家庭。 因为酷爱文学,与追逐名利的父亲格格不入,不得不争取经济独立的他,白天谋生,夜晚写作。对作品要求近乎苛刻的他,从不轻易发表,生前只发表过四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就有这本《审判...  (展开)
耶利哥的玫瑰 2021-08-15 18:14:06 时代文艺出版社2018版

随便说说

很多时候读卡夫卡就像读恐怖小说,现代性的恐怖因素遍布他的文字。无论是难以预测与反抗的庞大体系,还是基于荒诞原点发展的“似乎有逻辑”的故事,卡夫卡的怪异与真实总是过分迷人。 《审判》给我的感觉接近寓言。人物在故事里游走,因其出发点荒谬,所以事情看起来像个玩笑,...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6 17 后页> (共329条)

订阅审判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