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客观友好的中日关系论述
融两千年交流史于200页小书之中
◎ 编辑推荐
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千百年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相互交缠撕扯。然而,谈起中日交往史,除了遣唐使、侵华战争,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作者藤家礼之助先生为我们整理呈现了中日两千年交流的图景。本书从日本立国进入中国古籍谈起,通过倭王金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的国书事件、遣唐使、入宋僧、文永–弘安之役、倭寇、勘合贸易、甲午战争等事件及近代之后中日关系的起起伏伏,梳理了两国交往的大事件,串联起两千年的互动交流史。
◎ 内容简介
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开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
客观友好的中日关系论述
融两千年交流史于200页小书之中
◎ 编辑推荐
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千百年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相互交缠撕扯。然而,谈起中日交往史,除了遣唐使、侵华战争,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作者藤家礼之助先生为我们整理呈现了中日两千年交流的图景。本书从日本立国进入中国古籍谈起,通过倭王金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的国书事件、遣唐使、入宋僧、文永–弘安之役、倭寇、勘合贸易、甲午战争等事件及近代之后中日关系的起起伏伏,梳理了两国交往的大事件,串联起两千年的互动交流史。
◎ 内容简介
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开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包括邪马台国在哪里、倭五王是谁、国书事件真相等。
中日交流两千年的创作者
· · · · · ·
-
藤家礼之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藤家礼之助,日本著名中国史学者,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凭借《汉三国两晋南朝的田制和税制》取得博士学位,历任东海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1998年作为名誉教授退休,六朝史专家.
译者章 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曾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讲师。在《世界历史》《古代文明》《历史教学问题》《军事历史》《外国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 · · · · ·
( 修订版 ) 前言
第一章 邦交的开始—倭王与金印
派往乐浪郡的使者/《后汉书· 倭传》/ 金印的发现/ 国王师升等
第二章 邪马台国—魏使与女王
《魏志· 倭人传》/ 九州说与关西说/ 对榎说的疑问及山尾说/ 中国人的地理感觉/ 向统一国家发展的过程/ 对松本说的异议/ 卑弥呼的目的/ 卑弥呼以后
· · · · · · (更多)
( 修订版 ) 前言
第一章 邦交的开始—倭王与金印
派往乐浪郡的使者/《后汉书· 倭传》/ 金印的发现/ 国王师升等
第二章 邪马台国—魏使与女王
《魏志· 倭人传》/ 九州说与关西说/ 对榎说的疑问及山尾说/ 中国人的地理感觉/ 向统一国家发展的过程/ 对松本说的异议/ 卑弥呼的目的/ 卑弥呼以后
第三章 倭五王—跨越万里
朝鲜半岛上的角逐/ 中国的状况/ 倭五王的遣使/ 关于倭五王的推断/ 应神说的再研讨/ 要求除正的意义/ 为何一边倒向南朝
第四章 日出处天子—新兴国家的意志
空白的六世纪/“阿每”“多利思比孤”/国书事件/ 遣隋使的目的/ 交通路线/ 四批遣隋使
第五章 遣唐使—异国之土
遣唐使一览表/ 初期/ 盛期/ 末期/ 三条路线/ 阿倍仲麻吕/ 圆仁、圆珍、圆载/ 鉴真
第六章 入宋僧—蝼蚁的憧憬
废止遣唐使以后/ 从唐末到宋/ 五代时期的交流/ 与宋的交流/ 变化的萌芽/ 入宋僧
第七章 蒙古来袭—夷狄之间的战争
从北宋到南宋/ 与南宋的贸易/ 禅僧的交流/ 蒙古的兴起/ 文永、弘安之役/ 和平的交流
第八章 倭寇与勘合船—中日联合的冒险
倭寇的开端/ 从元到明/ 明日交涉/勘合船/ 入明僧/ 倭 寇/ 文禄、庆长之役
第九章 郑成功父子—唇齿之谊
从明到清/ 郑成功父子/ 郑氏家族向日本乞师/ 其他乞师/ 唇齿之谊/ 长崎贸易/唐人坊/ 渡日僧等
第十章 最后的决裂—王道与霸道
日本与近代中国/ 清日战争/ 留日学生/中国与日本志士/“二十一条” / 最糟的岁月/ 架桥的人们/ 王道与霸道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我们只有一心期待、盼望子子孙孙永远和平友好,只有在心里暗暗发誓为此竭尽全力。当前最需要做的,应是准确地相互理解,以及高瞻远瞩,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孙文曾在日本作过题为《大亚洲主义》的讲演,提出过以下忠告: 「最后,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文化的鹰犬,或者做东方王道文化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我总觉得,孙文已经在这里提出了日本应该走的道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最后的决裂—王道与霸道 -
我们只有一心期待、盼望子子孙孙永远和平友好,只有在心里暗暗发誓为此竭尽全力。当前最需要做的,应是准确地相互理解,以及高瞻远瞩,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孙文曾在日本作过题为《大亚洲主义》的讲演,提出过以下忠告: “最后,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文化的鹰犬,或者做东方王道文化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我总觉得,孙文已经在这里提出了日本应该走的道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最后的决裂—王道与霸道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日交流两千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日交流两千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 8.2
-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 8.4
-
-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8.0
-
- 东亚的诞生 7.0
-
- 日本历史上的东与西 8.1
-
- 倭五王 8.2
-
- 江户开幕 8.0
-
- 内战之殇 7.7
-
- 幕末史 7.4
-
- 王国,1130—1194 8.4
中日交流两千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以邻为师:作为方法的他者

转发拙作一篇 谨向作者致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章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朝代之一,同时也是中日两千多年的交流史中较为密切的一段时期。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节——遣唐使,正是两国这段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遣唐使的百年兴衰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8.0分 22人读过
-
東海大学出版部 (198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汗青堂」 (后浪)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后浪2019书目」 (后浪)
- 近期国内引进的日本史 (東山鹿溪)
- 2015-2019书架 - 国内图书 (苇间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5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日交流两千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朱棣 2022-04-01 13:57:16
花了三个小时看完,写得比较简单,里面关于遣唐使那一部分写得不错,记住了喜娘这个人物,真的是巾帼英雄,不愧是遣唐使(冒险家)的女儿
0 有用 Alen 2023-11-24 20:54:06 上海
比较明显的流水账 。看的第一本 汗青堂
0 有用 卫涯 2023-12-14 20:55:19 新疆
连续看三部日本史,互文详略之处倒也有趣
0 有用 丰乐 2020-09-10 10:37:04
一本薄薄的中日关系史小书,内容干货满满,重点叙述历史重要节点,同时勾勒出推动历史的时代背景。作为中日关系入门书,值得推荐。
2 有用 清雅戒奢 2024-11-13 23:08:57 安徽
探研中日交,先秦说开去。 始有接互沟,叹渊远流长。 三国时有交,倭人传中载。 卑弥呼称降,难升米远航。 日分各邦治,服于曹魏矣。 后晋时仍往,至唐成盛况。 唐时谴使多,名单多列罗。 使有利往者,亦有途难殉。 有来亦有往,如阿倍鉴真。 日有贵留唐,因故难归国。 生女逝于唐,女后寻迹归。 唐时日学多,往互成盛状。 至宋仍相交,互贸互交往。 蒙至交与战,忽必烈欲征。 风阻留日权,双方仍有往。 明至倭寇扰... 探研中日交,先秦说开去。 始有接互沟,叹渊远流长。 三国时有交,倭人传中载。 卑弥呼称降,难升米远航。 日分各邦治,服于曹魏矣。 后晋时仍往,至唐成盛况。 唐时谴使多,名单多列罗。 使有利往者,亦有途难殉。 有来亦有往,如阿倍鉴真。 日有贵留唐,因故难归国。 生女逝于唐,女后寻迹归。 唐时日学多,往互成盛状。 至宋仍相交,互贸互交往。 蒙至交与战,忽必烈欲征。 风阻留日权,双方仍有往。 明至倭寇扰,作者似有掩。 仍书互交矣,对寇提之少。 清末至日侵,至暗时刻矣。 作有谴日侵,仍多谈交好。 言中斗争时,日亦有助矣。 尊史亦有掩,一家言论罢。 建国后邦交,史背景厚重。 总顾可看矣,细梳明此史。 感文明互交,潮起潮落罢。 强依弱之欺,起笔又掩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