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案例讲述的形式,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生的重要资本运作事件,从资本视角揭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全书分4章,分别介绍房地产企业资本运作中的四大门类:股权运作、债权融资、兼并收购及资产证券化。
作者简介 · · · · · ·
黄立坚,香港大学新闻学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曾任《香港经济日报》财经记者,并先后任职于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从事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研究工作。曾参与撰写财经畅销书《投资解码:QE、热钱、通胀下的对策》(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年出版);参与编写越秀集团发展案例集《越秀三十年》(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出版)。
目录 · · · · · ·
第一章上市神话
第一节上市那些事儿(一):与调控共舞的A股市场 / 003
第二节上市那些事儿(二):群星闪耀香江时 / 012
第三节上市那些事儿(三):A股向左,H股向右 / 021
第四节恒大回A记:“对赌”未来的跨越之旅 / 033
第五节万达退市记:以退为进的蜕变之旅 / 044
· · · · · · (更多)
第一节上市那些事儿(一):与调控共舞的A股市场 / 003
第二节上市那些事儿(二):群星闪耀香江时 / 012
第三节上市那些事儿(三):A股向左,H股向右 / 021
第四节恒大回A记:“对赌”未来的跨越之旅 / 033
第五节万达退市记:以退为进的蜕变之旅 / 044
· · · · · · (更多)
第一章上市神话
第一节上市那些事儿(一):与调控共舞的A股市场 / 003
第二节上市那些事儿(二):群星闪耀香江时 / 012
第三节上市那些事儿(三):A股向左,H股向右 / 021
第四节恒大回A记:“对赌”未来的跨越之旅 / 033
第五节万达退市记:以退为进的蜕变之旅 / 044
第六节绿地“混改”:最后一个上市的大佬 / 053
第七节“双平台”上市战略:一加一如何大于二 / 061
第八节B股“转”机:资本市场的迟来船票 / 071
第二章杠杆迷思
第一节境内债松紧咒:乘风破浪会有时 / 083
第二节美元债高低潮:为有海外活水来 / 092
第三节信用评级分歧:中国好房企该长什么样 / 100
第四节佳兆业债务重组:绝处逢生的偶然和必然 / 109
第五节永续债的魔力:爱在半债半股之间 / 119
第六节可转债的魅力:“债转股”中出新意 / 127
第七节优先股的潜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135
第八节从顺驰到融创:房企资金链之谜 / 143
第三章巨头为王
第一节绿城卖盘记(一):当野蛮生长碰上“新常态” / 157
第二节绿城卖盘记(二):游得慢的大鱼也会被吃掉 / 165
第三节万宝之争(一):万科为何成了“唐僧肉” / 172
第四节万宝之争(二):深铁如何成为“白武士” / 182
第五节险资凶猛:野蛮人还是意中人 / 191
第六节“央妈”土地资源注入:握紧拳头办大事 / 200
第七节央企相互并购潮:“进”“退”之间的选择题 / 210
第八节招商蛇口重组:一家老牌央企的“核聚变” / 218
第四章存量时代
第一节中粮分拆大悦城:应对商业地产不能承受之“重” / 229
第二节越秀地产分拆REIT:双平台互动的样本意义 / 237
第三节中国物业的REITs之路:回报率才是硬道理 / 246
第四节方兴分拆金茂酒店:商业信托新路径 / 254
第五节房地产ABS:走出直接融资的第三条路 / 262
第六节中国类REITs:为“转正”时刻准备着 / 273
第七节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传统物管也有春天 / 284
第八节房地产私募基金:布局地产金融新未来 / 291
致谢 / 300
主要房企索引 / 301
· · · · · · (收起)
第一节上市那些事儿(一):与调控共舞的A股市场 / 003
第二节上市那些事儿(二):群星闪耀香江时 / 012
第三节上市那些事儿(三):A股向左,H股向右 / 021
第四节恒大回A记:“对赌”未来的跨越之旅 / 033
第五节万达退市记:以退为进的蜕变之旅 / 044
第六节绿地“混改”:最后一个上市的大佬 / 053
第七节“双平台”上市战略:一加一如何大于二 / 061
第八节B股“转”机:资本市场的迟来船票 / 071
第二章杠杆迷思
第一节境内债松紧咒:乘风破浪会有时 / 083
第二节美元债高低潮:为有海外活水来 / 092
第三节信用评级分歧:中国好房企该长什么样 / 100
第四节佳兆业债务重组:绝处逢生的偶然和必然 / 109
第五节永续债的魔力:爱在半债半股之间 / 119
第六节可转债的魅力:“债转股”中出新意 / 127
第七节优先股的潜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135
第八节从顺驰到融创:房企资金链之谜 / 143
第三章巨头为王
第一节绿城卖盘记(一):当野蛮生长碰上“新常态” / 157
第二节绿城卖盘记(二):游得慢的大鱼也会被吃掉 / 165
第三节万宝之争(一):万科为何成了“唐僧肉” / 172
第四节万宝之争(二):深铁如何成为“白武士” / 182
第五节险资凶猛:野蛮人还是意中人 / 191
第六节“央妈”土地资源注入:握紧拳头办大事 / 200
第七节央企相互并购潮:“进”“退”之间的选择题 / 210
第八节招商蛇口重组:一家老牌央企的“核聚变” / 218
第四章存量时代
第一节中粮分拆大悦城:应对商业地产不能承受之“重” / 229
第二节越秀地产分拆REIT:双平台互动的样本意义 / 237
第三节中国物业的REITs之路:回报率才是硬道理 / 246
第四节方兴分拆金茂酒店:商业信托新路径 / 254
第五节房地产ABS:走出直接融资的第三条路 / 262
第六节中国类REITs:为“转正”时刻准备着 / 273
第七节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传统物管也有春天 / 284
第八节房地产私募基金:布局地产金融新未来 / 291
致谢 / 300
主要房企索引 / 301
· · · · · · (收起)
喜欢读"地产是部金融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地产是部金融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资本暗算 8.3
-
- 资本回报 8.8
-
- 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 8.9
-
- 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 9.0
-
- 富可敌国 8.6
-
- 资本的规则II 8.8
-
- 私募股权投资管理 9.1
-
- 房债 8.4
-
- 投资有规律 8.5
地产是部金融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白银时代,各大房企的资本运作
这本书从四个方面讲了现在的房地产企业进入白银时代后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包括上市,传统的融资方式,股权,债权融资,利用新型的融资方式,像REITS,类REITS,ABS等,最后讲了房地产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采用了不同的融资方式。 这本书里读起来很容易懂,不像其他金融类书...
(展开)

领汇 REIT(0832.HK)在香港上市
REITs独特的信托结构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简称 “REITs”)是来自美国的新型投资工具,即使是在中国香港地区这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也是一个罕见的新生事物, REITs 是一种证券化的信托基金,通过公开发行信托基金单位向投资者筹集资金,主要投资于提供稳定收入的成熟房地产资产...
(展开)

【债券融资】是房企最重要的资金生命线之一
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债券融资是房企最重要的资金生命线之一。 历年来中国房企不断探索利用境外美元债、日渐与国际资本市场融合,又抓住国内债券市场,大力拓展信用债,更巧妙利用永续债、可转债,和优先股等混合资本证券,逐步学会在各种债务融资工具中左右逢缘, 成为资金大...
(展开)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新书(暂时高分) (求知若渴&亮)
- 金融经济读本 (午夜de玫瑰)
- 论散户的自我修养 (千上万下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7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地产是部金融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理解一切OvO 2021-10-18 13:02:28
这书很适合听书(快语速)。 对于房地产,“债”很关键。 每次看到听到“只有”xx亿,我就很出戏。我…… 撇开更现实的,经济现象及其解释真有意思。当然,我可以说好玩也是一种现实。 “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种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对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却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4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这书很适合听书(快语速)。 对于房地产,“债”很关键。 每次看到听到“只有”xx亿,我就很出戏。我…… 撇开更现实的,经济现象及其解释真有意思。当然,我可以说好玩也是一种现实。 “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种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对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却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4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群体规范是人类共同的“创造物”,被这些规则反过来制衡、约束、保护的人从一开始就参加了预设规则(可以演化的规则)的游戏。对这游戏的价值方面的解释、判断也同样被规则所控制,事实性的判断必然要假设人所共有的认知、感官,并以实用效果来检验,但最真实的莫过于以唯我论的视角所考察、体验到的东西。 (展开)
6 有用 新野王 2019-09-30 00:05:26
可以把本书看作地产融资大事件的集合报告,对地产融资工具也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也说明了使用各种融资工具的原因和优势(可转债和优先股部分让我重温了经济法的内容)。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想了解地产融资情况的人来说是很友好的。实际上,了解了地产融资就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有个很好的了解,因为地产这种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融资极度渴望,也只有他们有动力和能力进行各种花式融资创新(为了逃避监管)。
0 有用 Саша 2022-03-22 22:04:46
认真看完差不多花了一周时间,叙述了国内知名房企的历史往事,并结合房地产行业及资本市场发展背景,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做了解读和评价,看完大有收货。
1 有用 潘哒潘 2022-07-01 23:54:20
2年前我试图读,未遂。现在想法变了,关注变了,经历也变了,再拿起来就读进去了。读书也要讲缘分,就像是…爱情(不是)。至于书本身,基本上是梳理了地产金融的项目案例,读起来也挺过瘾的,尤其放在2022这个时点,有种一语照进现实的感觉。
0 有用 🍊 2022-03-01 23:10:54
22年看这本书,有种“潮水过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的感觉。各种金融工具介绍得简单易懂,可读性比预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