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 2019年5、6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2019年出版好书籍整理 (石篁居主人)
- 科学史 科学哲学 科学文化 科学技术 (NADPH)
- B7.科学技术史 (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透视法的起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一汪清泓 2020-05-17 23:28:16
三星半。挺好的,就是透视这一术语的理论起源与发展,扫盲。前面两章写的好,美中不足就是文艺复兴和艺术作品真的没有关系,应该实践于绘画中而不是就是把原著换成中文用数学语言又说了一次。
3 有用 鹅杆菌 2019-07-20 14:07:35
一本完完全全的科技史==基本没有人文学科视角… 到物理透视的各种图我就需要一个理科生给我解释一下 3.5
0 有用 光文天使 2021-11-14 21:44:05
虽然反而看不懂了,但是比起一些由乱麻线团包装起来的作品,还是这样更硬核更让我欣赏啊
0 有用 鹭岛小姐 2022-02-01 21:20:47
看起来挺唬人的。有一些一手外文阅读资料,但主要离不开重要的那几本,其实阅读量是不够的。Art & geometry, A.M.Smith,等。 用很复杂的数学将了一个我们都很了解的道理——曲线透视。曲线透视不是线性透视,因为人是肉眼,肉眼是球体,好比你用了个鱼眼相机,中心清晰,边缘会形变。但是作者满屏几何线,你求个宇宙黑洞尚可,结果只是解释了你拍大合影的时候为什么要往中心挤一挤的问题——怕扯得脸大... 看起来挺唬人的。有一些一手外文阅读资料,但主要离不开重要的那几本,其实阅读量是不够的。Art & geometry, A.M.Smith,等。 用很复杂的数学将了一个我们都很了解的道理——曲线透视。曲线透视不是线性透视,因为人是肉眼,肉眼是球体,好比你用了个鱼眼相机,中心清晰,边缘会形变。但是作者满屏几何线,你求个宇宙黑洞尚可,结果只是解释了你拍大合影的时候为什么要往中心挤一挤的问题——怕扯得脸大。杀鸡用牛刀,搞复杂了对观众很不友好啊,扣分。 以及结尾没啥结论,也没啥展望啊啥的,读来都是实干货,但竟也没啥观点。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结尾结束的就,挺秃然的吧。 (展开)
4 有用 重新神秘 2019-07-05 16:25:17
达米施棺材板要按不住了,起了一样的名字,关键讲的还没有人家好,我还以为是达米施的中译本出版了,白惊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