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原作名: The Innovation Algorithm: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creativity
译者: 谭增波 / 茹海燕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245
定价: 32.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0946689
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被前苏联雪藏50年的技术创新专著,一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TRIZ经典之作。
根里奇·阿奇舒勒的《创新算法》是发明性问题解决理论(TRIZ)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历经20多年研究和分析的结晶。书中,阿奇舒勒详细地描述了ARIZ这个TRIZ解决问题的算法,通过ARIZ可以实现最高级别的发明创造。本书具有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令人信服的案例,许多人认为是阿奇舒勒的一部不朽巨著,是任何创造性和技术性变革的必备手册。
这本书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作家站在思想的高峰看到的壮丽景象。
目录 · · · · · ·
第一节 大海捞针
第二节 创造性等级
第三节 创新的创新方法
第四节 通过知识而不是数量
第五节 理想机器
第六节 技术矛盾
第2章 创新的辩证法
第一节 循序渐进
第二节 逻辑、直觉和技巧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 发明家的工具
第四节 算法是如何工作的
第五节 几个练习问题
第六节 古生代的“专利品”
第七节 打破旧结构
第3章 人和算法
第一节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幻想的力量
第三节 克服障碍
第四节 创造性工作的科学结构
附录A 矛盾矩阵和40个发明原理
A1 矛盾矩阵的应用
A2 矛盾矩阵
A3 40个发明原理
附录B 技术系统进化的一般趋势
附录C 补充材料
C1 苏联的作者证书
C2 阿奇舒勒的“TRIZ大师”
C3 TRIZ咨询公司
C4 关于作者:根里奇·斯拉维奇·阿奇舒勒
C5 关于英文译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 ARIZ - 71 ## 第一阶段 —— 选择问题 - 步骤 1 - 1 确定答案的最终目标 a. 技术目标是什么(物体必须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显不能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c. 答案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如果问题解决了,能减少哪方面成本)? d. 大概可以接受的成本是什么? e. 必须改善的主要技术或经济特特征是什么? - 步骤 1 - 2 尝试「变通方法」:假设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那么解决哪些一般性问题可以达到最终结果? - 步骤 1 - 3 初始问题或变通问题,哪一个解决起来更有意义: a. 将初始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b. 将初始问题与领先行业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c. 将变通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d. 将变通问题与行业内的一个领先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e. 将初始问题和变通问题进行对比,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研究。 - 步骤 1 - 4 确定量化特征 - 步骤 1 - 5 对这个量化特征引入时间校正 - 步骤 1 - 6 定义让发明起作用的特殊条件要求 a. 考虑制造这个产品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复杂度的可接受程度; b. 考虑将来应用的规模 ## 第二阶段 —— 精确地定义问题 - 步骤 2 - 1 用专利信息更精确地定义问题 a. 在其他专利中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接近? b. 在领先行业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相似? c. 相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 步骤 2 - 2 使用 STC 算子(S - 尺寸,T - 时间, C - 成本) a. 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给定值到零(S -> 0),这个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 2 章 ARIZ-71 -
当我们的祖先遇到一头狮子时,问题出现了:“身后是一棵大树,再远一点是座山,附近有个湖。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跑呢?”下面是他思考的路线:“跑到湖里去比较容易,但是谁知道呢,也许狮子是个游泳高手。上树怎么样?没有足够时间爬上去,而且经验告诉我,爬树不仅需要时间,还要有人推才行。剩下的就只有山了......赶快跑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创新算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创新算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 更多书评 16篇
-
农人 (浮木)
# ARIZ - 71 ## 第一阶段 —— 选择问题 - 步骤 1 - 1 确定答案的最终目标 a. 技术目标是什么(物体必须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显不能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c. 答案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如果问题解决了,能减少哪方面成本)? d. 大概可以接受的成本是什么? e. 必须改善的主要技术或经济特特征是什么? - 步骤 1 - 2 尝试「变通方法」:假设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那么解决哪些一般性问题可以达到最终...2016-08-08 11:14:09 6人喜欢
# ARIZ - 71 ## 第一阶段 —— 选择问题 - 步骤 1 - 1 确定答案的最终目标 a. 技术目标是什么(物体必须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显不能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c. 答案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如果问题解决了,能减少哪方面成本)? d. 大概可以接受的成本是什么? e. 必须改善的主要技术或经济特特征是什么? - 步骤 1 - 2 尝试「变通方法」:假设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那么解决哪些一般性问题可以达到最终结果? - 步骤 1 - 3 初始问题或变通问题,哪一个解决起来更有意义: a. 将初始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b. 将初始问题与领先行业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c. 将变通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d. 将变通问题与行业内的一个领先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e. 将初始问题和变通问题进行对比,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研究。 - 步骤 1 - 4 确定量化特征 - 步骤 1 - 5 对这个量化特征引入时间校正 - 步骤 1 - 6 定义让发明起作用的特殊条件要求 a. 考虑制造这个产品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复杂度的可接受程度; b. 考虑将来应用的规模 ## 第二阶段 —— 精确地定义问题 - 步骤 2 - 1 用专利信息更精确地定义问题 a. 在其他专利中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接近? b. 在领先行业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相似? c. 相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 步骤 2 - 2 使用 STC 算子(S - 尺寸,T - 时间, C - 成本) a. 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给定值到零(S -> 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b. 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给定值到无穷大(S ->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c. 假定改变过程的时间(或者物体的速度),从给定值到零(T -> 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d. 假定改变过程的时间(或者物体的速度),从给定值到无穷大(T ->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e. 假定改变物体或过程的成本 —— 可接受的成本,从给定值到零 (C -> 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f. 假定改变物体或过程的成本 —— 可接受的成本,从给定值到无穷大 (C ->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 步骤 2 - 3 按照下述格式,用两句话来描述问题的条件 (不要使用专业术语,也不要准确表述想要开发的是什么?)。 a. 「给定一个系统,由什么部件(描述部件)组成」 例如:「一个管道,有一个阀门」 b. 「部件(陈述部件)在什么条件(陈述条件)下,产生不希望的结果(陈述影响)」 例如:「带铁矿颗粒的水通过管道运输,铁矿颗粒会磨损阀门」 - 步骤 2 - 4 把步骤 2 - 3a 中的部件列入下表 |部件类型| 部件| |---|---| |a. (在本问题的条件下)能够改变、重新设计或者重新调整的部件| 上述例子:管道、阀门| |b. (在本问题的条件下)很难改变的部件| 上述例子:水,铁矿颗粒| - 步骤 2 - 5 从步骤 2 - 4a 中选择最容易的部件,改变、重新设计或者调整。 注意: a. 如果步骤 2 - 4a 中所有部件改变的难易程度一样,那么从一个不动件开始(通常不动件比较容易改变); b. 如果步骤 2 - 4a 中的一个部件,与不良效果联系在一起(在步骤 2 - 3b 中指出),最后才考虑这个部件; c. 如果这个系统只有步骤 2 - 4b 中的部件,那么从外部环境中选择一个部件 例如:这里我们选择管道,因为阀门与不良效果「磨损」联系在一起 ## 第三阶段 —— 分析阶段 - 步骤 3 - 1 用下述格式归纳 IFR (最终理想解): a. 从步骤 2 - 5 中选择一个部件; b. 陈述它的活动; c. 陈述它如何完成这个活动(回答这个问题时使用:「由它自己」); d. 陈述它何时完成这个活动; e. 陈述在什么条件(限制、要求等)下,它完成这个活动。 例如:a. 管道…… b.改变它的截面积…… c. 它自己…… d. 在控制流量的时候…… e. 不要磨损管道。 - 步骤 3 - 2 画两张图:在 IFR 之前的「初始图」和达到 IFR 后的「理想图」。 注意:画这种图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反映「初始状态」和「理想状态」的本质即可。而且「理想图」必须反映出 IFR 中书面表达的内容。 检测步骤 3 - 2: 步骤 2 - 3a 中陈述的所有部件必须出现在图中。如果在步骤 2 - 5 中选择了外部环境中的部件,那么外部环境一定要显示在「理想图」中。 - 步骤 3 - 3 在「理想图」中,找到步骤 3 - 1a 指出的部件,并且把那些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能实施规定功能的部分,重点标出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别的方式)。 例如:我们的问题中,管道的内表面就是这样的部件。 - 步骤 3 - 4 为什么这个部件(它自己)不能完成规定的活动? 补充问题: a. 从物体重点标记的地方我们期望得到什么? 例如:为了改变流量,感到的内表面一定要能自己改变横截面。 b. 什么妨碍它自己完成这个活动? 例如:它不能动,因此它不能把自己从管壁中分离出来。 c. 在上述问题 a 和问题 b 之间有什么冲突? 例如:它必须是不动的(作为刚性管道的一个部件),又必须是可动的(作为控制器的部件,要能缩能放)。 - 步骤 3 - 5 在什么条件下,这个部件能够完成规定的活动(这个部件应该有什么参数?) 注意:这时不需要考虑能否实现,只要指出这个特征即可,不要关心它如何实现。 例如:在管子的内表面上出现一层物质,使其内表面离管轴更近。在需要的时候这个附加层消失,内表面就远离管轴。 - 步骤 3 - 6 为了让这个部件(管子的内表面) 得到步骤 3 - 5 中描述的特征,需要做什么? 补充问题: a. 在图上,在物体的标记区用箭头画出所需施加的外力,以实现需要的特征; b. 怎样产生这些外力?(不要考虑与步骤 3 - 1e 矛盾的方法) 例如:水(冰)中的矿物质会形成颗粒依附在管道的内表面上,管道里面没有别的物质,这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 步骤 3 - 7 归纳一个能够实现的概念,如果有几个概念,用数字为他们命名,最可能实现的排在前面,如概念 1;记录所有的概念。 例如:用非磁性材料设计管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颗粒状的矿物质在管道的内表面上可以「长」出来。 - 步骤 3 - 8 画出原理图,实现概念 1. 补充问题: a. 新设备中工作部件的「聚集」(复合部件)状态是什么? b. 在一个循环内,设备如何变化? c. 多次循环后,设备如何变化? 在完成这个概念之后,回到步骤 3 - 7,考虑其他概念。 ## 第四阶段 —— 概念的初步分析 - 步骤 4 - 1 在应用新概念的时候,什么变好了,什么恶化了,记录得到了什么,什么变得更复杂或者更昂贵了? - 步骤 4 - 2 改变提出的设备或者方法,能否防止其恶化?用图表示这个设备或者方法。 - 步骤 4 - 3 现在改变了的设备什么恶化了(更复杂,更昂贵)? - 步骤 4 - 4 比较得失。 a. 哪一个更大? b. 为什么? 如果现在甚至未来得大于失,那么跳到后面的第六阶段。如果失大于得,返回步骤 3 - 1。在同一页纸上记录初次分析、第二次分析的顺序及其结果。继续步骤 4 - 5。 - 步骤 4 - 5 如果得大于失,那么跳到第六阶段。如果第二次分析没有产生心的结果,返回步骤 2 - 4 并检查表格。从步骤 2 - 5 中选择系统的其他部件,重新进行分析。记录第二次分析及其结果。 如果在步骤 4 - 5 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么进入下一阶段。 ## 第五阶段 —— 实施阶段 - 步骤 5 - 1 从矛盾矩阵(参考附录 A2 )的列中,选择一定要改善的特征。 - 步骤 5 - 2 a. 使用已知的手段(不考虑其他方面的损失),来改善这个特征; b. 如果采用了已知的手段,什么特征变得不可接受了? - 步骤 5 - 3 从矛盾矩阵的行中,选择与步骤 5 - 2b 中相应的那个特征。 - 步骤 5 - 4 在矩阵中,找到用来消除技术矛盾的原理(就在步骤 5 - 1 的列与步骤 5 - 3 的行相交的单元格中)。 - 步骤 5 - 5 如何使用这些原理(我们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讨论这些原理)。 如果问题现在解决了,那么回到第四阶段,然后跳到第六阶段。如果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实施下面的步骤。 - 步骤 5 - 6 尝试应用物理现象和效应。 - 步骤 5 - 7 尝试改变活动的时刻或持续时间。 补充问题: a. 能否「延长」活动的时间来消除矛盾? b. 能否「缩短」活动的时间来消除矛盾? c. 能否在物体开始操作之前,提供一个活动来消除矛盾? d. 能否在物体开始操作之后,提供一个活动来消除矛盾? e. 如果过程是连续的,能否把它转变成周期性的? f. 如果过程是周期性的,能否把它转变成连续的? - 步骤 5 - 8 在自然界里,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补充问题: a. 自然界的非生命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b. 古代的动植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c. 现代的有机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d. 在考虑特定的新技术和材料时,必须做哪些修正? - 步骤 5 - 9 尝试改变那些与我们研究的物体协同工作的物体。 补充问题: a. 我们的系统属于哪个超系统? b. 如果我们改变超系统,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返回步骤 1 - 3。如果解决了,返回第四阶段,评估已经找到的想法,然后继续第六阶段。 ## 第六阶段 —— 综合阶段 - 步骤 6 - 1 确定如何改变我们修改的系统所属的超系统 - 步骤 6 - 2 探索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应用已经修改的系统 - 步骤 6 - 3 应用新发现的技术想法(或者与之相反的想法),来解决其他技术问题。 引自 第 2 章 ARIZ-71 回应 2016-08-08 11:14:09 -
吴玉昆 (https://yukunwu.wordpress.com/)
有了理想机器和技术矛盾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控制创新的过程,理想机器能确定搜寻的方向,而技术矛盾则指出必须克服的障碍。有时矛盾很聪明,就藏在问题的表述中。一个独立的矛盾不会自己消失,需要找出方法来消除它。从问题表述到答案,不可能总是一蹴而就,这需要理性的战术,朝着答案一步一步前进。创新算法(ARIZ)就是实施这些战术的一种方法。2019-10-11 06:13:02 3人喜欢
-
深蓝 (想要认真生活的人。)
阿奇舒勒从1946年开始寻找发明创造的方法,研究了很多的发明家和他们的专利,他将发明创造分为五类: 一级发明:使用一个已有的物体(搜寻概念、数据、解决方案、现成设计、设计制造),存在于某个专业领域里 二级发明:需要从几个物体之间进行选择,存在于某个行业领域里。 三级发明:对选出来的物品做部分改变,存在于某个学科领域 四级发明:开发一个新物品,或者完全改变所选物品,存在于问题起源的学科边界之外(如机械问...2018-11-27 17:51:44 3人喜欢
阿奇舒勒从1946年开始寻找发明创造的方法,研究了很多的发明家和他们的专利,他将发明创造分为五类:
一级发明:使用一个已有的物体(搜寻概念、数据、解决方案、现成设计、设计制造),存在于某个专业领域里
二级发明:需要从几个物体之间进行选择,存在于某个行业领域里。
三级发明:对选出来的物品做部分改变,存在于某个学科领域
四级发明:开发一个新物品,或者完全改变所选物品,存在于问题起源的学科边界之外(如机械问题由化学解决)
五级发明:开发一套全新的复杂系统,超出了现代科学的边界。
其实从四级发明的阐述中可以看到查理·芒格先生的“多元思维模型”的影子,芒格的平素爱读书,在物理学、心理学、金融等多个学科都有所研究,这种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所谓“打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对手,颠覆你的不是你的同行”,大家生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对这个必然是体会至深。本书提到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旨在结构化思维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给出一套陈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步骤,引导对问题进行结构化的分析。阿奇舒勒提到,试错法、启发法、头脑风暴法等在解决日常问题(一级问题)及二三级问题时往往能起到不错的作用,但在复杂问题上就捉襟见肘。试错法,即随意搜寻,等待灵感。而启发法和头脑风暴的局限性在于,不同级别的问题需要不同数量的尝试才能找到解决方案,当数量级在成千上万的时候,没有规则的想象只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就算某一次最接近真相,也无济于事。关于一级发明和四级发明的区别,阿奇舒勒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1级问题看起来是这样的,
当我们的祖先遇到一头狮子时,问题出现了:“身后是一棵大树,再远一点是座山,附近有个湖。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跑呢?”下面是他思考的路线:“跑到湖里去比较容易,但是谁知道呢,也许狮子是个游泳高手。上树怎么样?没有足够时间爬上去,而且经验告诉我,爬树不仅需要时间,还要有人推才行。剩下的就只有山了......赶快跑啊!” 引自 创新技术 4级问题看起来是这样的,
有500头野兽,不都是狮子。其中一些有时候变成蛇,有时候变成麻雀,其余变成一些不认识的东西。往湖里跑?但是有100个湖,每个方向都有很多障碍。除此之外,湖本身的情况也很复杂,有时变得很浅,有时又在流动。同时那些变形的动物也可能变成美洲大鳄鱼,湖对它们来说不成问题。树,就在你眼前改变高度,变得很矮或者变成巨大的猴面包树。另外,空中还有东西在飞,不是鹰就是八哥。谁也不知道这座山或者其他山的后面是什么。灌木丛的后面又是什么呢?但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好好分析这种情况。 引自 创新技术 回应 2018-11-27 17:51:44
-
水晶核桃 (西贡逃离喀布尔)
-
00 (Here & Now)
头脑风暴的成功,不是因为它有优点,只是传统试错法缺点太多。头脑风暴如果有任何收益,那就是能减少沿着惯性思维方向的无效尝试次数。 有没可能为每个问题找到所有可能的变量列表?编排所有变量的完整列表方法叫“形态学分析”。 建立一个多维表(形态盒),它的参数轴是给定物体组合的主要特征。例如,可用的能量作为一个参数轴,运动引擎作为第二个参数轴,可用的推进元素类型作为第三个参数轴。组合数量太多是形态学的主要...2016-09-27 20:56:34
-
霍尔顿 (sophisticated innocence)
创新问题的5个级别,以及解决路径。 对于头脑风暴的见解: 头脑风暴的主要缺陷:不控制思维过程。头脑风暴有助于克服惯性思维:思维获得了速度,从1个死角开始移动,但经常会错过该停下来的点 头脑风暴禁止任何批评,但抑制不了潜在的批评,比如用一个新想法抑制对前一个想法的扩展 编排所有变量的完整列表需要一个特殊方法:形态学分析 举例: Ariz71 第一阶段——选择问题 步骤1-1确定答案的最终目标。 a.技术目标是什么(物体...2020-07-09 21:43:29
创新问题的5个级别,以及解决路径。
对于头脑风暴的见解:
- 头脑风暴的主要缺陷:不控制思维过程。头脑风暴有助于克服惯性思维:思维获得了速度,从1个死角开始移动,但经常会错过该停下来的点
- 头脑风暴禁止任何批评,但抑制不了潜在的批评,比如用一个新想法抑制对前一个想法的扩展
编排所有变量的完整列表需要一个特殊方法:形态学分析 举例:
Ariz71
第一阶段——选择问题
步骤1-1确定答案的最终目标。
a.技术目标是什么(物体必须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b.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显不能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c.答案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如果问题解决了,能减少哪方面成
本)?
d.大概可以接受的成本是什么?
e.必须改善的主要技术或经济特征是什么?
步骤1-2尝试“变通方法”:假设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那
么解决哪些一般性问题可以达到最终结果?
步骤1-3初始问题或变通问题,哪一个解决起来更有意义:
a.将初始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b.将初始问题与领先行业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c.将变通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d.将变通问题与行业内的一个领先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e.将初始问题和变通问题进行对比,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研究。
步骤1-4确定量化特征。
步骤1-5对这个量化特征引入时间校正。
步骤1-6定义让发明起作用的特殊条件要求。
a.考虑制造这个产品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复杂度的可接受程度;
b.考虑将来应用的规模。
第二阶段—精确地定义问题
步骤2-1用专利信息更精确地定义问题。
a.在其他专利中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接近?
b.在领先行业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相似?
c.相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步骤2-2 使用STC算子(S尺寸,T时间,C—成本)
a.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给定值到零(S→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b.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给定值到无穷大(S→∞),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c.假定改变过程的时间(或者物体的速度),从给定值到零(T→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d.假定改变过程的时间(或者物体的速度),从给定值到无穷大(T→∞),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e.假定改变物体或过程的成本—可接受的成本,从给定值到零(C→0),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f.假定改变物体或过程的成本—可接受的成本,从给定值到无穷大(C→∞),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步骤2-3 按照下述格式,用两句话来描述问题的条件
(不要使用专用术语,也不要准确表述想要开发的是什么)
a.“给定一个系统,由什么部件(描述部件)组成。”
例如:“一个管道,有一个阀门。”
b.“部件(陈述部件)在什么条件(陈述条件)下,产生不希望的结果(陈述影响)。”
例如:“带铁矿颗粒的水通过管道运输,铁矿颗粒会磨损阀门。”
步骤2-4把步骤2-3a中的部件列入下表。
部件类型
a.(在本问题的条件下)能够改变、重新设计或者重新调整的部件
上述例子:管道,阀门
b.(在本问题的条件下)很难改变的部件
上述例子:水,铁矿颗粒调整。
步骤2-5 从步骤2-4a中选择最容易的部件改变、重新设计或者调整
注意:
a.如果步骤2-4a中所有部件改变的难易程度一样,那么从一个不动件开始(通常不动件比较容易改变);
b.如果步骤2-4a中的一个部件,与不良效果联系在一起(在步骤2-3b中指出),最后才考虑这个部件;
c.如果这个系统只有步骤2-4b中的部件,那么从外部环境中选择个部件。
例如:这里我们选择管道,因为阀门与不良效果“磨损”联系在一起。
第三阶段—分析阶段
步骤3-1用下述格式归纳IFR(最终理想解):
a.从步骤2-5中选择一个部件;
b.陈述它的活动;
c.陈述它如何完成这个活动(回答这个问题时使用:“由它自己”);
d.陈述它何时完成这个活动;
e.陈述在什么条件(限制、要求等)下,它完成这个活动。
例如:a.管道…b.改变它的截面积…c.它自己…d.在控制流量的时候…e.不要磨损管道。
步骤3-2画两张图:在IFR之前的“初始图”和达到IFR后的“理想图”。
注意:画这种图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反映“初始状态”和“理想状态”的本质即可。而且“理想图”必须反映出IFR中书面表达的内容。
检测步骤3-2:
步骤2-3a中陈述的所有部件必须出现在图中。
如果在步骤2-5中选择了外部环境中的部件,那么外部环境一定要显示在“理想图”中。
步骤3-3在“理想图”中,找到步骤3-1a指出的部件,并且把那些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能实施规定功能的部分,重点标出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别的方式)
例如:我们的问题中,管道的内表面就是这样的部件。
步骤3-4为什么这个部件(它自己)不能完成规定的活动?
补充问题:
a.从物体重点标记的地方我们期望得到什么?
例如:为了改变流量,管道的内表面一定要能自己改变横截面。
b.什么妨碍它自己完成这个活动?
例如:它不能动,因此它不能把自己从管壁中分离出来。
c.在上述问题a和问题b之间有什么冲突?
例如:它必须是不动的(作为刚性管道的一个部件),又必须是可动的(作为控制器的部件,要能缩能放)
步骤3-5在什么条件下,这个部件能够完成规定的活动(这个部件应该有什么参数?)
注意:这时不需要考虑能否实现,只要指出这个特征即可,不要关心它如何实现。
例如:在管子的内表面上出现一层物质,使其内表面离管轴更近。在需要的时候这个附加层消失,内表面就远离管轴。
步骤3-6为了让这个部件(管子的内表面)得到步骤3-5中描述的特征,需要做什么?
补充问题:
a.在图上,在物体的标记区用箭头画出所需施加的外力,以实现需要的特征;
b.怎样产生这些外力?(不要考虑与步骤3-1e矛盾的方法。)
例如:水(冰)中的矿物质会形成颗粒依附在管道的内表面上,管道里面没有别的物质,这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步骤3-7归纳一个能够实现的概念,如果有几个概念,用数字为它们命名,最可能实现的排在前面,如概念1;记录所有的概念。
例如:用非磁性材料设计管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颗粒状的矿物质在管道的内表面上可以“长”出来。
步骤3-8画出原理图,实现概念1
补充问题:
a.新设备中工作部件的“聚集”(复合部件)状态是什么?
b.在一个循环内,设备如何变化?
c.多次循环后,设备如何变化?
在完成这个概念之后,回到步骤3-7,考虑其他概念。
第四阶段一概念的初步分析
步骤4-1在应用新概念的时候,什么变好了,什么恶化了,记录
得到了什么,什么变得更复杂或者更昂贵了?
步骤4-2改变提出的设备或者方法,能否防止其恶化?用图表示这个设备或者方法。
步骤4-3现在改变了的设备什么恶化了(更复杂,更昂贵)?
步骤4-4比较得失。
a.哪一个更大?
b.为什么?
如果现在甚至未来得大于失,那么跳到后面的第六阶段。如果失大
于得,返回步骤3-1。在同一页纸上记录初次分析、第二次分析的顺序
及其结果。继续步骤4-5
步骤4-5如果得大于失,那么跳到第六阶段。如果第二次分析没有产生新的结果,返回步骤2-4并检查表格。从步骤2-5中选择系统的其他部件,重新进行分析。记录第二次分析及其结果。
如果在步骤4-5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么进入下一阶段。
第五阶段——实施阶段
步骤5-1从矛盾矩阵(参考附录A2)的列中,选择一定要改善的特征。
步骤5-2
a.使用已知的手段(不考虑其他方面的损失),来改善这个特征(来自步骤5-1);
b.如果采用了已知的手段,什么特征变得不可接受了?
步骤5-3从矛盾矩阵的行中,选择与步骤5-2b中相应的那个特征。
步骤5-4在矩阵中,找到用来消除技术矛盾的原理(就在步骤5-1的列与步骤5-3的行相交的单元格中)
步骤5-5如何使用这些原理(我们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讨论这些原理)。
如果问题现在解决了,那么回到第四阶段,然后跳到第六阶段。如
果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实施下面的步骤。
步骤5-6尝试应用物理现象和效应。
步骤5-7尝试改变活动的时刻或持续时间。
补充问题:
a.能否“延长”活动的时间来消除矛盾?
b.能否“缩短”活动的时间来消除矛盾?
.能否在物体开始操作之前,提供一个活动来消除矛盾?
d.能否在物体开始操作之后,提供一个活动来消除矛盾?
e.如果过程是连续的,能否把它转变成周期性的?
f.如果过程是周期性的,能否把它转变成连续的?
步骤5-8在自然界里,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补充问题:
a.自然界的非生命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b.古代的动植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c.现代的有机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d.在考虑特定的新技术和材料时,必须做哪些修正?
步骤5-9尝试改变那些与我们研究的物体协同工作的物体。
补充问题:
a.我们的系统属于哪个超系统?
b.如果我们改变超系统,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返回步骤1-3。如果解决了,返回第四
段,评估已经找到的想法,然后继续第六阶段。小
第六阶段——综合阶段
步骤6-1确定如何改变我们修改的系统所属的超系统。
步骤6-2探索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应用已经修改的系统
步骤6-3应用新发现的技术想法(或者与之相反的想法),来解决
其他技术问题。
※
电
ARIZ-71与ARIZ-61有什么不同?首先,在分析问题以及定义发明家与问题的关系之前,ARIZ-71增加了两个阶段来研究问题。这使得分析更容易,并且在分析阶段完成时提供了更好的结果新算法更加详细,把困难的步骤分解成子步骤,以增加方案的可靠性。
其次,实施阶段也做了很多修改。这里用一个标准原理系统和矛盾矩阵来取代分散的原理,这个矛盾矩阵指出了最可能采用的原理来消除发现的任何矛盾。因此,创新算法的发展沿着两个方向进行:
a.更广泛地考虑心理因素,使算法更加灵活;
b.在创新过程的所有阶段中,改善对方案的搜寻过程,使创新算法更加精确。
回应 2020-07-09 21:43:29 -
吴玉昆 (https://yukunwu.wordpress.com/)
。 步骤2 把物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a. 隔离“弱的”部件; b.隔离“必要的/充分的”部件; c. 把一个物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件。 步骤3改变(给定物体的)外部环境: a.改变环境参数; b.替换环境; c.把环境分成几种介质; d.利用环境的特征来实现有用功能。 步骤4改变(相互作用的)相邻物体 a.定义参与同样功能的独立物体之间的关系; b.把功能转移到其他物体,消除这个物体 c.利用反面的闲置空间,增加在某一区域上同时工作的物体数量。...2019-10-11 06:19:34 1人喜欢
。 步骤2 把物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a. 隔离“弱的”部件; b.隔离“必要的/充分的”部件; c. 把一个物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件。 步骤3改变(给定物体的)外部环境: a.改变环境参数; b.替换环境; c.把环境分成几种介质; d.利用环境的特征来实现有用功能。 步骤4改变(相互作用的)相邻物体 a.定义参与同样功能的独立物体之间的关系; b.把功能转移到其他物体,消除这个物体 c.利用反面的闲置空间,增加在某一区域上同时工作的物体数量。 步骤5 研究其他领域的原型。(提出问题:在另一个技术领域怎么解决类似的矛盾?) 【模仿的概念】 步骤6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上述步骤不适用),放宽条件一转换到更一般性的问题陈述。 第三阶段一综合阶段 步骤1改变给定物体的形状—新功能的机器应该有新形状 步骤2改变与这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 步骤3改变这个物体起作用的方式。 步骤4应用解决其他技术问题的新原理。 引自 第二章 第一节 循序渐进 回应 2019-10-11 06:19:34 -
吴玉昆 (https://yukunwu.wordpress.com/)
ARIZ61把创新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实施(消除技术矛盾)和综合(引人额外的改变)。每个阶段又分成几个有序的步骤,这样创新算法就把一个复杂困难的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活动。 第一阶段一一分斬阶段 步骤1陈述问题 步骤2设想最终理想解(IFR) 步骤3 确定是什么妨碍了取得这个结果(找到矛盾) 步骤4 确认为什么会妨碍得到这个结果(找到子盾的原因) 步骤5确定在什么条件下不会妨碍得到这个结果(找到消除矛盾的条件)。 第二阶段一一...2019-10-11 06:17:24
ARIZ61把创新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实施(消除技术矛盾)和综合(引人额外的改变)。每个阶段又分成几个有序的步骤,这样创新算法就把一个复杂困难的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活动。 第一阶段一一分斬阶段 步骤1陈述问题 步骤2设想最终理想解(IFR) 步骤3 确定是什么妨碍了取得这个结果(找到矛盾) 步骤4 确认为什么会妨碍得到这个结果(找到子盾的原因) 步骤5确定在什么条件下不会妨碍得到这个结果(找到消除矛盾的条件)。 第二阶段一一实施阶段 步骤1改变物体(给定的机器,设备和/或技术流程)本身: a.改变尺寸; b.改变形状 c.改变材料 d.改变温度 e.改变压力 f. 改变速度 g. 改变颜色 h.改变部件的相对位置; i. 改变部件的工作条件,使工作负载最大化。 步骤2把物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引自 第二章 第一节 循序渐进 回应 2019-10-11 06:17:24 -
吴玉昆 (https://yukunwu.wordpress.com/)
有了理想机器和技术矛盾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控制创新的过程,理想机器能确定搜寻的方向,而技术矛盾则指出必须克服的障碍。有时矛盾很聪明,就藏在问题的表述中。一个独立的矛盾不会自己消失,需要找出方法来消除它。从问题表述到答案,不可能总是一蹴而就,这需要理性的战术,朝着答案一步一步前进。创新算法(ARIZ)就是实施这些战术的一种方法。2019-10-11 06:13:02 3人喜欢
论坛 · · · · · ·
谁知道ariz-85在哪里可以看到? | 来自🖤 | 3 回应 | 2022-02-11 09:42:2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Technical Innovation Ctr (199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思维 教程 (atpeace)
- 方法论 (万籁君)
- 成为创新者:诞生伟大设计与产品的新模式 (欧阳)
- 批判思考与创新 (如山似火)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创新算法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魔王 2019-01-04 19:22:04
很多机械行业例子没认真读,看中的是启发。感谢收获。 全书需要记忆的: 从试错法到ARIZ+创造性等级 矛盾矩阵(39)+发明原理(40) ARIZ-71+案例分析(定义问题的重点) P207 TRIZ
7 有用 顾大海 2018-06-10 20:33:05
例子大多是机械领域的,通用性不强。翻译和校对略有不足,然而瑕不掩瑜,值得一看好书。
11 有用 毛颖 2016-06-03 16:46:30
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漠视挫折,高阶思维,才能战胜时间机器。钦佩死了。
0 有用 [已注销] 2014-04-11 12:01:47
很遗憾地说,这不是我想看的书。
1 有用 spark 2019-09-20 23:49:09
忽略整本书的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确实是提供了一个打破思维局限的思维模型。
0 有用 Castle-Z 2022-05-13 12:49:26
作者依托了一个高度保真的信息库。
0 有用 橘子 2022-05-10 19:31:54
有点老旧,需要类比。
0 有用 刘某 2022-05-03 11:48:26
创新主要在于思维的转变
0 有用 周洋 2022-02-26 16:38:26
内容太多了,记不住。但我大受震惊
0 有用 等候 2022-02-07 10:36:21
这是一本讲创新方法论的奇书,作者试图把创新标准化、流程化!按作者的理想是根据按部就班的创新算法就能高效解决创新问题,我还没有使用这种算法去解决实际创新问题,看完创新算法后,我相信使用创新算法可以将原本按照“试错法”3个月才能完成的创新降低到1星期,少走弯路,就是最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