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根里奇·斯拉维奇·阿奇舒勒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原作名: The Innovation Algorithm: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creativity
译者: 谭增波 / 茹海燕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245
定价: 32.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0946689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原作名: The Innovation Algorithm: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creativity
译者: 谭增波 / 茹海燕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245
定价: 32.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0946689
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被前苏联雪藏50年的技术创新专著,一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TRIZ经典之作。
根里奇·阿奇舒勒的《创新算法》是发明性问题解决理论(TRIZ)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历经20多年研究和分析的结晶。书中,阿奇舒勒详细地描述了ARIZ这个TRIZ解决问题的算法,通过ARIZ可以实现最高级别的发明创造。本书具有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令人信服的案例,许多人认为是阿奇舒勒的一部不朽巨著,是任何创造性和技术性变革的必备手册。
这本书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作家站在思想的高峰看到的壮丽景象。
目录 · · · · · ·
第1章 创新技术
第一节 大海捞针
第二节 创造性等级
第三节 创新的创新方法
第四节 通过知识而不是数量
第五节 理想机器
第六节 技术矛盾
第2章 创新的辩证法
第一节 循序渐进
第二节 逻辑、直觉和技巧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 发明家的工具
第四节 算法是如何工作的
第五节 几个练习问题
第六节 古生代的“专利品”
第七节 打破旧结构
第3章 人和算法
第一节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幻想的力量
第三节 克服障碍
第四节 创造性工作的科学结构
附录A 矛盾矩阵和40个发明原理
A1 矛盾矩阵的应用
A2 矛盾矩阵
A3 40个发明原理
附录B 技术系统进化的一般趋势
附录C 补充材料
C1 苏联的作者证书
C2 阿奇舒勒的“TRIZ大师”
C3 TRIZ咨询公司
C4 关于作者:根里奇·斯拉维奇·阿奇舒勒
C5 关于英文译者
· · · · · · (收起)
第一节 大海捞针
第二节 创造性等级
第三节 创新的创新方法
第四节 通过知识而不是数量
第五节 理想机器
第六节 技术矛盾
第2章 创新的辩证法
第一节 循序渐进
第二节 逻辑、直觉和技巧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 发明家的工具
第四节 算法是如何工作的
第五节 几个练习问题
第六节 古生代的“专利品”
第七节 打破旧结构
第3章 人和算法
第一节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幻想的力量
第三节 克服障碍
第四节 创造性工作的科学结构
附录A 矛盾矩阵和40个发明原理
A1 矛盾矩阵的应用
A2 矛盾矩阵
A3 40个发明原理
附录B 技术系统进化的一般趋势
附录C 补充材料
C1 苏联的作者证书
C2 阿奇舒勒的“TRIZ大师”
C3 TRIZ咨询公司
C4 关于作者:根里奇·斯拉维奇·阿奇舒勒
C5 关于英文译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 ARIZ - 71 ## 第一阶段 —— 选择问题 - 步骤 1 - 1 确定答案的最终目标 a. 技术目标是什么(物体必须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显不能改变的特征是什么? c. 答案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如果问题解决了,能减少哪方面成本)? d. 大概可以接受的成本是什么? e. 必须改善的主要技术或经济特特征是什么? - 步骤 1 - 2 尝试「变通方法」:假设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那么解决哪些一般性问题可以达到最终结果? - 步骤 1 - 3 初始问题或变通问题,哪一个解决起来更有意义: a. 将初始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b. 将初始问题与领先行业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c. 将变通问题与给定行业内的一个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d. 将变通问题与行业内的一个领先趋势(一个进展方向)相比; e. 将初始问题和变通问题进行对比,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研究。 - 步骤 1 - 4 确定量化特征 - 步骤 1 - 5 对这个量化特征引入时间校正 - 步骤 1 - 6 定义让发明起作用的特殊条件要求 a. 考虑制造这个产品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复杂度的可接受程度; b. 考虑将来应用的规模 ## 第二阶段 —— 精确地定义问题 - 步骤 2 - 1 用专利信息更精确地定义问题 a. 在其他专利中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接近? b. 在领先行业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与给定的问题有多相似? c. 相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 步骤 2 - 2 使用 STC 算子(S - 尺寸,T - 时间, C - 成本) a. 假定改变物体的尺寸,从给定值到零(S -> 0),这个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 2 章 ARIZ-71 -
当我们的祖先遇到一头狮子时,问题出现了:“身后是一棵大树,再远一点是座山,附近有个湖。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跑呢?”下面是他思考的路线:“跑到湖里去比较容易,但是谁知道呢,也许狮子是个游泳高手。上树怎么样?没有足够时间爬上去,而且经验告诉我,爬树不仅需要时间,还要有人推才行。剩下的就只有山了......赶快跑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创新算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创新算法"的人也喜欢 · · · · · ·
创新算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谁知道ariz-85在哪里可以看到? | 来自🖤 | 3 回应 | 2022-02-11 09:42:2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Technical Innovation Ctr (199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思维 教程 (atpeace)
- 方法论 (万籁君)
- 成为创新者:诞生伟大设计与产品的新模式 (欧阳)
- 批判思考与创新 (如山似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创新算法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简不易 2020-03-08 10:50:28
奇人奇书,堪称伟大。五十多年前对个体创新活动的”创新理解“和“算法程序“放在今天依然深刻依然实用,那些机械工程领域的案例完全可以换成今天的电子信息计算机领域,而且其思维模式是通用的,对普通人理解创造性的思维大有益处。很想多了解作者,不知是否有传记。
1 有用 Dryope 2020-12-17 20:58:58
问题出现的时候,答案早就已经有了。
3 有用 Hi 2016-09-20 23:23:46
看完我总觉得,看透一件事情本质的方法需要探索历史:探索起源问题因何而起,前人做过哪些努力。要总结大量案例。当你可以给事物分级,知道哪一级对应什么方法,你也总结出了方法论。 我们通常犯错,就是把低级的方法用在解决高级的问题上。
1 有用 spark 2019-09-20 23:49:09
忽略整本书的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确实是提供了一个打破思维局限的思维模型。
0 有用 Zoom.Quiet 2018-06-27 12:46:46
是也乎,( ̄▽ ̄) 细思恐极在怪不得前苏联在极权状态下创新活跃度并不差...比统筹学可操作性强太多...虽然是针对工业创新的研究和总结, 但是, 其过程以及指导思想, 完全可以用在其它任何领域...只是没有创新基础元素的总结和鉴定, 还是得乱
0 有用 Peter 2023-08-13 13:33:17 土耳其
机械制造版波利亚《怎样解题》,可能对特定领域有所帮助,但通用性不强
0 有用 Michael 2023-08-10 01:50:02 浙江
重塑创新观的书籍。你是想用100小时等待灵光乍现,还是用15分钟系统思考走出创新方法呢?先明确你的问题是什么,理想解是什么,分析技术矛盾,另外通过一系列的矩阵算法来给出答案。特别是最先的“你对初始问题的描述决定了后续路径”,这是核心。因为受此前的互联网小步快跑、快速迭代、ab test 的思维影响,试错法以前一直算是自己在思维上的一种懒惰,妄图用量胜找到质胜。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能一秒看透本质的人,在... 重塑创新观的书籍。你是想用100小时等待灵光乍现,还是用15分钟系统思考走出创新方法呢?先明确你的问题是什么,理想解是什么,分析技术矛盾,另外通过一系列的矩阵算法来给出答案。特别是最先的“你对初始问题的描述决定了后续路径”,这是核心。因为受此前的互联网小步快跑、快速迭代、ab test 的思维影响,试错法以前一直算是自己在思维上的一种懒惰,妄图用量胜找到质胜。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能一秒看透本质的人,在整个生命效率上会高出不少,生命质量也会提上去。大学学习的是工业设计专业,要是早20年接触,我依然记得当年年为了做个比赛,在笔记本上苦思冥想“脑暴”了非常多的想法,所以人还是要多读书,也许我会拿很多设计奖吧。人生道路上也会用到这本书的思想,因为作者本身就在大动荡年代用此方法聪明的活下来了,牛人! (展开)
0 有用 JJYJRY 2023-07-03 20:28:09 河南
好看
0 有用 漠桑 2023-05-13 22:50:18 福建
如何将其吸收,并改造成更适合自己的通用问题解决方法论,是重中之重。
0 有用 归野 2023-03-19 21:11:20 贵州
一个人创新方法论。前面章节主要讲了创新有什么作用。后面给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论。把物体拆分为多个部分、出掉无用的部分、只留重要的部分、改变形状、改变颜色、改变形态、重复叠加等。是一个可以开拓创新思维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