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國史領域内的臺港諸子 (Marcel·不廢弦歌)
- 大陆引进的台湾史著 (一瞬目光)
- 历史书(有电子版) (5810)
- 历史学研究 (与康德一起散步)
- 推荐资料室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墓葬與生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月岛 2020-01-31 10:29:49
2020.12.28 年末重读
0 有用 穆若清风 2020-02-21 21:44:07
凡生物,必有一死,这是恒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人作为自然生物之一,当然是逃脱不了这个法则的。但人与万物之别者,在于人有自发的情,有不忍的心。东汉赵咨认为正是这人情所在,才导致了墓葬这一人类特有现象的产生:“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但这只能说明生人之情是墓葬产生的伦理性诱因,墓葬从产生到发展,最终趋于成熟,完成制度化,有太多的背景和因素需要揭示和解释。 在这本书中,作者聚焦于汉朝这一... 凡生物,必有一死,这是恒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人作为自然生物之一,当然是逃脱不了这个法则的。但人与万物之别者,在于人有自发的情,有不忍的心。东汉赵咨认为正是这人情所在,才导致了墓葬这一人类特有现象的产生:“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但这只能说明生人之情是墓葬产生的伦理性诱因,墓葬从产生到发展,最终趋于成熟,完成制度化,有太多的背景和因素需要揭示和解释。 在这本书中,作者聚焦于汉朝这一中国古代墓葬发展的高峰时期,借住电脑软件的编码功能,“以考古出土之墓葬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材料”,在完成精确的数据分析和详实的文献印证之后得出以下结论:墓葬制度之发展与宗教信仰和社会变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
0 有用 木雲 2024-06-01 21:13:03 湖北
请听下回分解。
0 有用 下辈子做毛毛虫 2019-05-08 09:53:23
好书值得关注
0 有用 八重津 2019-02-12 18:42:07
总感觉有点文不对题……死后世界观就是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