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的书评 (22)

sogdiana 2009-01-13 20:15:30

她与我们“同时”同在

最近断断续续看了库切的《凶年纪事》、梁文道的《常识》和桑塔格的《同时》,都很喜欢。其中,库切书的“危言”、道长书的“窥视世界的局部角度”和桑塔格谈论911及后911世界政局和美国现实的文章,此三者在话题上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完全可以比照着来读。看看对于这个世...  (展开)
思郁 2009-02-10 02:16:46

桑塔格:世界作为她的仰慕者

黑色冷峻的封皮上,白发的桑塔格微托着下巴,凝视着远方,双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是桑塔格的随笔集《同时》的中文封面。迄今为止,这也是桑塔格论著集中唯一的一次采用了她的肖像作为封面的。借用桑塔格论摄影的话说,一张照片就是一块碎片,一次瞥视,它随时供我们回忆,“...  (展开)
Teesta 2009-03-24 23:05:09

1926

1926年,一个叫里尔克的奥地利人就要死了。对于死亡,他想过很多,也写过一些。和他同样用德语写作的海涅这样说死:死亡是凉爽的夜晚。里尔克生得晚了,他放弃了使用更坚硬直接语句的权利,他隐约地将生命描绘为演出,而死亡则是演出赞助商,以痛楚的天赐权力终结生命,或者替...  (展开)
2009-12-09 19:58:08

同情的重负

感谢桑塔格。 ------------ 这里只是一部分摘抄而已。 “美学本身是一个准道德方案。……并且我要冒昧地说,从一生深刻而漫长地接触美学所获得的智慧,是不能被任何其他种类的严肃性所复制的。实际上,关于美的各种各样的定义,其接近貌似美德的特征和貌似更充分的人性的特...  (展开)
赛宁 2009-03-01 20:13:08

“东写西读”之《同时》

苏珊•桑塔格与中国的联系,到目前为止,大约只在于两个事实,一是她的父母上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的北方从事皮草生意,二是被常年错看成《城市画报》副总编辑桑格格的化身而引起惊诧。除此之外,出于对“小众精英知识分子”的追求,以及出版商的蛊惑,桑塔格的著作,比如《...  (展开)
qingfan 2013-02-20 23:21:00

真理的对立面

节前从北京撤离那天,一大早开始下雪。前晚刚读完西格丽德·努涅斯的《永远的苏珊:回忆苏珊·桑塔格》,路上继续读《同时:随笔与演说》,《重点所在》。和早几年阅读她的格言体时,对字斟句酌和激发想法(也许是庆幸可以借鉴甚或盗用)的慨叹不同,现在更为苏珊·桑塔格的个...  (展开)
于一爽 2009-04-16 01:03:29

阅读桑塔格,预防脑残和装资

前两天在MSN上和朋友讲,苏珊•桑塔格的《同时》出了,黄灿然的翻译。后来朋友说:我刚见过她。。。我吓一大跳,无话可讲。原来,这哥们儿是把桑塔格看成桑格格啦。。。果然,误读无时无刻不在,连段位这么低的都可能有。 确实,误读无时无刻不在,尤其对桑塔格这样一个谴责...  (展开)
风中 2010-07-01 14:16:49

抄书。

“让我们从风险开始。被惩罚的风险。被孤立的风险。被打伤或杀死的风险。被鄙视的风险。 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应征士兵。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打乱队形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会招惹有着不同效忠理念的被冒犯的大多数人的不满、谴责、暴力。我们都是在公正、和平、和解等标...  (展开)
是那处 2009-02-15 17:50:50

世界作为小说

对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抽象论述,桑塔格归结为:“时间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使一切不至于同时发生……空间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使一切不至于都发生在你身上。”这就为小说的叙述提供了可能性:一切,既不至于同时发生,也不至于在同一处发生。世界充满了可能性...  (展开)
水寻安 2013-01-12 01:20:53

苏珊.桑塔格

写作时只用想象的眼睛盯着后代。 美是理想化的历史的一部分,而理想化的历史本身又是安慰的历史的一部分。 从一生深刻而漫长地接触美学所获得的智慧,是不能被任何其他种类的严肃性所复制的。 认同心目中的的这样一个时代,它具有内省的能量、热情地求知、自我牺牲的准则...  (展开)
laurel 2014-01-12 09:20:39

大家书评风范

因为自己一个在写书评,所以很留意大家的写作风范。从昆德拉到卡尔维诺再到桑塔格,我终于知道那种不动声色不掉书袋的书评才是最见功力的。这里只说桑塔格。 我一直认为书评就是一种软文,它来源于作品但又比作品更有趣。因为书评人抽取了作品中最有趣的东西呈现...  (展开)
bangma 2023-09-28 16:20:2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版

知行欢喜三同时

《同时》是《苏珊•桑塔格全集•第一辑(套装共8册):论著》的最后一部分,是遗作集。第一部分评述现代欧洲文学被忽略的杰作,《一九二六……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里尔克》是她为三位诗人书信集写的序,我读过书信集,所以特别有感应;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受我可以...  (展开)
子衿 2022-11-08 15:26:5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版

阅读同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9.11.01 采取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以睿智清醒的目光透视政治事件背后的逻辑真相并以成熟的价值观去分析、阐释、给予解决之道是撰写时评文章的精髓。 桑塔格将911与偷袭珍珠港事件作出鲜明区分,指出此次恐怖活动并非战争,美国面对的敌人不可归咎于某一个国家。要提防反恐战争...  (展开)
阿拉雷 2020-08-15 23:54:16

读书笔记1402:同时

读书笔记1402:同时 桑塔格的文集存了也不少了,今天出去在猫空读完了第一本。首先是译本,来自香港的诗人黄灿然,一开始我就感觉的他的翻译很是别扭,我怀疑他不是大陆的,一查资料,发现他原籍福建,呃,林纾的老乡难怪了。他在译后记里说,为了表达文字的原意,他选择直译,...  (展开)
老马 2013-11-28 14:48:24

桑塔格:简单背后的深刻

(选自本人博客“我的阅读我做主”: http://blog.sina.com.cn/bookscent )2009.4.23 5年前通过《书城》杂志知道了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她对看似简单的现象或事物(比如摄影)所做的深刻评论,让人眼前一亮。与许多“按需制造意见”(桑塔格语)的文化学者不同,她...  (展开)
Sophie 2011-07-13 15:03:39

Conscience

Susan Sontag is acclaimed as the conscience of American Public due to her acute criticism and unbiased judgement. At the Same Time, an anthology selected and valued by the author herself, incorporates influential book reviews, commetaries on 9.11 and addres...  (展开)
Sophie 2011-05-28 15:24:48

美国公众的良心

读桑塔格缘于好友的力荐,《同时》购入已近很久,直到最近才开始读,果然在黄灿然先生的笔下,桑塔格的犀利笔触和智慧跃然纸上,令我为之叹服。 Susan Sontag is acclaimed as "the conscience of the American Public" due to her acute criticism and unbiased jud...  (展开)
湖水 2010-09-02 22:31:56

翻译很好

第一次看桑塔格的书,非常喜欢。只是现在她的书好像不怎么好买?连万圣和孔夫子也不全,不知道为什么? 黄灿然的翻译太好了,特别是他写的译后记让人印象很深, 不由的希望现在的译者都能有这样的见识和追求。 借的看了一遍,决定自己也要买一本。值得多看几遍。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同时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