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塞满了,我们还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闻,美如何进来呢?”作者在这里想给青年艺术家传达的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严肃的训练,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作者重视的是“感官”,是打开视觉,开启听觉,是用全身心去感觉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色彩,是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先为自己准备丰富的人的感觉。作者指出,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将自己置于安逸、固定的生活环境,他必须不断地“出走”,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活泼、健康而年轻的生命力,才能领路创造的愉悦,感受到真正的美。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的创作者
· · · · · ·
-
蒋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蒋勋,美学家、画家、作家。1947年生,福建长乐人。毕业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和艺术研究所,后留学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台湾联合文学社社长。绘画作品以花卉、水景画为主。著作颇丰,艺术研究类有《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艺术概论》、《美的沉思》、《破解米开朗基罗》、《天地有大美》等,敖文有“岛屿独自》等,诗作有《少年中国》、《母亲》、《多情应笑我》、《祝福》等,小说有《情不自禁》、《因为孤独的缘故》、《秘密假期》等。
目录 · · · · · ·
第一封信 南方的海 1
第二封信 故乡与童年的气味 14
第三封信 空 27
第四封信 La vie est d’ailleurs 41
第五封信 Andrei Rublev 55
第六封信 苦 68
· · · · · · (更多)
第二封信 故乡与童年的气味 14
第三封信 空 27
第四封信 La vie est d’ailleurs 41
第五封信 Andrei Rublev 55
第六封信 苦 68
· · · · · · (更多)
第一封信 南方的海 1
第二封信 故乡与童年的气味 14
第三封信 空 27
第四封信 La vie est d’ailleurs 41
第五封信 Andrei Rublev 55
第六封信 苦 68
第七封信 童年的声音 83
第八封信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96
第九封信 山色有无中 109
第十封信 烛光 122
· · · · · · (收起)
第二封信 故乡与童年的气味 14
第三封信 空 27
第四封信 La vie est d’ailleurs 41
第五封信 Andrei Rublev 55
第六封信 苦 68
第七封信 童年的声音 83
第八封信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96
第九封信 山色有无中 109
第十封信 烛光 12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一些记忆,不那么具体,好像是一种气味,我可以闭着眼睛,完全放心,相信母亲这么近,我被一种难以形容的气味包围着,是母亲身体的气味。 丫民,是不是我们的视觉用的太多了,总是用眼睛看,遗忘了,也忽略了视觉之前,许多更原始的感官。 我去过印度的野鹿苑,佛陀第一次说法的城市,靠近恒河,我走道河边,路的两边,有些微火光,我走进看,是构木成床架,燃烧尸体。尸体四周,不满供奉的香花。木柴噼噼啪啪,火光跳跃,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气味,肉体腐烂的气味,油脂燃烧的气味,花的浓郁的天象,混杂着毛发皮肤的焦枯的气味。 我闭着眼睛,静静站立,丫民,我觉得第一次嗅到生死的气味,这么真实,所有生存过的欲望,变成花香,柴火的干裂,肉体里的油脂,毛发,皮肤,随着火光,化成烟灰,多么复杂的气味啊! 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 -
我相信,许多极纤细的嗅觉或触觉的记忆,的确是极隐私的部分,存留在记忆里,是最私密而珍贵的感官经验,不能也不应该随便与他人分享。 嗅觉像是一种注定的遗憾,它在现实里,都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记忆里。 但是,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 那么,艺术创作的美,是否更多来自遗憾?来自生命里不能长久存在,却在心灵记忆里永不消失的一种坚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的人也喜欢 · · · · · ·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3 条 )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总结、书摘和感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感官的探索: 视觉是通向理性的窗口吗?关闭了视觉这一扇窗,我们就可以找回潜藏的原始官能。 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吧。 单纯的照片常常是没有气味的,但是,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徒具形式,很难有深刻的印象。 绘画并不只是... (展开)> 更多书评 5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8.2分 282人读过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8.5分 158人读过
-
聯經 (2004)8.1分 2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散文/随笔/杂文】 (爱玛·包法利)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一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南方周末实习生参考书目 (苏更生)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一些有点创意或有点味道的图书封面 (丁小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捏七 2012-05-20 18:26:09
很感性的文章
25 有用 韵外之致 2014-09-16 12:13:57
本书标题应改为《给鲜肉小基友的情书》 好温柔好温柔 好细腻好细腻
1 有用 NFUzyz 2013-10-29 07:02:48
艺术家可以没有国籍但是不能没有故乡。
11 有用 Sophie bian 2011-07-29 00:30:54
今年读过最推荐的书之第二本,依然还是蒋勋写的。我完全不认为这只是给青年艺术家的信,这应该是给所有人的信。平实的文字描述,去除浮躁和表面的“表演”,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能褪去那些而真正静心体味身边的触觉、味觉和听觉带来的思考。“形而上为之道,形而下为之器”,生命的领悟和修行需要“空”,需要“弃”。
3 有用 Sunrise 2010-09-05 10:49:18
非常喜欢蒋勋先生,读这本书时都能听到他温柔的声音。打开感官的世界,美学的范畴大为扩展。 另外,我真的很喜欢给青年XXX的XX封信系列啊。这是受谁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