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 重文研究》以大徐本《说文》正篆后所附录的音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为研究范围。这部分字具有以下特征:在《说文》其一部所聚合的字结束时,用“重多少”的方式进行表述,也就是清人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所批称的“同部重文”中类聚在一起而明注为重文者。至于异部重文、形体重迭者、同音通借、义通换用等文字现象不属于《 重文研究》的研究范围。
对于重文在《说文》内部(共时),以及与魏晋石刻文字和《玉篇》留存的《说文》重文(历时)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的来说做的工作是很宏观的,尤其重文系统十分复杂,其中可展开的地方太多,但作者把握的尚可。由于古文字更加接近字源,也更难释读,所以文字学研究更关注的还是先秦文字,对于隶变之后的文字往往也是更关注疑难字的辨认。然而,同时作为汉字的两个重要阶段,二者无疑是不可偏废的。从重文和正篆的对比中下溯至中古及以... 对于重文在《说文》内部(共时),以及与魏晋石刻文字和《玉篇》留存的《说文》重文(历时)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的来说做的工作是很宏观的,尤其重文系统十分复杂,其中可展开的地方太多,但作者把握的尚可。由于古文字更加接近字源,也更难释读,所以文字学研究更关注的还是先秦文字,对于隶变之后的文字往往也是更关注疑难字的辨认。然而,同时作为汉字的两个重要阶段,二者无疑是不可偏废的。从重文和正篆的对比中下溯至中古及以后的写本文字,或许可以一窥近代汉字的系统性和层级性何在。 (展开)
> 2人在读
> 5人读过
> 14人想读
订阅关于《说文》重文研究(精装)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別畫秋山 2023-11-05 11:56:58 湖北
对于重文在《说文》内部(共时),以及与魏晋石刻文字和《玉篇》留存的《说文》重文(历时)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的来说做的工作是很宏观的,尤其重文系统十分复杂,其中可展开的地方太多,但作者把握的尚可。由于古文字更加接近字源,也更难释读,所以文字学研究更关注的还是先秦文字,对于隶变之后的文字往往也是更关注疑难字的辨认。然而,同时作为汉字的两个重要阶段,二者无疑是不可偏废的。从重文和正篆的对比中下溯至中古及以... 对于重文在《说文》内部(共时),以及与魏晋石刻文字和《玉篇》留存的《说文》重文(历时)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的来说做的工作是很宏观的,尤其重文系统十分复杂,其中可展开的地方太多,但作者把握的尚可。由于古文字更加接近字源,也更难释读,所以文字学研究更关注的还是先秦文字,对于隶变之后的文字往往也是更关注疑难字的辨认。然而,同时作为汉字的两个重要阶段,二者无疑是不可偏废的。从重文和正篆的对比中下溯至中古及以后的写本文字,或许可以一窥近代汉字的系统性和层级性何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