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婦人王氏之死》在類別上可以歸到地方社會這一項,但在風格與取徑上卻與其他的研究大不相同。史景遷一向偏重在文學性的故事,但透過有別於一般歷史論著的敘述技巧,和學術涵養所訓練的敏銳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後,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時空和人物的生命。
史景遷依據《郯城縣志》和其他幾個地方的方志、郯城縣官黃六鴻的《福惠全書》、小說《聊齋誌異》等,意外發現在中國明末清初的山東省郯城縣,曾發生一名婦人王氏的死亡案件,進而引發了他對這個在中國邊緣,在歷史上微不足道的小城的研究興趣:郯城在屬於它的時空背景下有著什麼樣的風貌?
因此通過本書,史景遷為讀者建構清初山東地方民眾的心靈圖像,還原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
史景遷使用的資料,看似簡單、平常,但透過他獨特的敘事與文字,郯城這個三百多年前,在中國北方的一所窮苦的聚落,卻以那麼鮮明的形象,逼近讀者眼前,久久揮拭不去。1...
《婦人王氏之死》在類別上可以歸到地方社會這一項,但在風格與取徑上卻與其他的研究大不相同。史景遷一向偏重在文學性的故事,但透過有別於一般歷史論著的敘述技巧,和學術涵養所訓練的敏銳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後,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時空和人物的生命。
史景遷依據《郯城縣志》和其他幾個地方的方志、郯城縣官黃六鴻的《福惠全書》、小說《聊齋誌異》等,意外發現在中國明末清初的山東省郯城縣,曾發生一名婦人王氏的死亡案件,進而引發了他對這個在中國邊緣,在歷史上微不足道的小城的研究興趣:郯城在屬於它的時空背景下有著什麼樣的風貌?
因此通過本書,史景遷為讀者建構清初山東地方民眾的心靈圖像,還原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
史景遷使用的資料,看似簡單、平常,但透過他獨特的敘事與文字,郯城這個三百多年前,在中國北方的一所窮苦的聚落,卻以那麼鮮明的形象,逼近讀者眼前,久久揮拭不去。1668年的那場地震,如何極具象徵性的將我們帶進郯城的歷史。透過史景遷的文字敘述,呈現一幅幅鮮明的圖像和具體的描述,讀者才真正進入曾經靠抽象的概念徘徊在其外的鄉村世界,真正走進這些人的生活和他們的苦難與夢幻之中。從一個老百姓婦人王氏的短暫一生,後世的讀者將可看到這塊土地上的一切不幸與喧擾。
《婦人王氏之死》為史景遷最受歡迎的著作之一。全書抽絲剝繭,解剖市井風俗,分析法律訟事,在在引人入勝。而史景遷自有情觀點,探討女性情欲及想像世界,波瀾起伏,尤其驚心動魄。本書在社會史、法律史、敘述史,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面,均具有示範意義。
婦人王氏之死的创作者
· · · · · ·
-
史景迁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中国人对国史和县史的撰写至为周备,地方记录却多半未见保存。我们通常找不到验尸官验尸、行会交易、严密的土地租赁记录,或教区出生、婚姻、死亡记录之类的资料——而正是这些资料,使我们能对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历史,作极其周密细致的解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页 -
在1630年代,有更多郯城人死亡,他们死于饥饿、盗贼或疾病。1640年代,新一波的灾难循环开始。1640年,大群蝗虫飞进郯城,继一整个夏天的干旱之后,摧毁小麦收成所留下的所有残余,并在麦田上产卵。[7]当人们封锁门窗,试图把蝗虫隔绝在外时,它们却依附在房子的墙上,并且蠕动进入人们的衣服中。它们爬下烟囱,用躯体的重量压熄炉火。那年冬天的饥荒延续到第二年春天,当地农民试着找出适当的字眼来形容这场饥荒——他们用谚语的格式将绝望合理化:“兄食其弟,夫食其妻,辄相谓曰:与其为人食,不如吾自食,稍延旦夕之命。”或者:“与其父子兄弟夫妻俱毙,不如食父食兄食夫,自延其命也天理。”《县志》上写道:在乡下,连最亲近的朋友也不敢再一起走进田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9 第一章 观察者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婦人王氏之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民國的痛苦 7.0
-
- 萌在他乡:米勒中国演讲集 8.1
-
- 北宋的改革与变法 8.9
-
- 真理的社会史 7.7
-
- 西方青年史(上下卷) 7.6
-
- 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 7.7
-
- 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一) 9.4
-
- 中古时期社邑研究 7.6
-
- 语言的轻声细语 9.0
-
- 蒙田的政治学 8.6
婦人王氏之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9 条 )




从此开始,历史关注普通人 | 史景迁《王氏之死》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7.5分 6731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1998)7.5分 109人读过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7.6分 2194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24)7.7分 126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婦人王氏之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马 2023-06-25 23:57:03 中国香港
2023.06.25 在湾仔图书馆借的📖,感觉比较有意思的是和《聊斋志异》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对一座未出名人大事的普通小城的周密脚注,几百年前的郯城真是苦。可能是因为标题让我以为全书会以王氏之死展开,没想到仅是最后两节的故事,难免有些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
0 有用 Joseph.C 2011-05-14 22:47:43
故事的主线很文学,其史学功底体现在细节之处,如税赋、律法等方面。
0 有用 小綿貓HD 2011-10-04 13:39:24
HOHO
0 有用 北有汪洋 2023-03-05 22:18:54 福建
材料运用功力了得。
0 有用 油头虚翁 2019-12-19 19:28:59
书名稀松平常但是足够吸引我,可是读完觉得文不对题,感觉是一本关于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名著导读,或者说是对明末清初山东地方社会的民族志叙述——以山东郯城为例。史景迁希望运用三本体例迥异的文献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这种构思和做法特别牛,但碎片化的叙述实在提不起阅读兴趣。自认为不如《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和《雍正王朝与大义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