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问中医几度秋凉》是一个中医世家“叛逆者”的自述!继刘力红《思考中医》之后又一部思考中医、感悟人生难得的佳作!《问中医几度秋凉》从回忆母亲中医治病开始,一路写来,有中医的神奇、有中医的道理、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生的智慧、有豁达的胸襟、有现代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艾宁,原名梁爱宁,女,汉族,1958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母亲是中医,父亲任教于齐齐哈尔大学。7岁上小学;12岁随父下乡插队;17岁进工厂学徒,做铣工;21岁考入哈师大中文系;25岁毕业任中学教师,后任成人教育教师,先后在教师进修学校和电大教课;32岁调到妇联,从事维护妇女权益工作;35岁调到企业任经营厂长(26岁起做兼职律师10年);37岁考入检察院任检察官;46岁时女儿考入中医药大学;47岁上网在论坛写杂文;49岁写记叙母亲行医和女儿学医经历的网络纪实文章《问中医几度秋凉》。
目录 · · · · · ·
母亲是个中医
母亲就讲“拎着三根手指走天下”
母亲教人把早产儿放在贴近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跟袋鼠似的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从母亲的行医方式上,我不仅看到了她师傅的影子,还隐约看到了那条千百年来中医人走过的道路
母亲给一个女人诊过脉后并不开药,只聊天
· · · · · · (更多)
母亲就讲“拎着三根手指走天下”
母亲教人把早产儿放在贴近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跟袋鼠似的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从母亲的行医方式上,我不仅看到了她师傅的影子,还隐约看到了那条千百年来中医人走过的道路
母亲给一个女人诊过脉后并不开药,只聊天
· · · · · · (更多)
母亲是个中医
母亲就讲“拎着三根手指走天下”
母亲教人把早产儿放在贴近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跟袋鼠似的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从母亲的行医方式上,我不仅看到了她师傅的影子,还隐约看到了那条千百年来中医人走过的道路
母亲给一个女人诊过脉后并不开药,只聊天
母亲对自己没有十二分把握的病轻易不给治,不把病耽误在自己手里
我母亲可真够听话的,就这么让师傅安安静静地饿死了
姑娘誓死要嫁他,把个爹妈气得要死,大家暴打了这男人一顿
身体健壮的运动员也会突发心脏病猝死,而有心脏病的老太太却可能长寿
母亲一脸茫然,她反复自言自语:“这糟粕不是糟粕?”母亲给人治病常往里搭钱搭药母亲治病用药如金
这次治病,母亲把压箱底的药都拿了出来,还用了一些“霸气”药,所以效果显著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健脾胃的方子就能起死回生,救人一命
医生说就和天上掉下块陨石砸到你头上一样
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给中国女孩身体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女儿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只填报了中医院校
女儿的师傅诊脉很有意思。他给人摸脉,把在一旁看的我给逗乐了
中医就是在过穷日子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医学
人们发现自己拥有的仅仅是幸福的理由,而不是幸福本身
她拿起美国人写的书,说要科学育儿
即便是在B超上清楚看到肿瘤了,也先不做切割之想
师傅说女儿入门快是源于女儿心灵的纯净,没有受到现代科学的污染
我认为古人创造中医理论不是什么神奇的事而是生活自然
他掌握的样本越多,就越能把握住物候,越能知道这一时的“病”
保护我们的外在身体并使我们的身体与之节律一致才是人类的明智做法
不能因为西方科学文明开创了现代文明就砍断中国文化这个“不周山”
我到医生办公室说:“你们怎么让病人看门,还让他穿白大褂?”
母亲不大惊小怪地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影响到我
她最有得抑郁症的条件,事实上,她的病友中就不乏跳楼者
母亲诊所中的温情脉脉与医院的冷酷总是不自觉地在我心中做着对比
这是捍卫头脑领地,不做精神殖民地的斗争
面对这棵死去的植物,我久久伫立,心中百感交集
我们是不是应该选一个中国式的奥运口号,提出属于我们东方人的观念呢
在危急时刻,有时有技术比没技术糟糕
中医消亡之日就是人类完成机器人转变之时
乳房如今不是给婴儿准备的,而是给婴儿的爸爸留着的
用脑去接受西医,用心去接受中医
中医看病,有点治病治不了命的漠然态度
传染病来时,母亲给我吃一匙紫河车,我就躲过传染病了
父亲批评母亲的一大缺点就是做事不长脑袋而凭感觉
母亲在世时,每个季节重点吃些什么,都是有说法的
我觉得我的病很具观赏价值,我还是留着不给医生看的好
我问:“这么说,这甘草有点像我?在不同的群体中所起作用不同?”
正因为中医有理论,所以他才能在用药时是医,不用药时也是医
当把发烧视为火时,不同的药对付火的方式不一样
有时把自己交给命运并不是消极行为
让女儿这么一说,我又坦然接受
我的“爪子”变回了“玉手”
所以,这一纸检讨书就是泻肝火的药方
他从耳针疗法和草药治病入手,鼓励两名女青年担当赤脚医生
女儿的话给我指明了一个前途——做一个宠物
当中国人就是活在相声里,太有意思了
看来,无法解释,说不清楚是西医也存在的问题
我就奇了怪了,这高血压比传染病扩散得都快?
西方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家就是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的一生,既无社会经验,又不懂社会规则……但她却生活得从容不迫、舒展大方
能研究明白中医如何害人都能是个好中医
历史经常做出弃珠宝而留窝头的选择,这是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的
我对年轻人说,如果真的想向西方学习,首先应该从吃饭学起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医学理论,他便死而无憾。可中医却让他生而有惑
一直这样猜解下去,源源不断,永生不灭,这个字再不是简单的一个字
谋划医改的人如果能参考办鸡场模式,那么中医的存在价值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监狱的奖励机制让他找到了与贪污受贿一样直接的快乐
如果这瘾是先天的,是人自身的一部分,禁烟、戒酒又怎么会成功?
中医关于命、气血、精神等理论或许可以解答我对霍金这样人的生存疑问
对舅舅来说,干中医是参加工作,工作才是他的衣食之源
我觉得这个把西医比作飞机,把中医比作火车的比喻很有智慧
这下可糟了,全城的孩子就传染你们三个,这可如何是好?
这一点点不确定正是百分之一的希望,是四两拨千斤的支点
他说,你不知道,我在住院期间看到很多被配偶抛弃的病人
一位网友来信说人参不是不可以大量服用的,他就敢把人参当萝卜吃
她说:“摊上你这么个明白事理的妈妈真是件可悲的事……”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正是“道”与“理”的关系
· · · · · · (收起)
母亲就讲“拎着三根手指走天下”
母亲教人把早产儿放在贴近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跟袋鼠似的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从母亲的行医方式上,我不仅看到了她师傅的影子,还隐约看到了那条千百年来中医人走过的道路
母亲给一个女人诊过脉后并不开药,只聊天
母亲对自己没有十二分把握的病轻易不给治,不把病耽误在自己手里
我母亲可真够听话的,就这么让师傅安安静静地饿死了
姑娘誓死要嫁他,把个爹妈气得要死,大家暴打了这男人一顿
身体健壮的运动员也会突发心脏病猝死,而有心脏病的老太太却可能长寿
母亲一脸茫然,她反复自言自语:“这糟粕不是糟粕?”母亲给人治病常往里搭钱搭药母亲治病用药如金
这次治病,母亲把压箱底的药都拿了出来,还用了一些“霸气”药,所以效果显著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健脾胃的方子就能起死回生,救人一命
医生说就和天上掉下块陨石砸到你头上一样
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给中国女孩身体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女儿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只填报了中医院校
女儿的师傅诊脉很有意思。他给人摸脉,把在一旁看的我给逗乐了
中医就是在过穷日子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医学
人们发现自己拥有的仅仅是幸福的理由,而不是幸福本身
她拿起美国人写的书,说要科学育儿
即便是在B超上清楚看到肿瘤了,也先不做切割之想
师傅说女儿入门快是源于女儿心灵的纯净,没有受到现代科学的污染
我认为古人创造中医理论不是什么神奇的事而是生活自然
他掌握的样本越多,就越能把握住物候,越能知道这一时的“病”
保护我们的外在身体并使我们的身体与之节律一致才是人类的明智做法
不能因为西方科学文明开创了现代文明就砍断中国文化这个“不周山”
我到医生办公室说:“你们怎么让病人看门,还让他穿白大褂?”
母亲不大惊小怪地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影响到我
她最有得抑郁症的条件,事实上,她的病友中就不乏跳楼者
母亲诊所中的温情脉脉与医院的冷酷总是不自觉地在我心中做着对比
这是捍卫头脑领地,不做精神殖民地的斗争
面对这棵死去的植物,我久久伫立,心中百感交集
我们是不是应该选一个中国式的奥运口号,提出属于我们东方人的观念呢
在危急时刻,有时有技术比没技术糟糕
中医消亡之日就是人类完成机器人转变之时
乳房如今不是给婴儿准备的,而是给婴儿的爸爸留着的
用脑去接受西医,用心去接受中医
中医看病,有点治病治不了命的漠然态度
传染病来时,母亲给我吃一匙紫河车,我就躲过传染病了
父亲批评母亲的一大缺点就是做事不长脑袋而凭感觉
母亲在世时,每个季节重点吃些什么,都是有说法的
我觉得我的病很具观赏价值,我还是留着不给医生看的好
我问:“这么说,这甘草有点像我?在不同的群体中所起作用不同?”
正因为中医有理论,所以他才能在用药时是医,不用药时也是医
当把发烧视为火时,不同的药对付火的方式不一样
有时把自己交给命运并不是消极行为
让女儿这么一说,我又坦然接受
我的“爪子”变回了“玉手”
所以,这一纸检讨书就是泻肝火的药方
他从耳针疗法和草药治病入手,鼓励两名女青年担当赤脚医生
女儿的话给我指明了一个前途——做一个宠物
当中国人就是活在相声里,太有意思了
看来,无法解释,说不清楚是西医也存在的问题
我就奇了怪了,这高血压比传染病扩散得都快?
西方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家就是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的一生,既无社会经验,又不懂社会规则……但她却生活得从容不迫、舒展大方
能研究明白中医如何害人都能是个好中医
历史经常做出弃珠宝而留窝头的选择,这是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的
我对年轻人说,如果真的想向西方学习,首先应该从吃饭学起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医学理论,他便死而无憾。可中医却让他生而有惑
一直这样猜解下去,源源不断,永生不灭,这个字再不是简单的一个字
谋划医改的人如果能参考办鸡场模式,那么中医的存在价值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监狱的奖励机制让他找到了与贪污受贿一样直接的快乐
如果这瘾是先天的,是人自身的一部分,禁烟、戒酒又怎么会成功?
中医关于命、气血、精神等理论或许可以解答我对霍金这样人的生存疑问
对舅舅来说,干中医是参加工作,工作才是他的衣食之源
我觉得这个把西医比作飞机,把中医比作火车的比喻很有智慧
这下可糟了,全城的孩子就传染你们三个,这可如何是好?
这一点点不确定正是百分之一的希望,是四两拨千斤的支点
他说,你不知道,我在住院期间看到很多被配偶抛弃的病人
一位网友来信说人参不是不可以大量服用的,他就敢把人参当萝卜吃
她说:“摊上你这么个明白事理的妈妈真是件可悲的事……”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正是“道”与“理”的关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想,阴阳五行是古人在没有探测手段时所做的无奈的比拟方法,朴素就是简单的尊称,现代科学一定能提供出比阴阳五行更好的理论。 自从西医东进后,中国就与别国不同,有了治病上的中西医选择,又有了医疗事故一说。由于追究医疗责任的标准是西医的,中医的理论与西医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为了自保,中医通常会先让西医下“死马”鉴定,然后再“死马当活马”治。如今人们在攻击中医时说中医不能治急症、重症,因此不是主流医学。这种观点我不认同,这是拿结果当原因说。如果中医院每天都像西医院死那么多人,死亡证明怎么写?医疗官司怎么打?西医居医界领导地位,我的工作经验是遇事先用领导说的办法,等领导的办法不好使而他再拿不出办法时我再悄悄地用我的办法。如果你批评我为什么不在领导拿出办法之前用我的办法,结论是我无能,我会认为你是从外星球来的。 人类面对死亡已几百万年了,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恐惧、拒绝。是西医给予人可以不断延长寿命的感觉所致,还是科学给予人可以不断战胜病魔的信心使然?还是医生冷静到近于冷酷的态度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西方接受科学,也接受上帝,这使他们避免了“死到临头便发狂”。但在中国,科学的唯物主义彻底到信上帝是傻瓜的同义词。人们除了自己的生命外认为什么都是不真实的,于是,走向极端自私,走到了唯物的反面。人的设计似乎不太适合直面科学,在人和科学之间如果没有上帝参与,也需要一种文化呵护人类软着陆,就这么直接地把人类摔给死亡不行。 现有的理论给心脏所下的定义还是为时过早,在医学上,实践常常走在理论前面。 人体可以与病共生,可以带病存活。由于个体差异,人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健康标准,如按五行把人的体质归类,那么将金性体质人的健康移到木性体质人身上就是病了。 我所看到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大多不肯将生活节律调适得与心脏匹配, 这种介入治疗一旦用上,就别指望人体的自然恢复功能再帮上什么忙了。 ...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药是帮一下忙,但不是代替,也不要帮 完不走跟着添乱,把正气扶起来了,一切自然就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根本不给自己感觉、体验、了解、适应自己生命的机会,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由他们去决定如何处置。我们在体验生命上有许多方面已经不到位了,我们拥有的是七零八碎不完整的生命。 现代人给自己生命交待的是许多理由,可这些应该使我们幸福的理由,是搪塞不了生命本身的。现代人的忧郁、焦虑、强迫、空虚、失落,不仅仅是不良情绪反映,而是真正的生命欠缺。 人生如同植物是随同季节展开生长阶段的,人生阶段不可以用思想去走, 而是要置身其中。身在其中,可以自明。这就是生命在思想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想不 明白问题时,人要行动,做,可以带动思想。拒绝生长不可能得到自然逻辑的认可。 许多人不适应婚 姻,便是生活在“幸福”中也出现许多精神症状。当事人自己找了很多的幸福的理由,试图 用理性说服自已,可身体和情绪不听从这些理由,于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就产生了,当人不在福中时,还以为福就是幸福,可真在所谓的幸福之中时,就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仅仅是幸福的理由,而不是幸福本身。西方文化就总是在我们想在幸福时给我们幸福的理由,想要音乐时给我们琴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问中医几度秋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问中医几度秋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7 条 )

问中医几度秋凉 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前并没有这么多过敏症患者,同富贵病一样,过敏症也是当今的流行病,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病,是现在人太讲卫生,在单一的室内环境中呆的太久的结果。 因为那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人的眼睛是横目,只能见到空间而见不到时间。所以三星堆人用柱形的眼睛告诫人们要用历史的眼睛看... (展开)> 更多书评 57篇
论坛 · · · · · ·
除了这本书以外,有没有类似的中医书籍,求推荐。 | 来自迷失地带 | 1 回应 | 2017-11-27 18:30:09 |
因为想要健康养颜才看这本书的 | 来自天妹 | 2013-12-12 16:41:10 | |
问中医几度秋凉 中国思维艾宁女士 | 来自钦德(嘉海) | 5 回应 | 2013-09-29 00:11:02 |
再看此书 | 来自用户5875882195 | 2 回应 | 2013-09-28 23:52:45 |
網絡版有網絡版的好處 | 来自獨行的土龍 | 5 回应 | 2012-05-11 23:17:29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豆瓣高分养生书 (桃叶唤渡)
- 豆瓣人多·势众·好评图书_1 (安地)
- 读过的书 做一个有灵魂的明媚女子 (辰夕少女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问中医几度秋凉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noname 2014-05-08 08:38:56
3.5星。前半段关于中医的认知感悟颇有深意,但后半段就陷入杂乱无章。但通篇看下来叙述线索有点乱,指哪打哪,不过还是能从中提取不少值得咀嚼深思的段落。但我始终对中医抱着观望的想法,可信但不尽信。 http://www.douban.com/people/zishuzishu/status/1192787294/
2 有用 小熊猫7号 2016-05-14 13:35:49
借中医也论人生
1 有用 ___的云中鸟 2013-10-14 19:05:32
暂列年度最佳~
0 有用 靜 2009-10-04 06:16:48
http://bbs.etiandi.com/thread-26-1-1.html
4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9-07-27 15:41:54
虽说是中医世家,但是作者本身并未学医,而是讲述了母亲和女儿学医治人的故事。前半部分好看到连我都想学中医了(我都把家里五六本中医入门教程找了出来,还准备买一套黄帝内经来着的)。而后半部分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不知所云。连游泳和吃包子也写了进来。也罢。
0 有用 Naomi 2023-03-05 14:55:37 湖北
人们发现自己拥有的仅仅是幸福的理由,而不是幸福本身。
0 有用 五更晨歌 2023-02-26 17:33:53 北京
很多观点中肯,符合自然。
0 有用 逍遥针劳 2023-01-13 22:11:06 内蒙古
想再读一遍,个人情况
0 有用 江湖骗 2023-01-12 12:18:04 辽宁
看到中间部分开始眉头紧锁
0 有用 Meridian 2022-12-31 18:45:44 湖北
以作者为联结,回忆母亲那个年代乡间行医以及出生在当代的女儿学习中医的故事,除了中医,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思考,非常精彩。估计是帖子贴上去,连贯性不强,但瑕不掩瑜。算是看的第一部正儿八经的中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