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兰德镜子 短评

热门 最新
  • 315 朱岳 2019-08-07 10:37:17

    我一直觉得我们内地小说写作者最需要的是把自己从周围环境家长里短社会新闻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让想象力大胆一点,狂暴一点,同时语言和结构更精致巧妙一些,所以很高兴读到并参与编辑这本书。我们可以选择,还可以有另一种可能,真的。

  • 178 Zucchini 2019-12-01 21:50:17

    华丽但空洞,结构上用了太多力气,但也不过就是如今已经常见的嵌套同心圆。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基本的叙事性真是硬伤, 模仿翻译腔的语言风格过于刻意,很不愉悦的阅读体验。 一种装腔作势和故作聪明的气息让我不舒服,尤其来自文中散见的(叙事之外的随性)「议论」,即作者自以为的「金句」。 我可以很勉强地认可它是文学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营销文案里的「海外汉语写作」),但我绝对不认可这是一本好书。 作者在采访中说,它写作本书时不写不能翻译成西文的句子,是啊,有如此明确的造句「目的」而写成的东西,必定不会是文学的自然阐发。技巧先行,无异于公然背弃文学本质。 不是小众就是好的,不是另类就可以标榜先锋,不是塞满了知识点就叫做百科全书。你首先得是一本好书,再来歆享读者的赞誉和批评家的解构。 #宁可没看过的书#又添一本。

  • 81 Schu 2019-08-07 22:22:24

    给dome老师打call: 三天看完了《佛兰德镜子》,喜欢里面所有关于神秘交汇发生的瞬间的描述。DOME的文字不止美,难得的是有力量。如果没有对某种理念的坚定且温情的信,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看完想起刘野那幅看画的小女孩,有着同样无限回环的结构,画外仍然是无数画框。人无法注视一而只能看到一的影像,其引发的反转观照必然是感性杂多,所以才有了这许多不同时空中的形象,古罗马的教士、16世纪的宗教裁判官、"异教徒"、忧郁的画家、发疯的公主……但作者早已借着胡安的口说了:"就像回到在大学研读古卷的日子。仿佛昨天读过什么,今天就在经历什么。我们回到了古罗马时代!"所谓的杂多和差异的根源在于某个同一的理念。无数的镜子,围着同一个实体。

  • 62 黎幺 2019-08-07 11:29:45

    同心圆的结构,轮舞式的推进,作者精研圣徒文学,语言充满灵性,这是一部奇妙的作品,而且出现在中文世界里显得尤为特殊。我深信这部精彩的作品既能赢得文学读者的认同,也能吸引更多过去并不关注文学的读者来真正认识文学。

  • 48 momo 2019-08-14 01:29:56

    太好读了ba,是真正回归故事本身趣味那种好看,忍不住一直看下去,手不释卷,像回到了大学通宵看小说的日子,很快乐。故事充满灵性且美,可以腐但和耽美没什么关系,爱和友谊贯穿始终,让人觉得温柔,有超越性的力量。是激发人内心善意的小说,看完总想起那颗「无处安放的心」,手捧着心穿越迷雾祷告的小修士形象一直在眼前徘徊……

  • 37 夜的蘑菇🍄 2019-09-03 19:35:50

    故事嵌套故事,同心圆的讲述结构很有新意,但是故事本身没能撑起这样宏大的叙事,所有的神秘情节设置只有开始,可惜最后都归为了寻常,当你试图向神秘瞬间前进,同时也立刻被平庸的情节折返,对于“外文翻译式”的语言风格全程阅读不适,中文的语境丢失,只有刻意的模仿,虽然也达到工整的程度,但完全感受不到语言的精妙,那颗无处安放的心,终究是没有托付给对的人。

  • 39 ༼·⍨༽ 2019-11-15 15:26:01

    装腔作势的修辞和优柔造作的故事。这样唯一恰好能做到的是修辞和主题搭上调了。应了桑塔格说的,这不是风格,而是风格化,它们的差别和意志与任性的差别一样。 作者放大了他的兴趣,但是他的感受只有那么一点点……

  • 29 Blavatsky 2019-08-20 00:10:58

    15年的陪伴,dome的写作就是光,镜子和希望。

  • 21 不流ᝰ 2019-10-09 22:18:51

    低于预期,也不能与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相提并论,因为后者除了语言,还有对语言合适的安置——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安置。《弗兰德镜子》的结构精致但不算巧妙,故事的结构并不能只依傍设计,更需要通过语言去榫接,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看上去的“美”,但总体来说,缺乏足够的想象力让它美得有光晕,那么多人物的言语黏腻成一个调子,是不可信的。语言应该不止属于叙述者,也应属于被叙述者,所以它整个看上去华美但没有力量、也没有想象力。以及,在故事和语言之间,你不管如何选择,它们都不太可能成为一篇小说的全部,因为它们只是一篇小说的元素——小说的构成,并不是“分形/堆积”的,而是“建筑/榫接”的。但还是选择打四星,因为它总体虽然枯燥但还算在风格上颇为完整,不至于三星那么不堪。

  • 29 庄晓渊 2019-10-30 00:48:04

    以后要少读或者不读活人写的小说。

  • 18 乐纸人 2019-08-07 13:15:44

    ★★★★★作者的神学、历史、文学功底俱佳,小说似是其研究领域的延伸:深耕于此,游刃有余。虽用中文写就,却有着外国文学的质感,拓展了汉语写作的边界。除主体《佛兰德镜子》外,还追加了此前个志未曾收录的《仿虚史》。封面和内页的插图,也是作者亲手绘制。

  • 24 兰若生春夏 2019-09-08 23:42:11

    读完不知所谓,都说意识流多么玄奥细腻,也不是人人都能写好的,看不出哪里极具名著气息。

  • 18 后浪 2019-08-22 17:48:53

    中文作为语言的容量,或许可以超越地域的边界。dome(胡葳)曾求学巴黎,在索邦大学获比较文学的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中世纪圣徒文学与神秘主义。在地性的浸泡加上海外留学的经历,使她对于中文有不同寻常的触觉。在《佛兰德镜子》中,我们可以读出“新海外写作”的可能性。宗教与历史、自由与权威、梦境与现实、友情与牺牲交叠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在这里,叙事的力量完美地诠释了超越时空的信念、友爱和命运的种种。

  • 16 玲自体 2019-09-01 16:49:28

    不知道作者是否看过《佩德罗·帕拉莫》 相比加缪《局外人》那种开头引人的写法,这种越写越好,渐入佳境,举重若轻的神志贯穿始终的作品更给人一种真实感。从“无处安放的心”这节,作品进入持续的高潮,且保持平衡,这种平衡的高潮只有对语言有极高掌控力的创造者才可以做到。“起初,人类的肉体轻盈、澄明、不朽...”,第四章一开头就让人有诵读的欲望,这时候就说明这是用诗性语言所组织的小说了。整部小说我也最喜欢这一章,特别是露特加德与雷米部分,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痛与无力,好像有什么阻止着看见真理的人,必须对屠杀保持缄默,如果那屠杀是通往上帝的话...还有叙达修斯与爱美卢斯所象征超越对抗的君子之爱。至于雨果的不属于自己梦那里更增强了作品的魔幻色彩,灵与肉,轻与重。 “我将戴着他出海。” “上帝保佑西班牙”

  • 19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9-09-24 15:46:43

    并非纯粹的耽美文学。作者用俄罗斯套娃般的叙事结构,以故事包含故事,在镜子的相互映照中打造出关于神学和欧洲历史的盗梦空间。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母语的中文写作为何会带着翻译腔?

  • 13 神威 2019-09-07 10:43:06

    休憩189th,作者在结构上用的心比内容多,毫无疑问他很努力的去营造一个精致的环环相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故事,想把每个细节都打磨光亮,让每个交错处都显得自然而余味无穷,但TA的能力尚不足以支撑这个奢侈的梦想。作者行文也有意识的去靠近欧洲经典作品,典型处如那标志性的长自然段,既写景色又写历史还写心理的典型十八九世纪手法,就是呈现效果实在不怎样。此书最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结构上的布局和在写作手法上的尝试,其次就是装帧了,后浪给此书封面选的材质摸着极为舒服,不由得不点赞,综合质量只能排第三

  • 14 北极兔 2019-09-01 18:50:50

    我不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评分。诚然,镜像和套娃式的故事结构引人入胜,“像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的语言时时闪着让人讶异的亮光,故事中的透着神秘主义的友谊与爱,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关照让人动容。但是,故事的环境和素材死死地把这本书局限在一个极其小众的圈子,让普通读者对该书的理解难度大大提升:陌生的地名、人名、圣徒、神祇、教派、历史事件、书名,都在形成一种推力阻止读者顺畅地读下去。我相信这样的小说多读几遍会有新的领悟,但因为生涩难懂也懒得再读了。不过,不得不说,Dome的这部小说或许能给当代中国的青年作家打开新的思路,鼓励我们更多的人寻找“属于自己的母语”和讲故事的方法。

  • 11 宝木笑 2019-09-03 13:53:49

    今年遇见的最为惊喜的小说之一,这是一本能让人联想到“文学”二字的书,这实属不易。看到中文出身的人终于写出这样的书,满心喜悦和敬佩,仿佛看到当年同样学习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和现当代的同窗,终于有一天在自己的小说里真的实践了博尔赫斯的无限重写和迷宫叙事,她说余华、潘军、残雪他们之后,先锋小说依然在继续,甚至在当下终于不再迷茫。除了叙事模式和各种文本技巧,一本足以站上“文学”站台的小说,还必须有足够的内涵,要么是丰富的阅历,要么是深厚的学养,毫无疑问她似乎都有了。厚重的神秘主义宗教氛围,成功压住了奇巧叙事的牌面,让小说足够沉稳,不漂浮。博尔赫斯、卡夫卡真正为我们留下的文学遗产,是存在的假象与真相背后那个终极问题的灵魂拷问,而这才是这本小说最可宝贵的内核——她在试图走入那座小径分叉的花园。

  • 11 RI 2019-08-21 10:33:10

    好看的 惊艳 不新 但讲故事的方式很对!尽管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再推敲 或许认真地讲一个故事才是突出主体性最好的方式。p.s. 觉得讲成“新海外写作”是很没有必要的

  • 10 李斯本 2019-09-12 14:21:14

    “造迷宫的人太多,拿线团的人却太少了。” 不过即便拿到了线团,繁复迷宫里,除了抵达一颗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了。人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