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保罗·洛克哈特(Paul Lockhart)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让孩子好奇、想学习、走进美丽的数学世界
原作名: A Mathematician's Lament: How School Cheats Us Out of Our Most Fascinating and Imaginative Art Form
译者: 高翠霜
出版年: 2019-8
页数: 168
定价: 42.8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2028218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让孩子好奇、想学习、走进美丽的数学世界
原作名: A Mathematician's Lament: How School Cheats Us Out of Our Most Fascinating and Imaginative Art Form
译者: 高翠霜
出版年: 2019-8
页数: 168
定价: 42.8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2028218
内容简介 · · · · · ·
数学教育,不仅困扰孩子,也是很多成年人的噩梦。
如何才能摆脱当下“刷题”“背公式”的教学桎梏,让孩子真正爱上数学?又如何让成年人意识到数学并不是只代表恐惧,而是神奇而美妙的艺术?
作者认为,就像绘画、音乐和诗歌一样,数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灵感需要被激发;数学又与游戏一样,要基于好奇心去探索。在本书中,作者既替孩子所接受的数学教育感到愤懑,也替数学本身感到惋惜,因此而呼吁教育者反思和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能够真正走进数学的世界,领略数学之美。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的创作者
· · · · · ·
-
保罗·洛克哈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洛克哈特(Paul Lockhart)】
一位杰出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数学家。大概14岁时,他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他特别指出,不是由于学校的数学课程)。为专心研究数学,他从大学退学,靠编程和当小学老师为生。199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洛克哈特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科学研究中心(MSRI)和布朗大学任职。2000年加入纽约的独立学校圣安学校,教导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数学课至今。
目录 · · · · · ·
推荐序一 数学教育的地标 齐斯·德福林 1
推荐序二 大破大立/ 洪万生 5
推荐序三 数学差,不是你的错/ 郑国威 14
上篇·悲歌 21
唯一了解问题所在的是那些最常被责备,但是又最被忽略的人——学生。他们说“数学课愚蠢又无趣”,他们说对了。
数学与文化 30
· · · · · · (更多)
推荐序二 大破大立/ 洪万生 5
推荐序三 数学差,不是你的错/ 郑国威 14
上篇·悲歌 21
唯一了解问题所在的是那些最常被责备,但是又最被忽略的人——学生。他们说“数学课愚蠢又无趣”,他们说对了。
数学与文化 30
· · · · · · (更多)
推荐序一 数学教育的地标 齐斯·德福林 1
推荐序二 大破大立/ 洪万生 5
推荐序三 数学差,不是你的错/ 郑国威 14
上篇·悲歌 21
唯一了解问题所在的是那些最常被责备,但是又最被忽略的人——学生。他们说“数学课愚蠢又无趣”,他们说对了。
数学与文化 30
数学和其他类型的艺术(如音乐和绘画)的差别只在于,我们的文化不认同数学是一门艺术。
学校里的数学 46
教学跟信息无关,而是要和学生建立起真诚的智性关系。教学不需要方法、工具、训练。你只需要真诚。
数学课程 66
考学生一些没有意义的名词定义,远比激励他们创造美妙的事物及发现事物的意义,要来得容易太多了。
中学几何:邪恶的工具 78
数学不是在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直觉之间树起屏障,也不是要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数学是移除通往直觉的障碍,让简单的事情维持简单。
“标准”数学课程 95
这门远古的艺术形式,蕴藏着让人屏息的内涵及让人心碎的美丽。人们将数学当作是创造力的反面事物而远离它,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呀!
下篇·鼓舞 101
与模式游戏,注意观察事物,做出猜测,寻找正反例,被激发去发明和探索,做出论证并分析论证,然后提出新的问题。这就是做数学。
· · · · · · (收起)
推荐序二 大破大立/ 洪万生 5
推荐序三 数学差,不是你的错/ 郑国威 14
上篇·悲歌 21
唯一了解问题所在的是那些最常被责备,但是又最被忽略的人——学生。他们说“数学课愚蠢又无趣”,他们说对了。
数学与文化 30
数学和其他类型的艺术(如音乐和绘画)的差别只在于,我们的文化不认同数学是一门艺术。
学校里的数学 46
教学跟信息无关,而是要和学生建立起真诚的智性关系。教学不需要方法、工具、训练。你只需要真诚。
数学课程 66
考学生一些没有意义的名词定义,远比激励他们创造美妙的事物及发现事物的意义,要来得容易太多了。
中学几何:邪恶的工具 78
数学不是在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直觉之间树起屏障,也不是要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数学是移除通往直觉的障碍,让简单的事情维持简单。
“标准”数学课程 95
这门远古的艺术形式,蕴藏着让人屏息的内涵及让人心碎的美丽。人们将数学当作是创造力的反面事物而远离它,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呀!
下篇·鼓舞 101
与模式游戏,注意观察事物,做出猜测,寻找正反例,被激发去发明和探索,做出论证并分析论证,然后提出新的问题。这就是做数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Mathematics is fundamentally an act of communication, and I want to know if my idea got through. (If tears aren’t streaming down your face, maybe you should read it again.)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4页 -
辛普利丘:但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不就是在帮助 学生以更精确及更有逻辑的方式思考,并 开发他们的“量化推理技巧”吗?那些定 义和公式,不是都能让我们学生的心智更 犀利吗? 萨尔维阿蒂:不是的。如果目前的制度有任何效果的话, 正好是使心智变迟钝的反效果。任何一种 心智敏锐,都是来自于自己解决问题,而 不是被告知如何解决 辛普利丘:但是那些有兴趣走科学或工程路线的学生 呢?他们不是需要传统课程提供的训练 吗?这不正是我们在学校里教授数学的目 的吗? 萨尔维阿蒂:有多少修习文学课的学生日后成为作家的? 那不是我们教文学的目的,也不是学生修习文学的目的。我们教授文学是为了启发每个人,不是只练未来的专业人士。无论如何,科学家或工程师最有价值的技术是能够有创意地思考和立地思考。大家最不需要的就是被训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其实你根本就不懂数学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一个数学家的叹息》。作者保罗·洛克哈特曾经是大学数学教授,从2000年起,他自愿开始教授K12(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数学课,发现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他写了这本结构简单、论述清晰的小书。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一破一立。上篇...
(展开)

令人讨厌的是数学课,不是数学----《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哎,豆瓣不支持数学符号,也不支持动图,需要更好的阅读体验可以到马同学的网站上观看: 令人讨厌的是数学课,不是数学 机缘巧合,看到了一本书,深受触动。 书中所说的理念正是马同学一直想去、要去、希望能够做到的,借用书中的话: 数学是理性的音乐。做数学是从事发现与猜... (展开)
教育父母、培养数学启蒙思维的好书
问题先于概念、证明而存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在问题中培养数学思维,才能更能提起兴趣。 读完之后,不仅对培养小朋友有了新思路,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恨不得推荐给所有陪娃做作业做到鸡飞狗跳的家长。 后面还要再读一些关于数学史的书,分辨清楚哪...
(展开)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笔记:以数学家的方式学数学
作者以数学家的眼光,提出了对当前(美国)数学教育模式的批评。作者认为:数学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而不是仅仅会使用数学的工具人。数学的教育方式应该尽量接近数学家做数学的方式:探索性的、体现直觉性的(而不是...
(展开)

教育奴役,点亮工业时代
极简艺术被污染复杂化的过程,有生之年应该都很难看到改革变化了,所以难怪说是乌托邦,不是方式过于理想化而是本身土壤就已经被污染,国内外环境都是,套在任何学科上都一致,只不过数学是被扭曲的最厉害的,完全背离结构创造,模式探索和思证艺术的原点沦为工具和人见人愁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国内外数学课本的区别 | 来自ruchid | 2020-10-27 09:07:5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Bellevue Literary Press (2009)7.6分 20人读过
-
經濟新潮社 (2013)8.5分 11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授权出版:非虚构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待购图书 (左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一个数学家的叹息的评论:
feed: rss 2.0
17 有用 喵口三三斑大人 2019-09-10 15:15:55
惊为天人,两口气读完 深深陷入了沉思 数学到底是什么? 艺术?逻辑?创造力? 本以为在浏览过陶哲轩实分析之后 觉得数学就是严谨的逻辑 也在读过其它书之后觉得数学是艺术 也觉得数学是生活,是工具 还觉得源于物理等等等 可现在我又不禁质疑自己 数学到底是什么? 看来我又要接着寻找答案了 也行余生都不会找到答案 可本身找答案这个过程不就很有趣么? 学了这么多年数学 上了这么多年学 整个数学海... 惊为天人,两口气读完 深深陷入了沉思 数学到底是什么? 艺术?逻辑?创造力? 本以为在浏览过陶哲轩实分析之后 觉得数学就是严谨的逻辑 也在读过其它书之后觉得数学是艺术 也觉得数学是生活,是工具 还觉得源于物理等等等 可现在我又不禁质疑自己 数学到底是什么? 看来我又要接着寻找答案了 也行余生都不会找到答案 可本身找答案这个过程不就很有趣么? 学了这么多年数学 上了这么多年学 整个数学海洋的知识 自己才学习了一星半点 自惭形秽啊 道阻且艰 慢慢寻找 (展开)
44 有用 沐宸睿 2019-12-11 16:05:04
总有人说,XXX只是一堆没有方法论的感叹、空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没什么价值。但我不明白,作者身为一个数学家,难道还要冲到教育局或其他相关部门里边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合着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想法,还反倒成了值得被嘲讽的事儿了?有些看客,是不是对数学家的期待和要求,过于苛刻了些? 再说到在数学教育上的改革,依照作者对于教学、数学的热情,他倒未必不想(推动)。可这事儿,他一个人说了算么?态... 总有人说,XXX只是一堆没有方法论的感叹、空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没什么价值。但我不明白,作者身为一个数学家,难道还要冲到教育局或其他相关部门里边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合着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想法,还反倒成了值得被嘲讽的事儿了?有些看客,是不是对数学家的期待和要求,过于苛刻了些? 再说到在数学教育上的改革,依照作者对于教学、数学的热情,他倒未必不想(推动)。可这事儿,他一个人说了算么?态度、诚意、方向,人家都给到了。 撼动教育理念,变更教育模式,不是一本书,几个人,就能做到的事。它需要时间。而且,还是不短的时间。 所以,我丝毫不觉得作者的叹息,是所谓无意义的空谈。因为,任何改变的可能性,都得先从拥有某个“信念”开始。 (展开)
13 有用 牛大蚜 2019-11-26 14:12:20
说真的整本书就是叹息而已,理论不落地,毫无实践性。
5 有用 七月 2019-12-31 20:19:58
没能掀起数学的面纱,瞥见它永恒的纯粹的美丽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啊……真的好希望我儿子以后喜欢数学,去体验那种纯然的智性的愉悦和简洁美妙充满秩序的美感。
2 有用 Pinkky 2020-07-13 21:02:51
读完了,知道数学是一门艺术,然后呢,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