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副标题: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出版年: 2019-9
页数: 256
定价: 46.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华杉讲透国学智慧系列
ISBN: 9787532171675
内容简介 · · · · · ·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李牧破匈奴: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
历史事件:
当初赵王派李牧攻打匈奴。李牧连续数年不出战,只是操练兵马、收集情报,匈奴都以为李牧胆怯。公元前244年,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果断出兵,一战而定。
华杉讲透:
李牧之计,在于一战而定。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战。...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李牧破匈奴: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
历史事件:
当初赵王派李牧攻打匈奴。李牧连续数年不出战,只是操练兵马、收集情报,匈奴都以为李牧胆怯。公元前244年,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果断出兵,一战而定。
华杉讲透:
李牧之计,在于一战而定。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战。很多人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而不能等,其实才是一种焦虑。一焦虑,就容易乱动作;容易吃亏,还不如不动。
王翦伐楚: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让王翦去伐楚,王翦要求60万兵力,而将军李信只要20万兵力。秦始皇认为王翦胆怯,便派李信伐楚,结果大败。秦始皇又来找王翦,王翦依旧要求60万兵力,秦始皇准许,王翦果然大破楚军。
华杉讲透:
王翦始终要求60万兵力,是因为他懂得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而李信则贪巧求速,以致身败名裂。人们往往想要“多快好省”,即投入很少、回报极多、速度很快、质量还很好,这就是自欺欺人,要上当受骗了。
所以,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
秦始皇一统天下:团结不是大家的事,是你一个人的事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华杉讲透:
六个国家,是无法相互团结的,只能团结在一个国家周围。你拿个大喇叭喊:“大家一定要团结!”有用吗?没用!团结,就必须有一个带头的,你只有自己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愿意牺牲,才能把大家团结在你周围。如果六国中有一个这样的国家,那就不是秦国征伐天下,而是两雄逐鹿了。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的创作者
· · · · · ·
-
华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
中国著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了两家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的公司: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目录 · · · · · ·
卷第一 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 001
【主要历史事件】
韩赵魏三家分晋 / 003
豫让漆身吞炭 / 010
· · · · · · (更多)
卷第一 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 001
【主要历史事件】
韩赵魏三家分晋 / 003
豫让漆身吞炭 / 010
吴起杀妻求将 / 012
聂政刺杀侠累 / 015
田氏代齐 / 019
吴起死于楚国 / 020
【主要学习点】
礼制名分不能乱 / 004
德行为先,才能为后 / 009
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 / 012
国家之宝,在德不在险 / 017
卷第二 周纪二
(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 027
【主要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 / 032
围魏救赵 / 038
孙膑与庞涓第二次交手 / 043
商鞅之死 / 047
孟子见魏惠王 / 048
诸侯开始称王 / 052
苏秦合纵 / 053
孟尝君散财养士 / 060
【主要学习点】
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跟一大堆人商量 / 032
诚信是人君的大宝 / 034
齐威王的国宝论 / 036
国君不可随意行赏 / 040
兵法关键在于掌握老套路 / 045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047
中国价值观大命题:孟子的“义利之辨” / 049
君子养士,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 060
卷第三 周纪三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 063
【主要历史事件】
秦国兼并巴蜀 / 067
千金市骨 / 073
张仪连横失败 / 076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082
魏冉崛起 / 083
鸡鸣狗盗 / 087
【主要学习点】
孟子的王道思想 / 066
有错就改,还是君子 / 071
对身边人好,远方之人就蜂拥而至 / 073
王道战略原型:商汤与周文王 / 078
要走光明大道,不要另辟蹊径 / 079
没有什么比滴水穿石更快 / 080
卷第四 周纪四
(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 089
【主要历史事件】
赵章叛乱 / 092
白起崛起 / 094
宋康王,从疯狂到灭亡 / 097
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 098
完璧归赵 / 103
负荆请罪 / 107
田单的火牛阵 / 112
黄歇上书退秦兵 / 119
【主要学习点】
数胜必亡 / 097
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 099
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 / 101
政治家的三个层次 / 104
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 109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 111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113
耳朵根子不能软 / 115
卷第五 周纪五
(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 121
【主要历史事件】
阏与之战 / 124
范雎的“远交近攻” / 127
长平之战 / 136
毛遂自荐 / 145
信陵君窃符救赵 / 148
白起自杀 / 150
吕不韦与嬴异人 / 151
【主要学习点】
先胜后战,不胜不战,胜可知而不可为 / 125
胜利不是目的 / 129
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 / 133
无缘无故送上门的利益,必是祸患 / 135
把自己代入古人的事 / 139
上下不同欲,君臣异利 / 140
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 / 142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143
小人物不要自卑,大人物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 147
卷第六 秦纪一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 155
【主要历史事件】
荀况论道 / 158
吕不韦任相国 / 168
东周灭亡 / 168
嬴政即位 / 171
李牧大破匈奴 / 173
嬴政诛杀嫪毐 / 178
春申君之死 / 179
李斯《谏逐客书》 / 180
吕不韦之死 / 182
韩非之死 / 183
【主要学习点】
民心可用,军队才可用 / 158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追求最好的结果 / 162
兵法的关键不在于胜,而在于不败 / 164
君子的三个不变 / 167
学会与小人共存 / 172
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行动 / 174
人们总是低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 / 176
志在必得者死 / 184
卷第七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 189
【主要历史事件】
荆轲刺秦 / 191
王翦伐楚 / 193
秦始皇统一天下 / 197
蒙恬攻打匈奴 / 202
焚书 / 202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 203
坑儒 / 204
秦始皇之死 / 205
扶苏自杀 / 205
胡亥即位 / 206
陈胜吴广起义 / 208
刘邦起兵 / 211
【主要学习点】
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 / 194
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 / 19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214
卷第八 秦纪三
(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 215
【主要历史事件】
张良追随刘邦 / 222
李斯之死 / 228
项羽成为上将军 / 231
钜鹿之战 / 232
赵高指鹿为马 / 237
秦二世之死 / 238
子婴杀赵高 / 238
【主要学习点】
与其早点看清别人,不如早点看清自己 / 219
有价值观和志向,才能行道于天下 / 219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 / 221
命名就是召唤 / 224
傲和惰,能毁掉人的一生 / 228
“一语见幸”被提拔,是一种危险 / 229
君臣之义,只有名分是不行的 / 231
仁爱的领导力和恐怖的领导力 / 23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曹沫之盟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但读论语里面有个故事和曹沫之盟相似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那就是被挟持威逼给出的承诺是可以不遵循的。那么具体做法就还是要根据后面的影响大小做决断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商鞅变法 / 032 -
显王十年(王成,公元前359年) 1卫鞅想变法,秦国人不乐意。卫鞅对秦孝公说:“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华杉讲透】这一段,是千古名句。“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是说,一般人见识短浅,安于现状,习于常态,害怕改变。你要他们商量,他们千顾虑 万问题,啥都不能改。但是,你只要逼着他们干了他们得到了好处,自然高兴。孔子也说过类似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 027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读史记,成大器 9.8
-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 9.0
-
- 三国争霸 8.6
-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 8.4
-
- 漫画讲透孙子兵法(全四册) 8.0
-
- 天下大势 8.7
-
- 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 8.3
-
- 追寻时空 8.5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这个只是第一卷还是将来能免费更新? | 来自豆友181346665 | 2 回应 | 2023-01-30 01:27:07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百科式或形式上的百科式小说 (幻想的光环)
- 大部头 (乱翻词典)
- 华与华方法核心书单93本 (小五)
- 纸质实体书收藏1 (路陽Fr1Da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9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 2023-12-28 21:10:58 湖南
资治通鉴第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战国七雄年代,故事多,感悟多。 最让我震撼的是,小国依旧有尊严,依旧可以布局。更想起毛在各种困局中的不卑不亢,底气。第一本值得反复读。 单评华杉写的部分,因为孙子兵法解读的好买的这套书。说实在的,这套书诚意不够,看得出他有私心➕解读的大多是重复已经出现过的内容。 以及,看完9本,书里王夫之的解读是真好。
1 有用 豆友3093441 2024-08-12 20:28:13 辽宁
解读的很精彩。今年是读历史的一年!
1 有用 不思忆 2023-10-30 22:53:45 俄罗斯
231030,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真好。(还想着怎么突然就完结了,闹了半天才是第一卷,接着啃去了)
3 有用 Moon 2019-10-09 10:04:23
应该是华杉老师解读《资治通鉴》的第一本,从三家分晋讲到秦朝灭亡。有白话文部分、名家注释部分一集华杉老师的讲透解读部分,三大块内容组成。首先,阅读这些历史故事就是一件愉快且有意义的事,其次,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镜鉴,一切道理都在其中,几千年来反复上演,但却很少有人引以为戒,关键就是无法做到知行合一,而这也是华杉老师反复强调的一点。看再多内容也不能过好一生,关键是有没有一切反求诸己,以反省自己为基点去思... 应该是华杉老师解读《资治通鉴》的第一本,从三家分晋讲到秦朝灭亡。有白话文部分、名家注释部分一集华杉老师的讲透解读部分,三大块内容组成。首先,阅读这些历史故事就是一件愉快且有意义的事,其次,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镜鉴,一切道理都在其中,几千年来反复上演,但却很少有人引以为戒,关键就是无法做到知行合一,而这也是华杉老师反复强调的一点。看再多内容也不能过好一生,关键是有没有一切反求诸己,以反省自己为基点去思考一切问题,而不是拿着高标准去衡量周围人。另一点是看一个人有没有长线的战略,且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如果一个人有核心价值观,也即有主心骨,那么做事就会果断,就不会患得患失,当然容易把事情做成。 (展开)
17 有用 左思 2019-10-04 14:35:09
2019年10月4日读毕第一册,从三姓分晋到秦亡,展示了运用权力逐利的各种人物的各种下场。其一,只逐利,不讲道义的国家的下场都是比较惨的,秦虽然可以短期得利统一天下,但是难以持久。因为秦统一的国民都是逐利的,最后就是一团遭。其二,逐利表面看可以快速得到利益,但是实际进行的时间却比较长。比如秦统一天下费了不少时间,相比周灭商要时间长。其三,欺负人的人下场不好,秦王灭赵,亲自到赵杀掉了做人质期间有仇的... 2019年10月4日读毕第一册,从三姓分晋到秦亡,展示了运用权力逐利的各种人物的各种下场。其一,只逐利,不讲道义的国家的下场都是比较惨的,秦虽然可以短期得利统一天下,但是难以持久。因为秦统一的国民都是逐利的,最后就是一团遭。其二,逐利表面看可以快速得到利益,但是实际进行的时间却比较长。比如秦统一天下费了不少时间,相比周灭商要时间长。其三,欺负人的人下场不好,秦王灭赵,亲自到赵杀掉了做人质期间有仇的人。其四,同样的情况多年后不同的地位,往往会引起嫉妒、仇恨。太子丹找荆轲刺秦,就是这样的例子。其五,傲慢和懒惰是人的大敌,人性的弱点决定人的生死,也可以驱使人来做好事或坏事。其五,强悍如赵武灵王也逃不脱权力之争像齐桓公一样被活活饿死,原因是因为喜欢听好听的话,任用小人。秦王任用赵高也一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