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选题视角新颖,在梳理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荒政与河政两个层面探讨其与晚清政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此探究单次灾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的把握较为准确,并得出了一些合理的结论。比如:申报人认为铜瓦厢决口改道具有双重属性,其既为近代重大灾害事件,又是清初以降备受重视的河务问题,在清代黄河史上具有时间坐标意义。
贾国静
1977年生,山东茌平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近年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灾荒史、清代黄河史研究,在《历史研究》《史学月刊》《清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
本书作为贾国静教授博士论文的扩编版,还不错吧。比较系统了梳理了晚清黄河铜瓦厢改道后对整个黄淮海平原相关地区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对清廷河务与其他有关联的政务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放在晚清的大时代中进行观察。 不过作为一本书,在结构的整体性上还是差了点的,对清代治黄整体的观感也不如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扩编《水之政治》来的强烈
黄河可以说是一条“政治之河”,在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前后,清廷关于治河从江湖到庙堂,基层到中央的反应,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这些都无意中印证了与水之利害密不可分的“民生”,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之一。
> 更多短评 2 条
> 4人在读
> 7人读过
> 90人想读
订阅关于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河南判尹赵率教 2019-12-31
本书作为贾国静教授博士论文的扩编版,还不错吧。比较系统了梳理了晚清黄河铜瓦厢改道后对整个黄淮海平原相关地区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对清廷河务与其他有关联的政务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放在晚清的大时代中进行观察。 不过作为一本书,在结构的整体性上还是差了点的,对清代治黄整体的观感也不如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扩编《水之政治》来的强烈
0 有用 孙益 2021-01-05
黄河可以说是一条“政治之河”,在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前后,清廷关于治河从江湖到庙堂,基层到中央的反应,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这些都无意中印证了与水之利害密不可分的“民生”,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之一。
0 有用 孙益 2021-01-05
黄河可以说是一条“政治之河”,在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前后,清廷关于治河从江湖到庙堂,基层到中央的反应,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这些都无意中印证了与水之利害密不可分的“民生”,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之一。
1 有用 河南判尹赵率教 2019-12-31
本书作为贾国静教授博士论文的扩编版,还不错吧。比较系统了梳理了晚清黄河铜瓦厢改道后对整个黄淮海平原相关地区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对清廷河务与其他有关联的政务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放在晚清的大时代中进行观察。 不过作为一本书,在结构的整体性上还是差了点的,对清代治黄整体的观感也不如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扩编《水之政治》来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