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品方: 万川
副标题: 大西洋世界的殖民地生物勘探
原作名: Plants and Empire:colonial bioprospecting in the atlantic world
译者: 姜虹
出版年: 2020-11
页数: 358
定价: 78.00
丛书: 全球视野与物质文化史丛书
ISBN: 9787500872542
内容简介 · · · · · ·
在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史诗中,很少出现植物的身影。甚至在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中,也十分鲜见。但其实,植物常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欧洲皇室资助了一批科学航海家,让他们去探索新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挖掘土著居民与植物之间的秘密。这些生物勘探家从新大陆为他们的君主和国家带回了药物、奢侈品和当地的主要物产。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勘探异国的植物,与他们的君主一起创造了植物学的全球文化。本书解释了植物学与奴隶制、好奇心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隐秘关系,讲述了混杂着残酷和勇气的殖民历史,展现了植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与帝国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隆达·施宾格(Londa Schiebinger),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女性主义科学史家,著有《奴隶的秘密疗法:18世纪大西洋世界的人、植物与医药》(Secret Cures of Slaves: People, Plants, and Medicine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Atlantic World,)、《女性主义改变了科学吗?》(Has Feminism Changed Science?)、《自然之体: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性别》(Nature’s Body: Gender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Science,)、《心智无性别吗?现代科学起源中的女性》(The Mind Has No Sex? Women in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其著作被译...
隆达·施宾格(Londa Schiebinger),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女性主义科学史家,著有《奴隶的秘密疗法:18世纪大西洋世界的人、植物与医药》(Secret Cures of Slaves: People, Plants, and Medicine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Atlantic World,)、《女性主义改变了科学吗?》(Has Feminism Changed Science?)、《自然之体: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性别》(Nature’s Body: Gender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Science,)、《心智无性别吗?现代科学起源中的女性》(The Mind Has No Sex? Women in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其著作被译成德、日、韩、西等多种语言。
姜虹,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科研兴趣为博物学史、性别与科学研究、科学编史学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远航
旅行植物学家
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
生物盗窃
谁拥有自然?
远航的植物学助手
克里奥尔博物学家与常住居民
足不出户的植物学家
搜寻亚马孙女战士
英雄叙事
第二章 生物勘探
西印度群岛的药物勘探
生物接触地带
秘密与垄断
国内的药物勘探
跨国知识的掮客
第三章 异国堕胎药
梅里安的孔雀花
欧洲的堕胎
西印度群岛的堕胎
堕胎与奴隶贸易
第四章 金凤花在欧洲的命运
动物实验
自体实验
人体实验
性差异实验
种族的复杂性
堕胎药
第五章 语言帝国主义
帝国与自然王国的命名
命名的难题
特例:苦木和金鸡纳
其他命名方式
结论 无知学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②Robert Proctor是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史家,他在1995年提出了这个术语。在词源上,Agnotology前半部分来自希腊语词根agnosis,意为“无知,不知道”(not know-g)。最常见的中文翻译是“比较无知学”,此外还有“知识遮敲”的译法(见赵喜风,蔡仲,“生物剽窃”发展的社会过程及其机理一建构主义视角的案例解析,《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12期),本书采用最简单的直译“无知学”。(2) 我们对某个时期或地方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都会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本土和全球的关注重点、资金分配模式、机构和学科等级、个人和专业的眼界,以及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希望理解知识体系是如何被建构的,更希望去剖析由文化因素导致的对自然界的无知。(3)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植物学家常常兼备这几种才能。如伟大的林奈,他和当时大多数植物学家一样,是一位执业医生,对他而言,植物的医药特性是最重要的关注点。林奈在当今以“现代分类学之父”闻名,但在当时的瑞典学者看来,他在分类学上的创新不如在经济学上的创见重要。著名植物学家威廉·斯特恩曾指出,林奈的双名法最初不过是为了辅助他的经济植物学事业而发明的一种速记方式,最直接的例子是对瑞典草药的整理归类,以促进动物饲养业。 林奈和当时的其他人一样,也倡导博物学是为国家服务的理念。林奈致力于经济学原理的探索,认为对自然的精确研究可以增加国家的财富。他的目标是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如咖啡、棉花、大黄、鸦片和人参,以及种桑、养蚕,阻止瑞典口岸的白银流向亚洲。假如热带植物可以全球引种驯化的话,林奈希望自己可以“欺骗”“诱惑”和“训练”植物,让它们生长在北极地区,从而建造出“拉普兰肉桂林、波罗的海茶园和芬兰稻田”。他也期望寻找出可以让饥饿的农民填饱肚子的本土新植物,如冷杉树皮、海草、牛蒡、香杨梅或冰岛苔藓(地衣)等,以解决瑞典毁灭性的饥荒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
很遗憾,我没有将西班牙加勒比岛屿纳入本研究,因为我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在南美洲,西班牙殖民下的克里奥尔人很自信,他们对欧洲知识和博物学实践提出挑战,关于这段历史的新文献也非常有意思。因为相比于其他欧洲殖民者,有更多的西班牙士兵和定居者娶美洲印第安人为妻,以至于本书所关注地区消逝的本土传统在西班牙殖民地更多被留传下来,在这些说西班牙语的岛屿上至今还可能找到堕胎药的相关故事,想想就很有意思。(15)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植物与帝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植物与帝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 8.5
-
- 专利争执 8.0
-
- 波托西 7.9
-
- 探赜索隐:博物学史 7.8
-
- 科学史新论 8.5
-
- 风的历史 7.1
-
- 染墨的指尖 7.9
-
- 万物皆可测量 7.8
-
-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8.4
-
- 刺猬、狐狸与博士的印痕 8.0
植物与帝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通识/通史 (🦉的瓦涅密)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科学史 科学哲学 科学文化 科学技术 (NADP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9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植物与帝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北欧海盗 2021-10-10 10:42:28
第一章讲各种探险家的故事,第二章讲植物的各种药用,包括堕胎。第三章全方位介绍了各种堕胎药堕胎手段各地区堕胎故事,过于真实,引起我的严重不适,建议第三章开头加上:本章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不适请谨慎阅读。第四章依然在讲金凤花在欧洲的堕胎试验和应用,第五章通过植物的命名和主流语言的运用讲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作者估计查阅了几千种文献吧,有大量的史料总结和引用,里面至少出现了几百号人名。译者也真是辛苦了。看了... 第一章讲各种探险家的故事,第二章讲植物的各种药用,包括堕胎。第三章全方位介绍了各种堕胎药堕胎手段各地区堕胎故事,过于真实,引起我的严重不适,建议第三章开头加上:本章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不适请谨慎阅读。第四章依然在讲金凤花在欧洲的堕胎试验和应用,第五章通过植物的命名和主流语言的运用讲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作者估计查阅了几千种文献吧,有大量的史料总结和引用,里面至少出现了几百号人名。译者也真是辛苦了。看了过去几百年妇女以牺牲自己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不断寻找合适的堕胎方法,以及奴隶以堕胎和自杀作为后代免于成为韭菜的抗争,真是唏嘘。又看到美国德州竟然妄图立法取消合法堕胎,简直是历史的倒退,难道要让妇女回归采集植物泡水堕胎的方式了吗?这只会增加地下非法堕胎,根本不可能让堕胎消失,naive. (展开)
4 有用 Nachtwächterin 2021-01-06 22:53:54
好书。
26 有用 薛定谔的鸽 2021-01-03 00:05:42
最近看了好些完全不了解领域的好书,都能把一个生僻的事讲成令人入神的故事。这本借金凤花与欧洲殖民地的故事讲了一个分类学中的语言霸权问题。勾起我兴趣的除了博物学,还有林奈,知识即权力,欧洲中心主义,男性至上,其实是那个年代大量重要知识分子的背景,而恰恰是他们奠定了现代知识体系的雏形。反抗渗透在已成约定俗成的知识中的偏见与阴影,也是学术领域的反霸权运动的合理性所在。同时也能再次看出知识领域话语权的争夺极... 最近看了好些完全不了解领域的好书,都能把一个生僻的事讲成令人入神的故事。这本借金凤花与欧洲殖民地的故事讲了一个分类学中的语言霸权问题。勾起我兴趣的除了博物学,还有林奈,知识即权力,欧洲中心主义,男性至上,其实是那个年代大量重要知识分子的背景,而恰恰是他们奠定了现代知识体系的雏形。反抗渗透在已成约定俗成的知识中的偏见与阴影,也是学术领域的反霸权运动的合理性所在。同时也能再次看出知识领域话语权的争夺极大地影响了知识的构建,很多“理论”“学说”都不必先奉为圣旨,可以先品品它的内容,毕竟它出名可能很大程度上因为提出者很会经营人际网络和影响力资源。 (展开)
1 有用 密棉 2021-04-03 18:40:04
太棒了
1 有用 印斯茅斯渔夫 2021-10-31 00:03:00
隆达·施宾格令人信服的笔触讲述了植物以及围绕植物产生的知识体系在帝国主义的殖民活动中的历史轨迹。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女性的身体成为政治操作的对象,国家意志超越了身体意志,使得这一时期女性的身体仅仅成为一个有待操控的对象。因此,无知被手段化与目的化了。作为手段和目的的无知成为了殖民主义形塑文化与认知的有效途径,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世界的多样性被纷纷吞噬。世界变成了珍奇柜,而打开柜子的手则永远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