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韩瑞祥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216
定价: 4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卡夫卡作品选
ISBN: 9787020158928
内容简介 · · · · · ·
长篇小说《审判》是“卡夫卡作品选”系列之一,为作者未竟之作,写于1914至1918年间,1925年出版。银行高级职员约瑟夫·K一天早晨莫名其妙地被捕,随后陷入漫长而荒谬的审判进程……
审判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在布拉格大学读德国文学和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法律事务所和法院见习,在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供职。1922年因肺病离职,1924年逝世于维也纳郊区的疗养院。卡夫卡自幼酷爱文学,1908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了《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中短篇小说集。生前在德语文坛鲜为人知,死后其遗著陆续出版,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深刻影响了莫言、余华、残雪等中国当代作家。
译者简介:
韩瑞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德语文学学会副会长,“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德语文学评委。重点研究现当代奥地利文学,出版专著三部,译著二十部,主编《卡夫卡小说全集》《施尼茨勒作品集》《迪伦马特作品集》《彼得·汉德克文集》等。专著...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在布拉格大学读德国文学和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法律事务所和法院见习,在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供职。1922年因肺病离职,1924年逝世于维也纳郊区的疗养院。卡夫卡自幼酷爱文学,1908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了《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中短篇小说集。生前在德语文坛鲜为人知,死后其遗著陆续出版,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深刻影响了莫言、余华、残雪等中国当代作家。
译者简介:
韩瑞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德语文学学会副会长,“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德语文学评委。重点研究现当代奥地利文学,出版专著三部,译著二十部,主编《卡夫卡小说全集》《施尼茨勒作品集》《迪伦马特作品集》《彼得·汉德克文集》等。专著《20世纪奥地利瑞士文学史》获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0)。译著《上海,远在何方?》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2014)。
目录 · · · · · ·
格鲁巴赫太太——毕尔斯泰纳小姐
初审
在空荡荡的审讯厅里——大学生——办公室
鞭手
K的叔叔——莱尼
律师——厂主——画家
商人布洛克——解聘律师
在大教堂里
结局
残章断篇
毕尔斯泰纳的朋友
检察官
拜访爱尔萨
明争暗斗
法院
探望母亲逮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别这样大声嚷嚷,表示自己的清白。你在其它方面给人家留下的印象不错,这么一嚷嚷,反而会坏事。 法学训练不会只教学生出言不逊——看来你在这方面已经精通到恬不知耻的程度了。 虽然那些一文不名的律师们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贸然对法院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分析,但他们却从来不敢提议或坚持改善司法制度。然而,几乎每个被告,即使是其中头脑很简单的人,从一开始起就显露出一种建议改革的热情,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这种热情往往只是徒费时间和精力而已,这些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更有效地用到别的方面去。惟一理智的做法是使自己适应现存条件。即使可以在这儿或那儿作一些局部改进——但是这么想的人准是个疯子——由此得到的好处也只能对将来的被告有利,而提建议的人本身的利益反而会大受损害,因为他冒犯了报复心理极重的法官们。这种犯上的事情千万做不得!不管多么违背自己的意愿,你也应该委曲求全;你要懂得,这个庞大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它部分的补偿作用而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应该真正放手让律师们工作,不要干涉他们。指责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当指责别人的人自己也不十分明白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指责时更是这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你想得到哪种形式的无罪开释处理?有三种可能性,即彻底宣判无罪、表面上的无罪和无限期延缓审判。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审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审判"的人也喜欢 · · · · · ·
审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2 条 )





卡夫卡《审判》:阻碍人们认识真理的,是我们内心的牢笼丨景凯旋读经典⑨

迷幻法途——卡夫卡小说《诉讼》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迷幻法途——卡夫卡小说《诉讼》读书笔记 卡夫卡喜欢在荒诞中寓意现实。 他的这部《诉讼》(又译《审判》),讲的是银行襄理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被突如其来地宣布逮捕,然后鬼使神差地按时找到到阁楼上的法庭,参加一场莫名其妙的审判,不断找人帮助以证清白,在大教堂...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9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9.0分 13351人读过
-
Schocken (1995)8.7分 139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8.8分 5000人读过
-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8)8.1分 18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国内出版的德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文新思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审判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亲爱的33鸭x 2023-03-10 21:45:56 辽宁
我们可能都是站在法的大门外的人 我们中也可能会有人至死不知自己犯了何罪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就是直到很多年过去了 它依然发人深省 振聋发聩
18 有用 IBCVNKK 2022-02-19 22:05:33
卡夫卡迷宫般、梦境般的文字,实在是一筹莫展,最后神甫说的那一段话简直烧脑。而身处他的时代,到底得有多细致的观察,才能把这种官僚、低效、腐朽的体制,这种模棱两可、猜疑的人性,一语中的又小心翼翼地付诸文字。最神乎其神、荒唐可疑的是,他的罪名到底是什么——这个建立在整个作品之上的问题,到最后似乎也不再是关键。女性、文学拒绝、宗教……每一块碎片都值得捡起来细细琢磨。
3 有用 一昔如环 2022-11-18 16:25:24 福建
我没有犯罪,却要接受死刑。我从未见过法官,却时刻被逮捕的恐惧笼罩。然而,审判终究没有到来,冷冽的刀锋却已经插进了我的心脏。
5 有用 MOO 2022-03-27 11:09:36
卡夫卡重构了空间,并大敞那扇通向内部的大门,而门后面的世界又永远处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中,呈迷宫式的纹路,试图探索的人,会因确定不了自己的位置,而被空间挤压得喘息不得。K的被抓捕也是他试图确立自己位置的开始,阁楼上的法庭、堂皇的厨房、昏暗的教堂,都是他以前没发现过的地方,身处其中他一直在感慨空间硕大得惊人,乃至迷失惊惶——『给我领领路,这儿这么多的过道,我怎么会知道该走哪条呢?』,最终跌个粉身碎骨。格... 卡夫卡重构了空间,并大敞那扇通向内部的大门,而门后面的世界又永远处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中,呈迷宫式的纹路,试图探索的人,会因确定不了自己的位置,而被空间挤压得喘息不得。K的被抓捕也是他试图确立自己位置的开始,阁楼上的法庭、堂皇的厨房、昏暗的教堂,都是他以前没发现过的地方,身处其中他一直在感慨空间硕大得惊人,乃至迷失惊惶——『给我领领路,这儿这么多的过道,我怎么会知道该走哪条呢?』,最终跌个粉身碎骨。格里高尔变甲虫后对空间的感知也大抵如此。 (展开)
0 有用 幕落规啼 2023-08-11 00:23:12 北京
标注一下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