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医疗、卫生、药品、食品领域阅读 (左思)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社科类基础书单 (我是小鬼)
- 2019健康&健身&营养&美食书单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4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癌症患者的疾痛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半卷猫猫 2020-07-13 12:05:40
总的来说,中山大学的这套社会学丛书确实值得表扬。往往立足于当下的社会学研究更值得为人所关注,因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关切和注视,含有着些许对时代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一本枯燥的学术书刊对于普通读者也就有了生命力。 说回到这本书,作者基于数年的田野工作,所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对于当下的医学社会学研究来说其实很有借鉴意义,而所描述的罹患癌症的患者心理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方向,如慢性病重症治疗视角... 总的来说,中山大学的这套社会学丛书确实值得表扬。往往立足于当下的社会学研究更值得为人所关注,因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关切和注视,含有着些许对时代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一本枯燥的学术书刊对于普通读者也就有了生命力。 说回到这本书,作者基于数年的田野工作,所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对于当下的医学社会学研究来说其实很有借鉴意义,而所描述的罹患癌症的患者心理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方向,如慢性病重症治疗视角下的医患关系、患者心理的调整与重塑、医疗服务与社会政策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角色等方向中都是不错的研究切入点。倒是作者在写作中克制的笔法与无意流露出的悲悯之心确实很有欣赏之处。 (展开)
7 有用 任小羊 2020-10-13 21:24:34
说“现象记录”可以,就不要加个“学”字,说是“现象学”了。
7 有用 桃童默默呛 2020-07-17 16:39:03
叙事医学教育的增加和推广安宁疗护的建议认同。不过前面的研究内容真的很陈旧并且田野工作太偷懒了,文笔和参考资料的深度和台湾做医学社会史的那几位老师有一段距离,“床边医学”的变迁还是觉得李尚仁讲得比较透彻,虽然都引用了同样的经典文献。
0 有用 Go East 2022-02-27 23:06:57
五年的田野下来,感觉材料多少有些片面简陋,也较少理论自觉(比如评论提及eating和illness experience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有点偷懒,还是要感谢作者向我展示这个向度的世界。 读的过程中数度落泪,更深地理解了几年前在医院里奔走的家人。公共领域中对疾痛确实说得太少太少,疾病意味着对患者身份的异化,成为病人等于成为孩子这样脆弱的他者。如果那时能读到这本书,理解身体如何变作囚笼、患者自我... 五年的田野下来,感觉材料多少有些片面简陋,也较少理论自觉(比如评论提及eating和illness experience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有点偷懒,还是要感谢作者向我展示这个向度的世界。 读的过程中数度落泪,更深地理解了几年前在医院里奔走的家人。公共领域中对疾痛确实说得太少太少,疾病意味着对患者身份的异化,成为病人等于成为孩子这样脆弱的他者。如果那时能读到这本书,理解身体如何变作囚笼、患者自我与身份的骤然断裂,也许我能够做得更好。 会推荐给身边经历过和正在经历这些的朋友。 不知在过去的2020年,书中的B伯和L伯该如何度过。 (展开)
2 有用 广东姑娘 2022-03-17 19:43:38
五年的田野获得的材料显得很单薄,读来感觉平平无奇,个案的那一章与前面有很多重复,没有呈现完整的个人生命史,而且这种“悲天悯人”的基调太过道德化了,缺少研究者的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