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推动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的凶杀案件!
是谁杀害了一个女孩三次?
调查记者全程追踪,直击日本官僚体制的结构性罪恶
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日本记者会议大奖作品
◎编辑推荐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罪犯,
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
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前男友跟踪骚扰、买凶杀害 + 警方坐视不理 + 媒体污名化报道,无辜的受害人被一次次推向深渊。
遭遇骚扰和暴力、受到死亡威胁的女性,保留证据,奋力求救,为何无人听见?
饱受白眼的“三流”记者,为何挺身而出,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揭露警方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 调查记者清水洁全程追踪,秉持“人”的良心而报道,传递受害人的真实声音。先于警方找到实行犯,揭露警察与官方媒体的罔顾事实、操纵舆论的“共犯”结构。
■ 十幅照片还原侦破过程,直击逮捕现场。
■ 本作“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编辑选...
推动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的凶杀案件!
是谁杀害了一个女孩三次?
调查记者全程追踪,直击日本官僚体制的结构性罪恶
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日本记者会议大奖作品
◎编辑推荐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罪犯,
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
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前男友跟踪骚扰、买凶杀害 + 警方坐视不理 + 媒体污名化报道,无辜的受害人被一次次推向深渊。
遭遇骚扰和暴力、受到死亡威胁的女性,保留证据,奋力求救,为何无人听见?
饱受白眼的“三流”记者,为何挺身而出,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揭露警方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 调查记者清水洁全程追踪,秉持“人”的良心而报道,传递受害人的真实声音。先于警方找到实行犯,揭露警察与官方媒体的罔顾事实、操纵舆论的“共犯”结构。
■ 十幅照片还原侦破过程,直击逮捕现场。
■ 本作“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编辑选择杂志报道奖”,被誉为 “记者的教科书”“日本纪实文学的金字塔”。
■ 此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出台。
◎内容简介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最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遗言”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媒体评论
此书除了让我们重新审视公权力的体制内在、媒体载舟覆舟的能力,也揭示了这样的意义:每个人都可能是促成社会之恶的原因,但每个人也都可以有所选择、选择自己不去构成社会之恶,甚至可以交付一己之力成就善的一部分。
——2019台湾OPENBOOK年度好书推荐语
清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曾采访报道过“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足利事件”等大案,放出过许多推翻警方与检方调查结论的独家特写。
——伊藤诗织在《黑箱》中评价清水洁
用这种方式,清水洁在调查上面把警方绝对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内幕给揭露出来,当然他绝对来不及救回被害者,但他尽到了作为一个调查记者最重要的责任,他不放弃把警方不愿意被大众知道的事实给揭露出来。这本书值得大家看一下,想一下。
——《杨照读书》
为了回应被害者的「遗言」而开始活动的清水记者,带着甚至是「愚直」的执念,最终将犯人和警察双方逼迫得走投无路,真的很精彩。我认为这才是记者的精神,这就是正义。我不常使用“感动”、“正义”等词语(而我这次使用了),所以我关于这部著作的感想,应该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明治大学法科大学院教授 瀬木比吕志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清水洁,1958年生于东京,日本著名调查记者。曾供职于新潮社《FOCUS》杂志,后转到日本电视台社会部。自担任杂志记者以来,一直致力于以犯罪、事故为中心的调查报道。代表作有《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杀人犯就在那里——被隐蔽的北关东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等。曾获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新潮纪实奖、日本民间放送联盟奖优秀奖等荣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案发
第二章 遗言
第三章 锁定
第四章 侦办
第五章 逮捕
第六章 成果
第七章 摩擦
第八章 种点
第九章 余波
后记
补遗 遗物
文库版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没有人想要被卷入命案。每个人都希望被害人与自己毫无共通之处,距离自己居住的世界愈遥远就愈放心。 “啊,那个被害人果然是那种女人,跟我不一样,跟我女儿也不一样,所以才会被杀,是她自找的。”那些报道,是想要让世人这样想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3页 -
说到周刊给人的印象,就是耸动的标题、愚蠢至极的丑闻、强势粗暴的采访。事实上,周刊并不是以这种方针编辑出来的,却只因为它不是政府宣传型的“公共媒体”,就冠上了这样的形象,这令我厌恶。我痛恨社会的这种成见。以前有人说:“这个国家的周刊,定冠词就是“三流’。”还说这个国家没有“一流”周刊。我也这么认为。如果不是以报道内容,而仅是以媒体形式来区分一流或三流,那么周刊作为报道媒体,岂非永远都只能屈居于“三流”? 但是参与调査这起桶川命案,我得到的启发之一,就是这起命案如实揭发了这种分类的弊害。如果满足于“一流称呼的媒体只知道把政府机关公布的“公共”信息照本宣科地报道出来,当消息来源本身有问题时,报道会被扭曲得有多可怕?当消息来源发布错误信息时,“一流”媒体强大的力量,会将多少事物践踏殆尽? 本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把遭到身为公家机关的警方及受其诱导的“一流”媒体所扭曲的命案的真正面貌及被害者形象重新传达给世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全部 23480 条 )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7 条 )
论坛 · · · · · ·
国赔诉讼的上诉结果如何? | 来自了尘 | 8 回应 | 2025-05-05 01:14:26 |
排版够烂的 | 来自zzzwalker | 1 回应 | 2024-06-04 09:54:16 |
佳织真的有这个人吗! | 来自momo | 1 回应 | 2024-04-21 15:25:42 |
关于小松和人的结局 | 来自钟 | 1 回应 | 2024-01-07 23:46:43 |
上尾署是否与和人的犯罪集团存在利益关系? | 来自祈边柔 | 4 回应 | 2023-11-20 18:04:5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獨步文化 (2019)8.8分 1138人读过
-
新潮社 (2004)8.4分 44人读过
-
新潮社 (2000)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的评论:
feed: rss 2.0
177 有用 Sue 2021-05-21 17:35:27
世间有千千万个诗织,然而又能有几个清水呢?
152 有用 胡铁梅 2021-03-01 17:28:34
从《黑箱》知道了作者/记者清水洁,真实事件读出了推理小说的味道,看的过程中一再想到诸多国内的案件,比如被富二代从19楼扔下的女孩,比如包丽...太多共同点了,世界各地对女性的控制与污名化都是一个套路。 本案的女主角也叫诗织,案发三年后清水洁自己的女儿意外身亡...不禁有种深深的、宿命般的无力感。
82 有用 风满蜃气楼 2020-08-12 13:02:03
看完以后心情沉重。又一位“诗织”的悲剧,在有心理疾病的跟踪狂男友及其团伙,与不作为的警方的双重推动下无可挽回地发生,逝后还被主流媒体罔顾事实地一通乱写,此谓“被杀三次”。除了感叹警察机构内部的官僚、腐朽与行事之荒谬,也须重提新闻媒体的独立必要与报道的伦理。(调查记者在我们这儿大概已经极少了吧…)虽然本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针对跟踪行为的法律制定,但体系内部的各种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无论被害人家属还... 看完以后心情沉重。又一位“诗织”的悲剧,在有心理疾病的跟踪狂男友及其团伙,与不作为的警方的双重推动下无可挽回地发生,逝后还被主流媒体罔顾事实地一通乱写,此谓“被杀三次”。除了感叹警察机构内部的官僚、腐朽与行事之荒谬,也须重提新闻媒体的独立必要与报道的伦理。(调查记者在我们这儿大概已经极少了吧…)虽然本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针对跟踪行为的法律制定,但体系内部的各种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无论被害人家属还是作者本人后来的遭遇都令人唏嘘。 (展开)
118 有用 cosmo 2021-04-09 00:06:55
这个标签的混乱度就已经很成问题,这到底是“非虚构”“纪实文学”还是“虚构”“推理小说”?故事本身意义是一方面,但作为一本书还是比较失望。读的时候焦点不知道是应该放在案件侦破上面,还是作者很主观的经历反思上面。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全程都是以自己的主体经历来投射案件本身和社会影响,而没有脱离自己的经历去完善这两个部分,隔靴搔痒,食如鸡肋。可以改名叫《清水洁超震撼惊奇历险——桶川案件背后的罪恶警署!》
417 有用 雪的练习生 2021-02-20 00:08:02
诗织7岁时写给未来的自己的明信片:2001年的我,变成了什么样子?我变成一个很棒的女生了吗?我有男朋友了吗?我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