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的书评 (328)

贾不许 2008-09-03 14:56:2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谈恋爱前,不如谈谈哲学

“类似爱情的,他们是彼此的病症和痛”,夏宇在《上邪》里把爱情形容成一种病症。的确如此,世界上有一种因爱而生的病叫失眠,有一种失眠的病叫作神经病。恋爱的人经常不分昼夜不眠不休地焦虑、绝望、嫉妒、感到幸福缺失,这种充满挫折感的强迫性精神官能症会让人想不开或者只...  (展开)
Thanks God 2008-11-08 02:20:3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你快乐的需求清单上是些什么?

如果让你为自己的快乐列份需求清单,上面会有些什么呢?是否写着有房有车,拥有DiorPrada,小资小调,名望权势……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了几个朋友,给出的答案中物质需求均是极重要的条件,却少有提及精神需求。 精神的需求在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已可怜到被遗忘的地步。 和朋友谈...  (展开)
hedgehog 2005-08-31 09:11:4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慰藉心灵的空虚

哲学的艺术在于它在你迷途生活时给你空虚的心灵以慰藉。 而德波顿用他美妙华丽但不影响阅读乐趣的文字带领我们进入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大师们的精神和生活世界。不知道这个德波顿是不是陈原老师笔下的那个英伦怪才,但是这本书却是对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哲...  (展开)
安东 2009-12-23 23:26:2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版

没钱还想找乐,怎么办?

在小咸酒馆的墙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只有跟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喜欢喝酒。”话是薛易说的,经于洋提议,由安东提笔写在一张纸条上,最后由老板小咸亲自贴到酒馆的墙上。我有时会想,如果这几个人里有一个突然成了名人,这件事倒也算是一段佳话。只是看这...  (展开)
瘦猪 2009-08-19 10:18:4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拿什么慰藉你,我的朋友

我觉得中国人不需要哲学,或者极少需要。我们天生掌握对待生活的态度。几千年来,我们以最少的物质过最多的精神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容易知足容易快乐。国产两大哲学,儒道流传了这么久,实其腹、虚其心(民以食为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儿子时想造反,当了爹就要后代听话...  (展开)
adam 2007-11-26 11:00:0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摘录有关文字,表达我的敬意

哲学的慰藉 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y Alain Botton 资中筠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4 压力可能来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统治者,也可能来自世俗的无知和成见,还可能来自自己本身对名利的欲望,这些同样都是压制理性探索的死敌。 p序5 他自称大学时代只有两样追求:爱情和...  (展开)
free night 2009-01-21 15:56:2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慰藉我们的人生

看这本书的时候,十几年的好朋友家里发生巨变:新婚刚一星期,父亲竟在一天之内离世。 在ICU病房等消息的时候,在去医院的路上,在与朋友相拥而泣的时候,总是想起那个一手握山羊角,一手握舵浆的命运女神,想起了塞内加。命运女神你又在跟我们开玩笑是吗?不分好坏,不...  (展开)
明月楼 2011-07-30 23:21:5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版

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近日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在家信中提到朋友吴竹如,说:“吾友吴竹如格物功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这又让我想起明代“守仁格竹”的故事,放到今天,这样穷尽物理的人大概会被称为GEEK,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一群科学家就是典型代表。 ...  (展开)
Luke 2007-04-11 08:16:3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读书笔记

这本书看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推出的6本德波顿作品集就看完了,都是很轻松有趣的读物,读后也不无受益。难得的是,6本书虽然译者各异,却都保持了译文质量上的高水准,这好像是罕见的,值得肯定。读完了这本,期待阅读译文出版社2007年推出的两本德波顿新著。 我可以理解...  (展开)
bunny friend 2007-06-28 15:13:4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德波顿的蛋糕

德波顿这个英伦帅小伙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吸引一批粉丝一本接一本地看着、买着他的书,大有欲罢不能的意思。 如果把书籍比点心,把写书比作烘培,德波顿确实是一个很高手的烘培师。略作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位烘培师傅的技艺十分全面,不论是在知识面上、艺术修养上、文字能力上...  (展开)
苜蓿 2008-08-06 19:50:2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对作者的一点猜测。

前半部分,一直到第三章快要结束的时候,都好像是被逼稿的专栏作者写出来的玩意儿,温吞吞的散发出一股正确而乏味的、类似放皮了的花生人儿特有的内股哈喇子味儿。从蒙田那章开始才渐渐脱离出夹杂着为取悦读者而糟践自个儿的小丑式的插科打诨的大段平铺直叙,展现出那种一本正...  (展开)
鱼克鱼.. 2009-11-02 23:29:4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可能我骨子里就是个怀疑论者

其实标题与内容无关. 书是在图书馆无意看到, 随手借来的. 开始就讲到关于苏格拉底的死. 不巧的是在那之前不久刚看过黑格尔对苏格拉底的死的解读, 再看这个就觉得有些不够味了. (不过小生也不了解情况, 到底哪个说的更靠谱一点也知不道了, 也没那麽大的兴趣去知道了.) 然后继续...  (展开)
Trinity 2007-10-11 18:15:4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吃到一个没有口感的苹果

迷信了douban上众多溢美之词 虽然在卓越上看到的时候 曾有一句评论触目惊心 大概是说该书比较浅薄 不适合读过一些哲学书的读者 选择了两个篇章看完 关于苏格拉底和叔本华的 这书简单来说就是英国的余秋雨著作类 用一些哲学家的言论或事迹来解释他们面对某些困境如何获取慰藉 ...  (展开)
阿倞*海纳百创 2005-09-12 20:05:4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哲学其实并不那么高深

没有把它当作一本“哲学”书来读,而是带到单位里,午休的时间读读当作一种“慰籍”。 断断续续的将近两周读完,依稀记得书中的那些哲学大家们有时使我沉思良久,有时让我忍俊不禁(原来他们也有那么多的凡人挫折和烦恼)。 读这样的书是快乐的,知识和智慧的双丰收。 另外,这...  (展开)
tammy 2014-02-20 23:31:5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著者的名字实在很难被记住,见谅。 《哲学的慰藉》,周国平先生给写序下马威似的给了一标题——“哲学不只是慰藉”,当然,书名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命题。阿兰·德波顿(是不是超级不顺口)借“慰藉”一词引本书的六个章节[苏格拉底——对与世不合的慰...  (展开)
咕咕复咕咕 2012-01-07 23:21:58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时隔四年,重读《哲学的慰藉》

《哲学的慰藉》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既发人深省又亲切的小书。每次读的时候,都能帮助我提出问题,审视自己的人生观。我觉得对于处在20多岁的年龄层的人,尤其适合一读再读,因为它会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人生观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从而更有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这次重读之后,...  (展开)
何斯 2006-03-19 11:12:0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才子哲学

在《读书》上看到介绍这本书的文章,便到网上买了。读来未觉有说得那么了得。 全书六章,分别以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尼采六位哲学家为样板,阐释了人在“与世不合、缺少钱财、有缺陷、悲伤、困难”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慰藉”。应该说,文章写得...  (展开)
阿倞*海纳百创 2005-09-12 20:05:5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哲学其实并不那么高深

没有把它当作一本“哲学”书来读,而是带到单位里,午休的时间读读当作一种“慰籍”。 断断续续的将近两周读完,依稀记得书中的那些哲学大家们有时使我沉思良久,有时让我忍俊不禁(原来他们也有那么多的凡人挫折和烦恼)。 读这样的书是快乐的,知识和智慧的双丰收。 另外,这...  (展开)
Lac Vide 2011-07-23 17:11:38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笔记

高中时代的读书笔记,那时候竟然还写过这种东西... “(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字根的原意——philo;sophia……把这一小群人归在一起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我愿从斯人游。”——阿兰德波顿《哲...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6 17 后页> (共328条)

订阅哲学的慰藉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