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生育的社会》的原文摘录

  • 事实上,随着采访次数增加,我们发现二三十岁的单身男女会异口同声地说:“婴儿和小孩好像异次元世界的生物。” 与婴幼儿几乎没有接触的年轻人正在增多,他们甚至无法从外表猜想一个小孩的年龄。 个人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诚然是原因之一,而劳动环境的变化无疑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影响。 (查看原文)
    张大户 1赞 2020-09-04 20:42:27
    —— 引自章节:眼下,为何一旦成为父母就会被孤立
  • 孙儿央求说“夏天要去上补习班的公开课”,理由是要为小升初的考试做准备,毕竟他的同学都在上补习班,自己也不能落后。矢部先生非常担心孙儿的成长环境。公寓楼下的庭院中,仅仅设有少量的玩要设施,不能骑自行车。孙儿的同学忙着上补习班,平时的闲暇时间,孙儿仅有的娱乐活动便是玩游戏或看电视。矢部先生说:“对孩子来说,从婴儿到小学时期,会萌生喂养小动物的想法。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在外面尽情玩要孩子的社会性便无从建立。而缺少自发性质的玩要,孩子的领导性就没法培养。忽视与孩子的发育息息相关的教育,一味往他们脑子里灌输书本知识,不过是大人为满足自己私心的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进一步说,“有的父母单纯是希望孩子能接受这样的抚育方式,他们眼里只看到了自己,而不关注整个社会。成年人的社会是很扭曲的,在未曾符合我们理想的社会中,追求培养符合自己理想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还真是可怜。”他希望过帮助,向子女传达“重视孩子感性培养”的育儿理念。 招任专科学校校长的矢部先生,对学校教育也持有某些疑如果老师只顾着催促“不快点完成作业,待会儿会做不完的哦”,孩子的学习欲望只会日渐萎缩。即便在玩耍时间,他们不能悠闲自在地玩,因为日程表早已规定好了。对孩子来,这是一种过饱和状态,会渐渐变得讨厌学习。越是4月1日前出生的低年级小学生,越是需要放缓速度接受教育。平时,父母可以稍微抽些时间陪孩子看看书,这是很重要的。日积月下,孩子能学到更多东西。父母的耐心辅导,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变孩子的未来。 (查看原文)
    豆浆不加糖 3回复 1赞 2020-10-12 21:42:48
    —— 引自章节:“必须告诉大家,养育孩子不是儿戏”
  • “自然分娩是非常棒的,但女性是拼上了性命在对待分娩。如今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事情真的需要我们搭上性命去完成。生物随时处于生死之间——面对生育,我们只要怀着这样的心情就够了。” (查看原文)
    猫二霸 1赞 2020-10-31 17:40:16
    —— 引自章节:奋战中的地方诊所
  • 经济的不景气并未打击年轻人谋求安定的志向,公务员仍是炙手可热的职业憧憬,与此同时,大部分自治体增加了非正规雇用岗位,以临时职员或外聘职员的形式聘用年轻员工的情况增多。 尽管工作不久她便从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然而毕竟是有时限的岗位,不经意想到将来,她便有些忧郁。无论多么努力,无论获得怎样的好评,5年后都将面临失业的事实。 年中辞职的话,无法确保有人及时接手自己的工作,会给大家添麻烦的。 本来,从生物学上看,女性最适宜怀孕的时期是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怀孕难度增大,相反地,流产率却会增高。与20至30岁相比,35岁时的受孕概率将下至二分之一。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4 20:50:15
    —— 引自章节:就业冰河期一代在妊娠期遭遇的问题
  • 生下孩子后,要想兼顾育儿和工作,比起行政支援,自己的母亲的存在才是必不可少的。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4 20:51:53
    —— 引自章节:以妊娠为由实行的解雇
  • 越是努力,越是从成就满满的工作中感受到无穷乐趣。 虽然现在女性推迟怀孕的案例日渐增多,但请大家不要忘记,怀孕是存在适龄期的。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4 20:54:48
    —— 引自章节:年年增多的35 岁以上高龄产妇
  • 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后辈说走就走,这种现象变成前辈们的又一烦恼,也造成了恶性循环,有段时期,大家都沦陷在“工作太忙,早结束早省事”的氛围中,有很多骨干员工由于感受不到工作价值,辞职去了别家医院。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4 20:59:46
    —— 引自章节:年近40 岁的助产士
  • 公务员将婚介服务作为自己的改行目标,予以极大关注,足以见得婚庆市场多么繁荣。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4 21:02:18
    —— 引自章节:变成消费品的“相亲”“备孕”
  •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这种一某些名人、大企业成功人士为范本,巧妙利用读者心理需求进行宣传,不过是商业手段。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高龄分娩的最大风险是母子生命同时受到威胁。 本来我们应该重点考虑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必须思考如何维系以孩子为轴心的、父母与孩子能够共同成长的家庭与社会,时下确出现了将孩子放在次要地位,视母亲为主角的支援育儿期女性的NPO法人。 如今,不懂得如何和婴儿相处的母亲本就在增加,这是一个更容易遭遇母子孤立的时代,因此确保母亲带着孩子享受愉快的时间,花心思为她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支援显然更有必要,不是吗? 所谓的“韧性”,是指当人置身逆境时克服困难的力量、承受压力的力量、积极接受人生描绘未来的力量、灵活调整情绪的能力,以及对外界保持多样化的趣味与关心,它的培育需要婴幼儿与特定他人进行相互交流,置身于通过身体接触实现的“接触爱”的世界,建立能够获取关爱的关系,他还强调:“脱离了婴幼儿自身意志的早期英语教学等方式,对韧性的培育并无益处。”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4 21:29:29
    —— 引自章节:“女性杂志风”的育儿误区
  • 即便明知宝宝罹患疾病,我还是打算把他们生下来。对生命进行拣选或轻视他们的做法,我不接受。 (查看原文)
    momo 2020-09-04 23:10:30
    —— 引自章节:与“生命拣选”密切相关的产前诊断
  • 有些母亲无法面对“历尽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却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愿成长”的事实,从而虐待孩子,并且这种现象与日俱增。 这样教出的是一批无法独立思考 、无法独立判断的所谓‘精英’,即使她们从考试、就职活动中脱颖而出,进入知名外企工作,也不一定会培养起承担烦恼、做出抉择的能力。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5 19:34:15
    —— 引自章节:满足自我的妊娠
  • 在自由自在过着社会人生活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因未婚怀孕或经济理由等选择人流的大有人在,这些女子岂是因为胎儿异常选择人流?她们打掉的分明就是将来能够正常生活的胎儿。 从前,生孩子这种事无所谓好坏,它只是结婚后夫妻 间房事的自然结果。孩子的‘出生’是‘上天赐予’的。哪怕家境贫困,哪怕无可奈何,只要怀上了,父母就会接受这个孩子。孩子是既成事实般的存在。在兄弟姐妹很多的时代,接二连三地生下孩子是无法抗拒的命运,这种连续性让女性得以长久地做一位母亲。 (查看原文)
    张大户 2020-09-05 19:44:54
    —— 引自章节:与“生命拣选”密切相关的产前诊断
  • 育儿十分不易,之所以说它辛苦,是因为母亲几乎被通到整天与孩子单独相对的孤立状态,这与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下班回家后只花极少时间照料孩子的人相比,面对的情况完全不同。在地方社区崩坏的当下,母亲与孩子单独留在家里的时间过长是很危险的。 (查看原文)
    豆浆不加糖 2020-10-10 19:35:23
    —— 引自章节:直面“产后抑郁”
  • 如果孕妇都从书本上获得孕期相关知识就行,渐渐地,孕妇班的老师也会变成清一色的年轻单身助产士。或许她们书读得的确不错,但孕期的不安呀育儿期的烦恼啊,只有和实际经历过的人聊天,听对方说我也睡不着呢、我家孩子也是这样的,她们才会感觉放松,所以孕妇身边有位能倾听她们苦恼、接得住碎疑问的助产士非常重要。不论妊娠还是育儿,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的助产士,是无法解决孕妇的各种疑惑的。 (查看原文)
    豆浆不加糖 2020-10-10 19:37:12
    —— 引自章节:人数骤减的资深助产士
  • 不仅如此,赤川院长还说:孕期是培养家庭意识的重要时期,男女相识相恋结为夫妇,再经由怀孕、分娩组建家庭。家庭是与此前然不同的崭新阶段,要走到这一步,要求双方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所谓家庭,便是孕育生命的场所。希望大家都能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下代。 (查看原文)
    豆浆不加糖 2020-10-16 15:43:17
    —— 引自章节:奋战中的地方诊所
  • 堀内教授表示,所谓的“韧性”,是指当人置身逆境时克服困难的力量、承受压力的力量、积极接受人生描绘未来的力量、灵活调整情绪的能力,以及对外界保持多样化的趣味与关心,它的培育需要婴幼儿与特定他人进行相互交流,置身于通过身体接触实现的“接触爱”的世界,建立能够获取关爱的关系,他还强调:“脱离了婴幼儿自身意志的早期英语教学等方式,对韧性的培育并无益处。” (查看原文)
    猫二霸 2020-10-28 14:06:14
    —— 引自章节:“女性杂志风”的育儿误区
  • “上一代的男性将丈夫休育儿假误解为转换心情的度假,其实,相比与成年人共事的职场,从早到晚地面对一个与自己无法产生共鸣、更不知道接下来他要做什么的婴儿,你会感到更辛苦。这种辛苦,必须在不获得妻子帮助、每日全由自己照顾婴儿的情况下,才能切实感受。职场上如果有越来越多的长辈——无论男女——能对此予以理解的话,优秀的年轻女员工便会更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从长远来看,受益的也是整个单位或公司。” 男性改变自身意识,改变工作与生活方式,是解决许多固有问题的切入点。 (查看原文)
    猫二霸 2020-10-31 15:32:39
    —— 引自章节:男性的育儿休假现状
  • 某民营医院的资深护士说:“对患者隐私的过度保护,致使医院失去了患者的信任。” 几十年前,这家医院的门诊部还是开放式诊疗。护士会拿着病历卡去候诊室,直呼孩子的姓名叫号。“孩子得了什么病?”她们会一边轻松地向孩子的父母打招呼,一边顺便了解患者的情况。现在,取代孩子姓名的是ID数字,他们与医生、护士的接触也少了。 ……之前,大家看病时能透过帘布听到隔壁的诊疗对话,也能找到共同话题,而且这边的父母听到那边父母和医生的对话,也能得到启发,医生便无须为同样的病因再次解释,既省时又省力,现在却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查看原文)
    猫二霸 2020-10-31 15:50:41
    —— 引自章节:父母成长的机会
  • 大学设有幼儿教育专业,老师上课时教导学生:“我们要创造一个男女共生的育儿社会。”而人事部的男性老员工却说:“男人怎么可能申请什么育儿假。” (查看原文)
    Sylvaine 2020-11-26 13:53:50
    —— 引自章节:男性的育儿休假现状
  • 原本,我们的确应该尊重每一条生命,然而现实是,残障人士机构一家接一家倒闭,越来越多残障患者无处可去,给医疗现场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查看原文)
    Sylvaine 2020-11-27 12:56:40
    —— 引自章节:被迫过劳工作的NICU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