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hn A. Crespi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副标题: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Pictorial Turn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230
定价: USD 3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520309104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副标题: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Pictorial Turn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230
定价: USD 3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520309104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闻史资料 (一切归零)
- 202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选 (豆友007)
- 晚清以来的中国(视觉、艺术、思想) (也野冶)
- 2021年历史学新书 (史学研究)
- Print culture of Modern China (明月照那小沟渠)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Manhua Modernity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人间逍遥客 2021-11-30 12:55:00
本书主要探讨了1930年代左右以《上海漫画》为代表的漫画杂志、抗战时期武汉漫画的宣传画、张光宇的《西游漫记》和毛时代的《漫画月刊》。《上海漫画》与我目前所看的材料直接相关,漫画不仅像其他期刊一样,宣传名流、世界性知识与现代城市知识,也以一种独立于政治外的态度嘲讽体制。此外,书中第四章关于《漫画月刊》的分析也给我很大启发:在《漫画月刊》的漫画中呈现两种叙事模式:一种是国家意识形态下,进步的、线性的宣... 本书主要探讨了1930年代左右以《上海漫画》为代表的漫画杂志、抗战时期武汉漫画的宣传画、张光宇的《西游漫记》和毛时代的《漫画月刊》。《上海漫画》与我目前所看的材料直接相关,漫画不仅像其他期刊一样,宣传名流、世界性知识与现代城市知识,也以一种独立于政治外的态度嘲讽体制。此外,书中第四章关于《漫画月刊》的分析也给我很大启发:在《漫画月刊》的漫画中呈现两种叙事模式:一种是国家意识形态下,进步的、线性的宣传模式;另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国家宣传话语的异质性图像:这些图像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原有的正面形象。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日常性漫画一直在官方控制之下运作,是国家宣传话语的补充。(看别人的研究容易,自己动手好难 (展开)
1 有用 妙吉祥虚空藏 2023-12-08 08:13:22 安徽
封面来自奇才张光宇……这本试图在毕克官《中国漫画史》勾勒的政治宣传漫画发展史之外,探讨其他非主流的漫画史层面,大多和现代性、都市文化有关(然而毕克官是不是真的将中国漫画史简化成主流政治宣传史,还有待考察)。特别注意将早期漫画还原回当时的出版媒介即各种画报期刊杂志的背景中进行审视,认为当时对“漫画”的理解和现在的不同(这个也不太好说,杂志名字叫漫画不意味着里面的东西都是漫画)。最后把man和hua分... 封面来自奇才张光宇……这本试图在毕克官《中国漫画史》勾勒的政治宣传漫画发展史之外,探讨其他非主流的漫画史层面,大多和现代性、都市文化有关(然而毕克官是不是真的将中国漫画史简化成主流政治宣传史,还有待考察)。特别注意将早期漫画还原回当时的出版媒介即各种画报期刊杂志的背景中进行审视,认为当时对“漫画”的理解和现在的不同(这个也不太好说,杂志名字叫漫画不意味着里面的东西都是漫画)。最后把man和hua分开解读,要能说得再详细点就好了。这本提到了米歇尔的pictorial turn的概念,但感觉没多大意思,不过再次提醒我得去细读下米歇尔原文(书真读不完啊……T T) (展开)
0 有用 Pelishere 2025-02-15 21:36:23 北京
打中国近代漫画研究的七寸,《上海漫画》《抗战漫画》《西行漫记》《漫画月刊》中的图像在时间空间上的断代与回声,每次开始解释“我要开始图像转向的分析啦”的时候有点啰嗦
0 有用 老神在在随身听 2020-12-20 02:14:46
Crespi对漫画史的熟悉度和对材料的敏感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当下的相关外延现象也有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尽管没有办法展开)。后两章之前分别在别的书里读过,但尤其是漫画月刊一章的关注点要比maoist laughter里呈现的有趣,案例信息量也更丰富。
2 有用 L 2021-10-12 05:02:07
主要论点是漫画在中国的出现是通过/基于/作为画报这个媒介。作者批评已有的漫画史书写总是把漫画和历史危机、救亡绑在一起,假设图像之于观者有某种绝对的效力,但就像画报一样,漫画作为民国上海视觉生态的一个元素,更主要的是促成了一个存在于subaltern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诠释共同体”,而不是安德森式的想象的共同体。如果说彭丽君的pictorial turn中,西方和现代都成为观看和试图把握的对象,C... 主要论点是漫画在中国的出现是通过/基于/作为画报这个媒介。作者批评已有的漫画史书写总是把漫画和历史危机、救亡绑在一起,假设图像之于观者有某种绝对的效力,但就像画报一样,漫画作为民国上海视觉生态的一个元素,更主要的是促成了一个存在于subaltern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诠释共同体”,而不是安德森式的想象的共同体。如果说彭丽君的pictorial turn中,西方和现代都成为观看和试图把握的对象,Crespi的pictorial turn侧重于反观作为观者的自己和以画报为主导的都市视觉环境。读完只能觉得说漫画研究可能还在初期,对起话来像在打稻草人,视觉策略上对《点石斋》的延续、对其他文化中漫画形式的挪用重组都没有细谈。张光宇的西游记被当成元图像分析,问题是按米切尔的说法所有图像都可以是元图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