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光年3》由青年诗人戴潍娜主编,以“诗歌共和国”为主题创办于2017年的诗歌翻译丛书《光年》,继2018年以“世界中的世界”为主题第二辑出版之后,历时两年,第三辑以“出生之城与记忆之城”为主题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书中前言对“诗歌共和国”的畅想,缘于中国的传统诗教和现代文明国家转型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所寻求的政治共同体和汉语命运共同体——“人类生存的知识起源于人的个性,而诗人的个性拓展了世界的宽度。”
第三辑主题是“出生之城与记忆之城”。尼古拉·马兹洛夫说:“城市是我们新的本质,是一片不结果实的新森林,一个神话般的童年多边形,一个充满希望和抱负的陵墓。”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意味着死亡,正是这种向死而生,我们重新发现了出生地,一种建立在语言和意识结构上的出生地。我们有那么多的出生地,也会有那么多的葬身之处。里尔克说:“世界广大,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它深...
《光年3》由青年诗人戴潍娜主编,以“诗歌共和国”为主题创办于2017年的诗歌翻译丛书《光年》,继2018年以“世界中的世界”为主题第二辑出版之后,历时两年,第三辑以“出生之城与记忆之城”为主题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书中前言对“诗歌共和国”的畅想,缘于中国的传统诗教和现代文明国家转型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所寻求的政治共同体和汉语命运共同体——“人类生存的知识起源于人的个性,而诗人的个性拓展了世界的宽度。”
第三辑主题是“出生之城与记忆之城”。尼古拉·马兹洛夫说:“城市是我们新的本质,是一片不结果实的新森林,一个神话般的童年多边形,一个充满希望和抱负的陵墓。”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意味着死亡,正是这种向死而生,我们重新发现了出生地,一种建立在语言和意识结构上的出生地。我们有那么多的出生地,也会有那么多的葬身之处。里尔克说:“世界广大,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它深如大海。”穿过城市和空间,人类的反复无常留下了考古学遗址,我们当代人是栖居在遗迹和瞬间、旅行和永恒之间。
《光年》丛书专注译介世界现当代诗人作品,提倡诗人与诗人互译,以翻译视角构建当代诗歌阅读视野。第一辑《诗歌共和国》邀请了国内著名诗人西川、杨炼、王家新、周瓒、高兴、谷羽、汪剑钊、傅浩等担当翻译;第二辑《世界中的世界》邀请了张曙光、树才、伊沙、王东东等;第三辑《出生之城与记忆之城》邀请高兴、王家新、西渡、陈育虹、胡桑、张曙光、杨东伟、藏棣、杨炼、唐晓度、朱朱、陈汐、刘立杆、姜涛、刘畅、郑体武、远洋、代闯、连晗生、叶美、郑月娘、回地、张何之等著名诗人翻译家。力求以最精准最敏锐的笔触,展现世界诗歌前沿的创作风貌。本辑收入尼古拉·马兹洛夫、罗马尼亚诗人斯特内斯库等世界知名诗人作品,同时推出了德国获奖诗人专辑、俄罗斯青年诗人专辑等。首译米沃什重量级随笔。除诗作以外,亦收入汉学家、诗论、诗人访谈录等文章。
作者简介 · · · · · ·
戴潍娜:青年诗人、学者。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出版诗集《我的降落伞坏了》《面盾》《瘦江南》《灵魂体操》,小说集《仙草姑娘》,翻译有《天鹅绒监狱》《组合与反组合》《格诺二题》《乌力波简史》等。
目录 · · · · · ·
越界
〔罗马尼亚〕一滴会说话的血——斯特内斯库诗选
高兴 译
他“美丽得犹如思想的影子”——阅读斯特内斯库
高兴 撰文
〔马其顿〕另一个时代的残余者——尼古拉·马兹诺夫诗选
王家新、西渡、陈育虹、戴潍娜、胡桑、张曙光、杨东伟等 译
出生之城与记忆之城
尼古拉·马兹洛夫(Nikola Madzirov) 著 杨东伟 译 王家新 校
尼古拉·马兹洛夫访谈录
采访者:L.A.格罗夫(L.A.Grove) 杨东伟 译 王家新 校
Contemporary
当代国际诗坛
〔德〕安·科顿诗选
臧棣、杨炼 译
〔德〕迪克·冯·彼得斯多夫诗选
唐晓渡 译
〔德〕扬·瓦格纳诗选
杨炼、朱朱 译
〔罗马尼亚〕马留斯·凯拉鲁诗选
陈汐 译
〔德〕许俐雅诗选
戴潍娜、刘立杆 译
〔德〕斯蒂芬·珀普诗选
姜涛、刘畅 译
〔俄〕俄罗斯当代青年诗人作品选
郑体武 译
Image
影像
申伟光作品:黑系列、鲜艳系列及其他
申伟光
人性的废墟
陈家坪 撰文
Essay
随笔
有蛛网琴弦的苹果树——塞弗尔特和他的诗歌
乔治·吉比安(George Gibian) 著 远洋 译
我们来自北京——俄罗斯当代文学现状
德米特里·菲利波夫 撰文 代闯 译
Long poem
长诗
劳达
切斯瓦夫 · 米沃什(Czeslaw Milosz) 著 连晗生 译
Poetics
诗学
友好边境线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 著 叶美 译
Sinologist
汉学家
经典新编——当代诗中的传统语言结构再生新编
邓月娘(Yulia Dreyzis) 撰文
当代中国诗歌中的语言问题
邓月娘(Yulia Dreyzis) 撰文
Dialogue
谈话录
“我相信某种慢,某种文学的渐进性”
——对话克罗地亚诗人米罗斯拉夫·柯林(Miroslav Kirin)
回地 译
Biography
诗人志
策兰与吉赛尔:诗歌与版画的互译
采访:张何之 受访:艾略克·策兰(Eric Celan)、贝特朗·巴迪欧(Bertrand Badiou)
Perspective
台湾诗歌动态
近十年的台湾诗歌:新世代强势登场
洪崇德 撰文
附录:译作者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光年3"的人也喜欢 · · · · · ·
光年3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光年是正在看光年的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光年原本是光在宇宙真空中演直线一年所经过的距离,而这里的《光年》是越界、当代国际诗坛、影像、随笔、长诗、诗学、汉学家、谈话录、诗人志、台湾诗歌动态还有正在看《光年》的你! 在我们生活中有艺术,艺术又分为很多种,文学、画画以及歌曲等等,而文学中又分为小说和诗歌... (展开)
诗歌,是人生的光,记录人生的年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还记得央视有一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其中第三集,主题是“长大”,讲述的是云南省漭水中学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在大部分作文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之下,诗歌却成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的必修课。 当有人质疑校长这个必修课时,校长的一句话让人深思。 “学了诗歌的孩... (展开)
《光年》:语言转化中母语的美感(叶美)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已购买书籍 (mongolialong)
- 2022购书统计 (ly的读享生活)
- 世纪,星球 (董斜川)
- 诗歌 合辑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光年3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黑暗之刺 2020-10-10 00:30:58
今年诺奖都给了诗人,偶尔看看诗歌还不错
0 有用 重言 2022-10-03 21:08:17 浙江
马兹洛夫,绝对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
0 有用 艾德伍德 2023-05-02 21:10:37 广东
选的诗挺棒的,只是理论基本看不懂
1 有用 K. 2020-12-13 11:38:43
算是厚文学杂志。涉及内容不少:引介的外国诗,绘画作品,随笔,访谈,文学评论。其中,斯特内斯库、马兹洛夫、凯拉鲁的诗比较好。米沃什的那篇散文也可以。“谁不认准方向,谁就一事无成。”
0 有用 搬砖的霓娃娃 2020-08-23 15:29:47
诗歌属于对语言很敏感的实验性文体,在翻译诗歌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更新和拓展汉语的边界,不仅仅是词汇,还有文法。艺术家要是想对艺术进行源源不断的更新和在创造,就得抱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广泛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