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玮
/
[美] 林嘉琳(Katheryn M.Linduff)
/
孙岩
/
刘远晴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边疆地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700年的金属制品、墓葬习俗和文化认同
出版年: 2020-9-1
页数: 144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597185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边疆地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700年的金属制品、墓葬习俗和文化认同
出版年: 2020-9-1
页数: 144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597185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人類學 (烏普西侖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hrisminte 2020-12-05 10:07:54
粗粗翻了一遍,首先署名问题,中英版各自领衔,没问题。第二各章从概念到文献还有割裂,结论尽量弥合到了一起。参考文献略有小错无伤大局。
3 有用 Moonfield 2022-12-31 00:12:41 北京
其实这本书的方法显示出了考古学以物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在验证有能动性的人在历史中的选择时的无力。论述思路是很保守和谨慎的,无非是对每处区域的材料,从器物组合和使用方式上,论述族群的身份构建。作者非常细致,甚至对单个墓葬的细节都做了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阐释。但因为这片区域广大而金属材料琐碎的特征,而显得全书都有些支离。加上考古材料天生就存在的不平衡性,想装进一个套子里,想要一边搞出丝滑而滴水... 其实这本书的方法显示出了考古学以物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在验证有能动性的人在历史中的选择时的无力。论述思路是很保守和谨慎的,无非是对每处区域的材料,从器物组合和使用方式上,论述族群的身份构建。作者非常细致,甚至对单个墓葬的细节都做了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阐释。但因为这片区域广大而金属材料琐碎的特征,而显得全书都有些支离。加上考古材料天生就存在的不平衡性,想装进一个套子里,想要一边搞出丝滑而滴水不漏的体系来诠释自己的观点,另一边又尽可能全面、地毯式地不放过一处细节,真是太难了。而基于物的研究,又让人的能动性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身份构建”这一问题的探讨变得有些悬浮。我们只能尽力寻找更多的拼图,无限趋于拼出更全面的图景。 (展开)
0 有用 柳智敏 2021-04-27 18:27:30
①器物作为文化的物质表现,文化作为塑造身份的工具,通过对边疆地区不同时空金属制品和墓葬习俗的分析,探讨各自人群的身份建构方式。②打破了游牧/农耕的简单二元对立和中原中心观,更注重从边疆自身去审视边疆,摒弃了中原→边疆的单向传播,突出边疆人群在选择物质文化和建构身份方面的能动性。③提出了技术格局,个人格局,地域格局和氏族格局四个概念作为超越考古学文化的概念。④边疆作为接触地带,多元性,变化性,区域性... ①器物作为文化的物质表现,文化作为塑造身份的工具,通过对边疆地区不同时空金属制品和墓葬习俗的分析,探讨各自人群的身份建构方式。②打破了游牧/农耕的简单二元对立和中原中心观,更注重从边疆自身去审视边疆,摒弃了中原→边疆的单向传播,突出边疆人群在选择物质文化和建构身份方面的能动性。③提出了技术格局,个人格局,地域格局和氏族格局四个概念作为超越考古学文化的概念。④边疆作为接触地带,多元性,变化性,区域性,复杂性。一些地方有错别字(p.4,20,31,52,67,68,79);第四章无小节小结,体例不一。 (展开)
0 有用 单个一 2023-05-27 09:17:56 吉林
宏观的理论很吸引人,对边疆地区的视角还是不错。但是往下走,如何将理论人类学的理论限定得和该地区的考古学材料相适应,还是有些问题。私以为技术格局、个体格局、地域格局和氏族格局的划分很不错,但是有些定义值得修正。另外,材料方面的选取和使用确实有些一言难尽。同时,对国内研究的引用真的很有限。
2 有用 梅菲斯特的仆人 2022-06-21 12:33:06
1.有明确主题的小书需要这么多人合著吗?2.从内容、前言后记都看不出第一作者是第一作者的理由。3.用物质文化说文化取向也就罢了,这身份认同和展示是什么情况?4.译者知道前两章在写什么吗?5.问题意识还是不错,但写起来就成了一段材料加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模式,终究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