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時報文化
副标题: 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原作名: The Great Disruption: Human Nature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
译者: 張美惠
出版年: 2020-11-3
页数: 416
定价: NTD 52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1383910
内容简介 · · · · · ·
全新修訂校對!
***
二十世紀末「高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物質生活突飛猛進,
步入資訊時代的同時,人類福祉是否也同步提升?
或許我們的社會正面臨最新的一波巨大的斷裂!
步入「後工業時代」、「資訊社會」的我們,
是否意識到,全球都出現了嚴重的失序危機?
人類歷史的發展上層面臨兩次巨大的波動,
集體狩獵到農業社會為第一波,農業到工業為第二波,而21世紀的我們,正面臨「第三波」的巨大震盪。
法蘭西斯.福山給邁入資訊社會的我們,一個震撼的警示──
我們的社會結構,隨著科技與經濟迅速成長的影響之下,在不知不覺間造成了毀滅性的衝擊!
‧經濟產業的改變
從工業社會邁向資訊社會,經濟產業因科技產生巨大動盪,現代的知識經濟讓人們因掌控資訊而更有能力,鬆動了傳統的權威層級。
‧社會發生質變
犯罪率提高、生育率、離婚率與家庭結構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著科...
全新修訂校對!
***
二十世紀末「高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物質生活突飛猛進,
步入資訊時代的同時,人類福祉是否也同步提升?
或許我們的社會正面臨最新的一波巨大的斷裂!
步入「後工業時代」、「資訊社會」的我們,
是否意識到,全球都出現了嚴重的失序危機?
人類歷史的發展上層面臨兩次巨大的波動,
集體狩獵到農業社會為第一波,農業到工業為第二波,而21世紀的我們,正面臨「第三波」的巨大震盪。
法蘭西斯.福山給邁入資訊社會的我們,一個震撼的警示──
我們的社會結構,隨著科技與經濟迅速成長的影響之下,在不知不覺間造成了毀滅性的衝擊!
‧經濟產業的改變
從工業社會邁向資訊社會,經濟產業因科技產生巨大動盪,現代的知識經濟讓人們因掌控資訊而更有能力,鬆動了傳統的權威層級。
‧社會發生質變
犯罪率提高、生育率、離婚率與家庭結構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著科技的進歩而逐漸鬆散,進而對他人的不信任,個人主義凌駕於社會意識,這個時代正發生巨大的斷裂,進而造成社會結構的震盪。
‧過度個人主義的陷阱
個人主義發揮在市場與實驗室能帶來創新與成長,蔓延到社會規範的領域幾乎使所有權威產生動搖,也侵蝕了家庭、社區與國家的凝聚力,技術的改變造成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謂市場的「創造性毀滅」。
‧大斷裂到大重建
福山援引各類數據與社會學等資料,也借用經濟學到生物學等跨領域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同時福山也指出,在舊秩序瓦解之際,新的社會其實已儼然形成──這便是人類與他人産生聯繫的生物本質,人類會依據環境變化創造新的聯繫方式。而大斷裂之後的大重建時期,人們會自然而然的形成新的社會與道德價值,因為只有根據人類物質進步的現實進行社會調適,才能建立健全的社會秩序。
跨越斷層的创作者
· · · · · ·
-
弗朗西斯·福山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兼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及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副主任,亦曾出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The Great Disruption)、《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Our Posthuman Future)、《強國論》(State Building)、《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及《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兼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及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副主任,亦曾出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The Great Disruption)、《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Our Posthuman Future)、《強國論》(State Building)、《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及《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等書。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謬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等,現從事專職翻譯。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按牌理出牌
第二章 犯罪、家庭、信任:問題探究
第三章 原因探討:傳統論點
第四章 原因探討:人口、經濟與文化
第五章 婦女的特殊角色
第六章 大斷裂的影響
第七章 大斷裂無法避免嗎?
PART 2 道德系譜學
第八章 規範的生成
第九章 人性與社會秩序
第十章 合作的起源
第十一章 自我組織
第十二章 科技、網絡與社會成本
第十三章 自發秩序的限制與層級的必要
第十四章 七十六洞之外
PART3 大重建
第十五章 資本主義將耗盡社會資本嗎?
第十六章 重建之路:過去、現在與未來
附錄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给道德关系带来的问题,并不因此存在于经济交换自身的性质上,而是在于技术及其变化。资本主义是如此充满变数,如此为创造性破坏提供动力,以至于它在不断地改变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交换的条件。经济交换和道德交换都同样面对这种情况,这也是大断裂的根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0.30 -
传统社会的选择不多,却有着很多绳索(即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人们在婚姻伙伴、工作、住所 、信仰方面很少有自己的选择,而经常会受到来自家庭、部落、等级、宗教、封建义务等压抑性联系的束缚。在现代社会,个人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多,而社会义务之大网中约束他们的绳索却以大大放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跨越斷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新时代的我们,和以前不一样

人人为我好懂,我为人人何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黑拱门系列丛书里,这本绝对算不上厚,然而读完以后却有一种大脑嗡嗡的感觉。一来是因为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之大,不但在阅读的过程里总是让人倒翻回去,必须以确认某些叙述逻辑,才能完成拼图继续往下读。第二则是因为它几乎以包罗万象的程度,细数了世纪末到世纪初可以想象得... (展开)
世界观系列书单的通识读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大断裂,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社会分裂,表现为犯罪率上升、家庭破裂和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资本受到挑战; 第二部分讨论人类社会资本的本源从何而来,作者讲人类的行为规范领域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理性的等级方式产生、理性的自发性方式产生、非理性的等... (展开)

波兰的团结工会加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再有六十页,《大断裂: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就要看完了。 《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在第十三章,有个很重要的总结,即当低信任社会普遍存在时,强调等级制的威权主义,专制社会就会是强有力的替代品,用以管理低信任环境中的个体,调动和社会动员,并将其原... (展开)
令人失望的充满偏见的作品

福山,大断裂读书日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开始于第14章,超越“76号洞穴”。福山通过76号洞穴狭隘的民族主义引出道德是人类自发性交往的结果。如果群体规模足够大,便会形成政府组织,并将自发的社会秩序转化为政治秩序。而人类本质上并不是社会性动物,而是政治性动物。 政治秩序中的等级制对于纠正和弥补自发秩序... (展开)>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7.5分 1240人读过
-
Simon and Schuster (2000)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8.2分 118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0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跨越斷層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otang 2021-06-05 00:14:25
閱於202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