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书写一战历史终局的经典之作
☆英文版风靡欧美40年累计销量超100万册
☆再现协约国与同盟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喋血大战
☆解密德意志帝国崩溃前夕无法遏制的再战野心
媒体推荐
曾创作《希特勒传》与《日本帝国衰亡史》的编年史作者约翰·托兰为读者带来全新作品。本书的背景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作者对西线战役的描述,对前线战场及俄国革命的分析,具有畅销作品应有的一切优点。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遍览日记、报刊及访谈录,为读者带来一部栩栩如生的编年史著作。此次的故事回到了1918年。在托兰看来,敢于冒险的精神与每一名士兵的作战素养,乃是战场上的决定性因素。 ——《科克斯书评》
在这本书中,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对1918年欧洲的外...
☆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书写一战历史终局的经典之作
☆英文版风靡欧美40年累计销量超100万册
☆再现协约国与同盟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喋血大战
☆解密德意志帝国崩溃前夕无法遏制的再战野心
媒体推荐
曾创作《希特勒传》与《日本帝国衰亡史》的编年史作者约翰·托兰为读者带来全新作品。本书的背景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作者对西线战役的描述,对前线战场及俄国革命的分析,具有畅销作品应有的一切优点。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遍览日记、报刊及访谈录,为读者带来一部栩栩如生的编年史著作。此次的故事回到了1918年。在托兰看来,敢于冒险的精神与每一名士兵的作战素养,乃是战场上的决定性因素。 ——《科克斯书评》
在这本书中,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对1918年欧洲的外交、经济、政治及军事等各方面重大事件展开回顾。那一年里,在各因素共同影响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落下帷幕,却也给下一代人埋下灾难的种子,最终引发另一次欧洲大战。 ——《斯密森杂志》
约翰·托兰技巧娴熟,在历史的巨幅画卷上挥毫泼墨,为读者带来一幅引人入胜的一战群像图。 ——《商业周刊》
内容简介
《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是约翰·托兰唯一一部书写一战历史的作品,在其作品谱系中具有极为独特的地位。全书将视野聚焦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战争形势变化,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前决定世界命运的关键时刻。作者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即1918年,发生的战事和一战参战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为主要线索,讲述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如何在战局僵持的情况下扭转战局,最终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历史事件。作者为此书采访了上百位一战亲历者并查阅了大量一战历史资料,生动还原了上到国家首相下到普通士兵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中的经历,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展现了当时一战结束前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
1918的创作者
· · · · · ·
-
约翰·托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托兰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1912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著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等作品。因撰写《日本帝国衰亡史》,揭示日本对美作战起因,荣获普利策奖。
作为一名历史的写作者,托兰在着笔叙述某一历史事件之前,会对数以百计的事件亲历者进行采访,多方面铺陈展开,力图揭示该历史事件对知名人物与普通大众的不同影响,从而使其作品具有区别传统史学著作的鲜明特点。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西线惊雷
第二章 大型攻势
第三章 3月26日,福煦将军说:“但愿为时未晚.”
3月27日,米尔纳勋爵说:“我们被打垮,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二部分 危机时刻
· · · · · · (更多)
第一章 西线惊雷
第二章 大型攻势
第三章 3月26日,福煦将军说:“但愿为时未晚.”
3月27日,米尔纳勋爵说:“我们被打垮,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二部分 危机时刻
第四章 东方的红色曙光
第五章 黑格说:“我们已身陷绝地.”
第六章 “圣乔治保佑英格兰!”
第七章 干涉Ⅰ
第八章 “扬基大兵所向无前!”
第三部分 回头路
第九章 干涉Ⅱ
第十章 转折点
第十一章 黑暗的日子
第十二章 红色风暴
第十三章 “那里的事情不了结,我们就回不来.”
第十四章 伍德罗 威尔逊说:“我是在救人性命,而非搞党派政治.”
第十五章 虚假的停战
第十六章 结局的序幕
索 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第2伦敦军团的格雷少校发现,那天晚上宁静得出奇,“午夜前的几个小时平静地流逝,战争中常见的嘈杂之声几不可闻。即将到来的春日带来芬芳与活力,弥漫于田野之中;料峭微寒的空气中尽是树木的清香,沁人心脾;枝头尚未长出绿叶,微风轻拂其间;而在战线的远处,唯有那树梢上方忽明忽灭的信号弹光亮刺破黑夜,昭示人们:这片美丽的大地仍处在战争之中,和平只是虚假的幻象。不过,总体而言,一切都预示着灾祸将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西线惊雷 -
上午11时,气象学家、中尉施毛斯(Schmaus)博士提交了一份气象报告。天气情况并不“特别有利,但报告显示攻击存在可行性”。中午,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决定放手一搏,他们传令各队,一切按计划实施。“情况已如箭在弦,”鲁登道夫写道,“船到桥头自然直。最高司令部与各级将士人事已尽,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西线惊雷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1918"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1918"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7.5
-
- 至暗时刻的反抗 8.0
-
- 意大利战场 8.0
-
- 大西洋海战 8.2
-
- 冷战的终结:1985-1991 7.7
-
- 风暴前线 7.8
-
- 终结一切战争 8.6
-
- 希特勒的间谍 8.3
-
- 1945年的六个月 9.0
1918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两章75页16天就要结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两章75页16天就结束了

《1918》这最长的一“年”后 他们中的很多人已不再变老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新华出版社 (1984)8.2分 58人读过
-
Bison Books (1992)暂无评分
-
Konecky & Konecky Military Books (199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豆瓣阅读会员可免费读的好书 (你老公我不怕他)
- 帝国与后帝国 (jakdan)
- T (dhcn)
- 国外军事政治文化史 (小毛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0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1918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 2025-01-30 23:35:36 河北
4.5 可以看是可以看,但如果我读的第一本一战相关就是这本,那我对一战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感兴趣。
0 有用 小护士毒舌猫-虞兮虞兮奈若何 2024-09-25 11:32:56 新疆
详细的写了1918的事态发展。人物都很鲜活。鲁登道夫的崩溃,协约国和美国的矛盾都饶有趣味。
0 有用 培根漫步 2023-03-20 15:10:31 广东
约翰•托兰说他要书写“活的历史”,确实剧作家出身的他做到了将历史现场的深度还原,让人阅读起来毫不枯燥。这本书并非写得最好的一战相关的作品(起码我觉得芭芭拉的《八月炮火》写得更好),但绝对是最能感同身受的作品之一。
2 有用 梦魇马戏团 2021-11-30 15:32:49
你德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然后投降了。
0 有用 mohicaniano 2022-08-20 20:40:33 上海
再一次认识一下这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与争霸夺权”的残酷战争,仅仅是这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