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电子社世纪波(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82395380/
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
读书会表现的是一群人读书。
同样是读书会,为什么此时的读书会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新趋势呢?
因为读书会已经不再是我们过往所认为的一群人读书的画面,而是隐含了新一代学习趋势的共创技法,被称为“读书会2.0”。
读书会2.0,亦称为“社群读书会”,它让书的知识淬炼,且更聚焦于人,把知识与多元化的经验连接,产生“群众智慧”的学习综合效果。
为了理解读书会形态的转变,我们需要先理解,传统读书会与社群读书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读书会以聚焦与求知为主要效益,即今天一群人因为一本书聚集在一起,并且探讨书中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的是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学习后如何应用。
相...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电子社世纪波(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82395380/
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
读书会表现的是一群人读书。
同样是读书会,为什么此时的读书会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新趋势呢?
因为读书会已经不再是我们过往所认为的一群人读书的画面,而是隐含了新一代学习趋势的共创技法,被称为“读书会2.0”。
读书会2.0,亦称为“社群读书会”,它让书的知识淬炼,且更聚焦于人,把知识与多元化的经验连接,产生“群众智慧”的学习综合效果。
为了理解读书会形态的转变,我们需要先理解,传统读书会与社群读书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读书会以聚焦与求知为主要效益,即今天一群人因为一本书聚集在一起,并且探讨书中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的是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学习后如何应用。
相较于传统读书会,社群读书会则以人为核心,以书为载体,通过议题引导,让参加读书会的人不仅获得书中的知识点,而且每个人在分享书中知识后,结合个人观点、经验与自身擅长领域进行思考。社群读书会获得的是一群人的智慧,从而让知识的实践与客观性更趋向于真实世界的真理。
从个人学习与群体学习的角度来看,群体学习的效果是基于个人学习的经验、智慧和观点上的多元化,汇集成社群学习的基础。
也就是每个人都具备了我们未曾经历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是储存在每个人的大脑里,通过社群学习来相互提取的。
所以社群读书会以此为基础,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除了读书,更要读人。相较于传统读书会的求知,社群读书会让我们看到更多自己未曾理解的想象世界。
为了达成社群读书会的效益,引导者就要让每一位参与者进行议题分享。在分享中,引导者会引导经验故事,揭示观点背后的深层逻辑。
每个独特观点背后,都会有个人思考的脉络。这些思考脉络,会因为他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所经历的事情与积累的知识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法,最终实现读书也读人的实际价值。然而,仅从分享到理解每个人的观点,还是无法创造学习的实践性。这就牵涉到人类学习的终极问题——学习如何从知道到做到。
这是社群学习的另一个核心,不只要你知道,更要你做到。在社群读书会中,我们需要思考并解决怎么运用所学的问题。
社群读书会不限于书中知识的实践运用,还包括参与者一起分享个人观点后所产生的更具体的借鉴,它可能是我们未曾想到的做法,以及忽略的问题点。
相较于传统读书会,社群读书会基于群众智慧和实践运用两大核心,建构了新的学习价值。最后的知识不是学习来的,而是创造来的。
学习如果只是以同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那么最终所得出的解决方案都会因为个人的思考惯性有所局限。
如何以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思维逻辑,来思考怎么解决现有的问题点,这是社群学习的核心价值。让学习的终点,不再只是聚焦于我们总结书中的知识,而是进一步以“创造”来引导新的观点,并激发实践的动能。
达成学习的终点的方法就是坚持不懈地应用本书所提到的RSCN法(Reading,Sharing,Creating,Networking),拆解社群读书会的过程,以系统化、流程化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参与者共创知识和智慧。
《如何共读一本书》是作者用自己丰富的运营读书会的经验手把手教读者如何开设、运营读书会。他会教会大家读书会运营和培训技术的精华:九大技巧,深入议题、归纳重点、活泼分享、创造高效学习。并分享百度等知名企业采用书中理念和要点取得的卓越效果。
作者简介 · · · · ·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电子社世纪波(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82395380/
作者:林扬程
太毅国际顾问集团创办人
书粉联盟读书社群创办人
北京东城区图书馆领读人导师
百度社群读书会执行顾问
1998年成立太毅国际顾问公司,每年为数百家企业提供人才发展与培训方案。2016年开发社群读书引导术,曾为国泰人寿、百度集团、大众美团、58同城、中国电信、中青旅集团等企业进行培训。每年亲自领读超过50场读书会,并为数十家企业、社团和大学院所提供社群学习的咨询与培训服务。
目录 · · · · · ·
01 社群读书会的核心价值
02 社群读书会的五大价值
第 2 章 社群读书会的运营
01 解析读书会的四个层次
02 成立读书会
· · · · · · (更多)
01 社群读书会的核心价值
02 社群读书会的五大价值
第 2 章 社群读书会的运营
01 解析读书会的四个层次
02 成立读书会
第 3 章 社群读书引导术
01 共读阶段
02 分享阶段
03 共创阶段
第 4 章 领读人计划
01 破解读书会失败的困局
02 确定领读人的职责
03 领读人的共识思维
04 领读人的九大技法
第 5 章 企业读书会
01 常见的两种学习型组织形态
02 常见的四种企业读书会场景
· · · · · · (收起)
喜欢读"如何共读一本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如何共读一本书"的人也喜欢 · · · · · ·
如何共读一本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此共读非我之共读啊!

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

线下共读及企业共读,但不管怎么读都是拆书法

读书会怎么组织?一本书帮你搞定全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书观影,一年阅读100本书!No.17 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感叹时间都被电脑、手机夺走了,与看文字相比,大家更喜欢看图片、看视频,这也就是“读图时代”的由来。但与之相映成趣的是,读书会这一古老的形式,却又在这几年流行起来,不仅在线上,也蔓延到了线下。今天,我们来看... (展开)
《如何共读一本书》:高效引导社群学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读书会表现的是一群人读书,如何实现一群人共读一本书,且实现价值创造?有人提出了称之为“读书会2.0”的共创读书法,也称为社群读书会,它一方面萃取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人的聚焦,产生了综合的学习效果。 《如何共读一本书:高... (展开)
《如何共读一本书》:高效引导社群学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读书会表现的是一群人读书,如何实现一群人共读一本书,且实现价值创造?有人提出了称之为“读书会2.0”的共创读书法,也称为社群读书会,它一方面萃取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人的聚焦,产生了综合的学习效果。 《如何共读一本书:高... (展开)
共读的效果,取决于引导者和参与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看过另一本书,介绍的是国内非常著名的一个自学习组织,并且我有幸认识了这个自学习组织的组织者,对比过两本书的内容以及各自组织读书会和共读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在实操性上更胜一筹。所以,这本书也在我看完之后作为公司的共读教材之一,介绍给培发... (展开)
如何共读一本书?9大技巧,高效引导社群学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年前,我加入过《无限可能》的共读社群,也进过哲学入门的共读社群。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因为一本书大家聚集在一起,书看完了,群也就“死”了;后者则是因为“哲学”这个主题聚在一起,有的人从头到尾都很积极看书分享,有的则是三分钟热度。 尽管两个社群都有运营者...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阅读方法 (乾元资始)
- 学会学习 (soloist)
- 不错的书 (宵律)
- 书单|我的阅读2010 (徐小蟹)
- 书单|读书方法 (Dominic)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如何共读一本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假假真真 2021-08-26 12:48:27
不错,实用🤩
0 有用 physixfan 2021-03-28 14:43:33
如果想办读书会这本书可以参考
0 有用 精神乌托邦 2021-12-27 08:29:45
一种读书会方法
0 有用 宜兴严小冬 2024-04-21 22:04:46 江苏
读书践行笔记: 1、建议纵横读书会群主Albert搞活动“每年主题拼书” 金句: 1、相较于传统读书会,社群读书会基于群众智慧和实践运用两大核心,建构了新的学习价值。最后的知识不是学习来的,而是创造来的。 2、通常人们之所以想要参加读书会,是因为选读的图书与个人生活或未来有某种联系,或者能够满足某种需求。
0 有用 menger2000 2022-08-25 17:24:00 山东
算是一本工具书,介绍了经营一个读书会的操作指南和运营心得,用了2个晚上的业余时间读完,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应用时可以反复阅读操作方法的部分,领读者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