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貓頭鷹
副标题: 從荷馬史詩到達爾文,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行為與認知
原作名: 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Why the World Looks Different in Other Languages
译者: 王年愷
出版年: 2021-3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2624562
内容简介 · · · · · ·
語言是種本能嗎?
文法規則早已寫在我們的DNA裡了嗎?
語言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呢?
常有人說,一個國家的語言,反映了該國的文化、心靈和思維模式。比如:
*古希臘人覺得羊是紫色,蜂蜜是綠色,是否他們無法分辨顏色?
*澳洲某部落不說前後左右,只講東西南北,是否他們缺乏方向感?
*德語的秩序感讓德國人的思想如此井然有序?
*聲調優美曼妙的法語,是讓法國人如此浪漫的原因?
*只要比較葡萄牙溫潤的聲音與西班牙語的艱澀音調,就能理解這兩個民族的性格差異?
那麼,換個語言,我們就會擁有不一樣的世界觀嗎?
◎ BBC山謬強森獎、英國皇家學會溫頓科學獎入圍作品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年度最佳讀物
◎ 已售出十四國版權, Amazon讀者四顆星推薦
✽舊版書名為《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本次改版:
1. 配合書中多種外文舉例,改橫式...
語言是種本能嗎?
文法規則早已寫在我們的DNA裡了嗎?
語言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呢?
常有人說,一個國家的語言,反映了該國的文化、心靈和思維模式。比如:
*古希臘人覺得羊是紫色,蜂蜜是綠色,是否他們無法分辨顏色?
*澳洲某部落不說前後左右,只講東西南北,是否他們缺乏方向感?
*德語的秩序感讓德國人的思想如此井然有序?
*聲調優美曼妙的法語,是讓法國人如此浪漫的原因?
*只要比較葡萄牙溫潤的聲音與西班牙語的艱澀音調,就能理解這兩個民族的性格差異?
那麼,換個語言,我們就會擁有不一樣的世界觀嗎?
◎ BBC山謬強森獎、英國皇家學會溫頓科學獎入圍作品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年度最佳讀物
◎ 已售出十四國版權, Amazon讀者四顆星推薦
✽舊版書名為《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本次改版:
1. 配合書中多種外文舉例,改橫式排法,全書重新編排校對
2. 書末注釋,逐一編號插入內文,方便讀者查找
3. 新增索引查詢
過去兩百年間,這個擾人卻又迷人的問題在學界中掀起大戰。語言的影響力曾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語言學家們一度認為語言就是我們思考的局限,歷經長久激烈的論戰,當今語言學的主流看法認為語言對我們的影響事實上是微乎其微。
著名語言學家多徹在這本書一反當今公認的看法,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例子看到,不同的語言不但會影響說話者所著重的資訊,也會間接影響到我們感知世界與記憶的方式:
1. 跟澳洲某一原住民溝通時,你可能需要隨身攜帶羅盤,因為他們所用的語言中不存在「前後左右」的相對位置,而只使用「東西南北」的絕對位置,因此他們可能會說:「請往東邊坐一點」、「舉起你北方的腳向你手的南方移動」,這樣的語言使得此族人自小便擁有超人般的方位辨識系統,如同擁有絕對音感一般,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他們永遠都知道北方在哪裡。
2. 在許多語言中(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名詞會區分為陰性與陽性,同一個字,例如「橋」在西班牙語中為陽性,德語中則為陰性,因此西班牙人在形容橋的時候,常會說「沉穩的、有力量的」,而德國人則常用「優雅、美麗的」的形容詞。這種傾向不僅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語言使用者的偏好,在許多文學作品中更可見一斑。
3. 在某些印地安語言中,「藍色」與「綠色」都是同一個字,而在俄語中,被我們認為同樣都屬於藍色調的「深藍」與「淺藍」是完全不同的字,而研究顯示,這些人的色彩視覺經驗可能真的與我們有些不同……
本書將會帶領你穿越時空,從古希臘的荷馬到十九世紀的達爾文,從蠻荒野人到白袍科學家,多徹在書中綜觀語言學兩世紀的發展歷程,以極其豐富的有趣實例,向我們展示不同語言的特殊性,深入探討許多有關語言、文化和大腦的勁爆問題,並藉此告訴我們:語言對我們的影響,也許比你想像中的要來得更多、更令人驚奇!
◎南方朔(知名作家、評論家)專文導讀
◎各界好評
本書閱讀起來猶如偵探小說尋找答案般精彩,也樹立了語言學科普書寫逸趣橫生的典範。──江文瑜/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作者以博古知今的知識背景,以及機智中帶著辛辣的筆觸,帶領讀者走進語言學研究裡迷人而深刻的歷史公案,抽絲剝繭地探討語言、思想、大腦和文化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鄭凱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研究所教授
就算你完全不懂語言學,也可以享受這本書!──《新科學人》雜誌
作者简介 · · · · · ·
蓋伊.多徹Guy Deutscher
一名以色列的語言學家,曾經擔任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和荷蘭萊登大學古代近東語言學系的研究員,現在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語言、語言學與文化學院的榮譽研究員。著有《語言的推展: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演進》,目前居住於英國牛津。
譯者簡介
王年愷
台灣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現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著包括《網路讓我們變笨?》、《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等,文章亦散見於《PAR表演藝術》和《繆斯客》雜誌。對語言有極高的興趣和熱忱,只可惜比較沒有學習新語言的天份,已屆而立之年卻只有學過四種語言。畢生目標是世界各大語系的語言至少都學會一種。
目录 · · · · · ·
第一部 語言明鏡
第一章 替彩虹命名
第二章 誤導人的長波
第三章 住在異地的無禮之人
第四章 那些在我們之前就說過我們說的話的人
第五章 柏拉圖與馬其頓的養豬人
第二部 語言透視鏡
第六章 高喊「沃爾夫」的人
第七章 太陽不從東方升起的地方
第八章 性與語法
第九章 俄羅斯藍調
後記 原諒我們的無知
附錄 觀看者眼中的顏色
· · · · · · (收起)
喜欢读"換了語言,就換了腦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一切未曾逝去 7.4
換了語言,就換了腦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语言是否塑造了你的思维方式?

你从镜子里听到了什么?

玄学家、幻想家和后现代江湖骗子信口开河的幌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话镜:世界因语言而不同》一书的主题与先前的想象大相径庭。恐怕一般读者都会由「世界因语言而不同」的副题认为盖伊·多伊彻是语言相对论,亦即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支持者: 母语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 使用者都会被语言嵌入特有的概念和特征, 因此它就是一块透镜, 我... (展开)
《话/镜:世界因语言而不同》:五彩斑斓的黑?

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Reading Note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p6: "A martian scientists would conclude that all earthlings speak dialects of the same language", an idea expressed by Noam Chomsky. ✓ p9: culture is something related to a human (or perhaps a chimp) being a part of a society. It is something lea... (展开)
话/镜:语言是平面镜,也是透视镜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8.8分 646人读过
-
Metropolitan Books (2010)8.6分 83人读过
-
貓頭鷹 (2013)8.2分 32人读过
-
Arrow (2011)8.1分 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酷儿相关书籍 (沉醉春夜的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換了語言,就換了腦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DCmini 2022-02-28 15:44:32
其实这个书名加个问号更合适。本书的核心是给语言学上很多理论去魅,捍卫各语言的平等,同时也从色彩、空间和性别维度探究语言对于思想、生理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否存在并没有完全定论)。总体来说内容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