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原作名: Happy Singlehood:The Rising Acceptance and Celebration of Solo Living
译者: 林怡婷 / 陈依萍 / 罗椀龄
出版年: 2021-4
页数: 256
定价: 4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28385
内容简介 · · · · · ·
在今天的许多国家,单身人士是增长很快的群体。
根据预测,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儿将不会结婚。在瑞典、挪威、丹麦和德国等国家,单身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40%。在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另据估计,到2021年,独居人口将上升到9200万。
尽管社会在急剧地发生变化,始终保持单身,仍是很多人难以坦然接受的事。
本书研究了现代人单身现象的多个方面,分析接受甚至享受单身的案例。讨论内容包括:
我们为什么不再憧憬婚姻
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
催婚的社会压力和单身歧视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单身的关联
单身人士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单身人士的未来
国家、城市和社会制度可以为单身人士做什么
作者力图为单身人士指明一条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道路...
在今天的许多国家,单身人士是增长很快的群体。
根据预测,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儿将不会结婚。在瑞典、挪威、丹麦和德国等国家,单身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40%。在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另据估计,到2021年,独居人口将上升到9200万。
尽管社会在急剧地发生变化,始终保持单身,仍是很多人难以坦然接受的事。
本书研究了现代人单身现象的多个方面,分析接受甚至享受单身的案例。讨论内容包括:
我们为什么不再憧憬婚姻
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
催婚的社会压力和单身歧视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单身的关联
单身人士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单身人士的未来
国家、城市和社会制度可以为单身人士做什么
作者力图为单身人士指明一条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道路,并展示了每个人如何从接受单身生活中受益(已婚人士同样适用)。
我们的责任是,让孩子们成长在一个能够包容他们婚姻状况的社会。社会已经进步了这么多,能够接受多元族群。我们就只差这一步,而我们也一定能够再多跨出这一步。——伊利亚金·奇斯列夫(本书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以]伊利亚金·奇斯列夫。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拥有咨询、公共政策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他获得了享有盛誉的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奖学金和富布赖特杰出学者奖。目前是希伯来大学公共政策和政府学院的教员,专攻少数民族、社会政策和单身研究。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不再憧憬婚姻?
第二章 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
第三章 社会压力与单身歧视
第四章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第五章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单身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不再憧憬婚姻?
第二章 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
第三章 社会压力与单身歧视
第四章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第五章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单身
第六章 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第七章 单身人士的未来
结论 国家、城市和社会制度可以为单身人士做什么?
致谢词
英文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以心理分析的术语来说,生命回顾指的是人生的最后阶段所经历的一种进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年人通常会重新审视、评估并寻求接纳自我,自觉地处理过去未解的冲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 -
研究人员发现,受访者描述自己单身原因的方式大相径庭。快乐的老年单身人士表示自己从来就不想要结婚,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对生命中其他取代婚姻的社交联系感到满意。 这在从未结婚的族群身上尤其明显,朋友、家族、社群的往来使他们能够抵御偏见,自信自己没有“错失”人生。而那些不快乐的老年单身人士将自己的关系状态归咎于外在环境例如,从未找到“对的人”、健康因素、阻碍自己约会交往的家庭责任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单身社会"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单身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普罗透斯--我是否被根深蒂固的婚姻观念影响?

普罗透斯-我是否被根深蒂固的婚姻观念影响?

普罗透斯-我是否被根深蒂固的婚姻观念影响?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新京报书评周刊推荐:进入“单身社会”,单身人士... | 来自迪迪陈 | 2021-05-20 12:28:24 | |
澎湃新闻推荐: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憧憬婚姻,单身者... | 来自迪迪陈 | 2021-05-20 12:27:55 | |
和 Going Solo 不是一本书 | 来自夏虫 | 2021-05-11 13:09:42 | |
关于未婚平权运动 | 来自梧桐 | 2021-04-25 16:26:55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1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过的书 做一个有灵魂的明媚女子 (辰夕少女心)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2021年读漏记 (思郁)
- 2021购书目录 (思郁)
- YY (屌面骑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单身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我读故我在 2021-08-08 06:31:25
一本比较完整、系统的分析单身人群的书籍,从单身现象出现的原因、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尤其是明确的指出了因单身而带来的污名化以及对单身人群的显性及隐形的歧视和压迫等问题。 单身是个现象, 而不是问题。作者没有批驳婚姻制度,只是在探讨社会上会日益凸显的单身人群,这个和少数族裔、同性恋群体一样。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自给自足的能力不断提高,而构成传统家庭单元的经济需... 一本比较完整、系统的分析单身人群的书籍,从单身现象出现的原因、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尤其是明确的指出了因单身而带来的污名化以及对单身人群的显性及隐形的歧视和压迫等问题。 单身是个现象, 而不是问题。作者没有批驳婚姻制度,只是在探讨社会上会日益凸显的单身人群,这个和少数族裔、同性恋群体一样。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自给自足的能力不断提高,而构成传统家庭单元的经济需求已经日渐薄弱、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女性独立解放运动的发展等等,都是单身人群越来越多的原因,而且这种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强。而人们如何看待单身人群以及如何与之相处、以及单身人群如何自处是作者讨论的核心内容。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语言阅读不是很流畅,有些句子需要重新看一遍才弄明白在说什么。 (展开)
48 有用 迪迪陈 2021-03-30 10:28:01
强推。书中最启发我的观点是,指望通过和另一个人结婚来排解孤独,属于乱投医。一个人如果找到了自我,不论是单身还是结婚,都会过得很幸福。
61 有用 盐少女 2021-04-16 15:26:34
很浅的一本书,对于我这样从十几岁起就决心做不婚不育者的人来说,可能自身经验就比其中所写更丰富也更深刻。传统家庭的形成实际上是人类对抗风险的一种手段,随着技术与文明的进步,必然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人或许需要亲密关系,但未必一定是婚姻的形式。至于孤独,本身就无法治愈,只不过看你能多好地与它相处。
18 有用 YUANYUAN 2021-05-06 14:47:26
如果时间倒转五十年,结婚生子就和生老病死一样不容置疑。而这一观念,虽然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却非不可撼动,越来越多的人或主观或客观地过着单身生活。如果人生的追求是“幸福”,那么结婚生子只是途径之一,并非唯一答案。而那些单身的人可能比比困在家庭中的人享有更有弹性的社交社会,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适应能力。在这个平均寿命达到80岁的年代,期望通过结婚获得始终贯穿的感情支持和生活支持反倒不符合现实。虽说,只有高... 如果时间倒转五十年,结婚生子就和生老病死一样不容置疑。而这一观念,虽然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却非不可撼动,越来越多的人或主观或客观地过着单身生活。如果人生的追求是“幸福”,那么结婚生子只是途径之一,并非唯一答案。而那些单身的人可能比比困在家庭中的人享有更有弹性的社交社会,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适应能力。在这个平均寿命达到80岁的年代,期望通过结婚获得始终贯穿的感情支持和生活支持反倒不符合现实。虽说,只有高度的个人主义会主动且自在的享受单身生活,但学会过好单身生活,也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之一。 (展开)
1 有用 可达鸭董事长 2021-07-07 17:13:11
英文书名更合适,作为科普来说论据不够有力,但是展现了不同的可能性。在个人层面上把单身和有伴侣作为对立的两端不可取,毕竟把对社会关系支持和亲密情感的需求都积压到一个人身上实在是太难了。积极调整认知,好好当个人吧。
0 有用 Luckychang 2023-03-24 13:10:08 上海
社会应该更加开放和多元
0 有用 白秋 2023-03-24 11:30:28 辽宁
读了一半,弃了。内容太浅,主要是引用调查问卷的结果和调查者访谈实例来论证单身者、结婚者、离异者、同居者在社会参与、情感满足等等方面的不同点和类似点。“结婚两年左右之后的快乐水平就恢复到婚前的水准”“单身者可以通过与朋友社交来获得精神满足”之类的结论都在预判之内,基本没发现什么比较新奇的内容。
0 有用 木叶 2023-03-16 12:32:09 云南
「劝诱人们进入婚姻不仅不正义、不道德,还显露出糟糕的治理能力和无效率。有些婚姻倡议甚至是令人讨厌的,且可能对那些迫于压力进入婚姻的人造成伤害,引起自愿单身人士的厌恶。传统婚姻关系对单身人士的幸福来说不一定必要,尤其不是通过政府就可以促成。」
0 有用 木兰 2023-03-13 13:57:00 江苏
时代发展到今天,单身已然成为一种打的趋势,一种不需要引导自发形成的现象~宏观上,社会,经济,教育,个人发展,女性主义等因素造就了这一趋势;微观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结婚或单身只是可供选择的部分选项,而非前提!
0 有用 🍪 2023-03-09 23:24:45 广东
单身生活/独居生活的向往并不是说从今往后都是不婚主义或者不找伴侣,而是个短暂的时间段,让自己能够充实丰富地享受独居生活,与同样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产生联结,而不是被孤独所束缚,盲目地追求婚姻寻找伴侣;孤独无法被排解,只是看你如何能与它好好相处。